IFS上那隻網紅「翻牆熊貓」
來到成都不過短短幾年時間,
卻已經成為了成都的地標之一。
還記得那是2014年,
成都 IFS 邀請 Lawrence Argent 合作,
以國寶大熊貓為靈感,
創作出這隻趴在項目建築外立面的
巨型大熊貓戶外藝術裝置「I Am Here」(我在這),
高15米,重13噸,由近4000塊三角形構件組成。
勞倫斯·阿金特為創作「I Am Here」雕塑的模型。
這個巨型熊貓裝置的拼裝過程也相當不容易
↓ 完整視頻回顧 ↓
今天一個悲傷的消息傳來:
據美國丹佛當地媒體10月6日報導,
著名藝術家勞倫斯·阿金特 Lawrence Argent,
已於10月4日離世,享年60歲。
Lawrence Argent 是國際著名藝術家,出生於英國,成長於澳洲,曾居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因創作出多個大型公眾裝置藝術項目在全球享有盛名。
《I see what you mean》
勞倫斯·阿金特最知名的作品《I see what you mean》(我懂你說的),現已成為美國丹佛會議中心的象徵及城市標誌。當被問到為什麼選擇創作一隻熊貓,尤其是藍色巨型熊貓時,勞倫斯這樣說道,「這是對科羅拉多印象的顛覆。在人們眼中,一提到科羅拉多州,想到的就是落基山脈種種,我覺得這太陳詞濫調了,因此,我在想,要是一個這裡的居民和路經此地的遊客走過這些大街看到這些一成不變的東西時會怎麼想」。
「我總是對發生在這兒的事很感興趣,不管是信息的交換還是觀點的交流。選擇大熊貓只是因為我最近在報紙上看到了一隻熊貓從窗戶外看進去的照片,至於藍色,這完全是設計列印時誤打誤撞得來的。」
《Leap》
勞倫斯的經典作品還包括2011年為美國薩克拉門託機場創作公共藝術裝《Leap》(跳躍),一隻巨型紅色兔子雕塑。該機場周圍都是郊區環境,勞倫斯營造兔子從外跳進機場的一剎,比喻在機場行李輸送區旅客心急取行李的心情,從而將環境特質與藝術品完美融合。
今日下午,
成都IFS國際金融中心發表聲明稱,
對Lawrence Argent先生逝世深表惋惜,
同時對他為成都創作的城市新地標表示衷心感謝,
以及對其卓越的藝術貢獻致以敬意。
成都網友惋惜道:
這隻讓無數人感受成都魅力的「翻牆熊貓」
沒有爸爸了……
成都的朋友們都對「翻牆熊貓」
有著很深厚的感情
它曾登上雜誌專刊封面,
展示人們「想像之外的成都」。
它也是各位來成都必拍「遊客照」的
經典背景之一。
不管路人還是明星。
成都人總是對它無限偏(玩)愛(壞)
↓↓↓
天冷了,
有人為它穿上球衣避寒。
情人節到了,
有人安排另一隻熊貓向它求婚怕它孤單。
甚至有人找出了它的「原型」。
其實,不僅僅是這隻翻牆熊貓
成都還有不少地標建築
出自世界知名建築設計師之手
↓↓↓
成都來福士廣場是由美國當代建築師的代表人物之一Steven Holl(史蒂芬·霍爾)設計。有網友認為,成都來福士廣場是一個「源於中國的現代設計」的典型代表。
成都天府國際金融中心六個小鳥巢包圍著中間兩根擎天大柱,把它架到雲層上,整個設計大氣、規劃有序。成都天府國際金融中心建築設計者之一是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他以在世界範圍數不清的機場規劃而聞名,外立面全部採用有著設計感極強的金屬拉絲條紋密集分布,設計感極強!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國家大劇院也是出自保羅安德魯之手。
大家熟知喜愛的東郊記憶項目總設計師為世界知名建築設計劉家琨。東郊記憶完整保留計劃經濟時代工業建築的特色,同時把各種構造複雜的廠房改造為商業用建築,採用「修舊如舊、舊房新用」的原則,將原有廠房融入現代商業功能,形成了一個與傳統不同的全新藝術場所。
作為成都本土的世界知名建築設計大師,劉家琨的建築風格深受成都影響。西村大院也是他在家鄉的又一力作。運用了傳統的藻井、川西院落這樣的建築形態,同時也加入了跑道、中庭運動場這樣的現代功能。長1.5公裡的跑道,人可以在建築裡跑酷,甚至騎車。內外圈跑道相連後,形成交錯上升、沿一個起點方向可完整環繞一圈的「莫比烏斯帶」。呈院落式C形半圍合、開闊中庭的建築,又秉承川西民居「傳統元素的現代表達」建築理念。
建川博物館飛虎奇兵館是為紀念抗戰時期,美國對華援助,特別是美國空軍援華而建。該館由美國國家建築師協會前主席切斯特·懷東擔綱設計,它的建築外形酷似一艘軍艦航行在水中。
感謝這些藝術家們
送給成都這麼棒的禮物
是你們讓成都變得更美
本文來源: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