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給不給】澳洲小費文化~~和澳洲人一樣的隨意可親呢.

2021-02-21 新石器留學移民

好言好語

微信號:newstonegroup(←長按複製)

在一個聰明人滿街亂竄年代,稀缺的恰恰不是聰明,而是一心一意,孤注一擲,一條心,一根筋。

在一些國家裡,小費猶如禮節的雷區,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舉例而言,去美國的遊客想必知道,對於任何在你眼前飄過的服務人員來說,你似乎永遠都有義務掏出1美元的紙幣作為小費。幸運的是,從某種程度上說,在澳洲給小費要簡單得多。
不過對於遊客而言,不似美國索性到哪裡都要給小費的規矩也容易讓人產生困擾。

在澳大利亞,給小費不是硬性規定,有些人收小費,有些人則不收。在澳大利亞,你永遠不是必須給小費。但是,如果你想給的話,也沒人攔著。Anna Musson是「goodmanners.com.au」網站的禮儀專家,也是《禮儀秘密》一書的作者。她表示,上述準則和澳大利亞的最低工資法律有關。在美國,服務行業人員的工資少得可憐,必須依靠小費來提高收入水平;而澳洲則從法律上規定了相對較高的基本工資。員工拿多少薪水應該是一個單純介於他們和僱主之間的問題,而不應該被放到顧客面前。「如果你付不起小費,你就不應該在這裡用餐。」或者,「小費並不是愛給不給的」。不過,服務業的從業者當被問及顧客該給多少小費才合適時,也喜歡假裝澳洲的小費文化是既普遍又慷慨的。同樣需要牢記的是,和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一樣,法律規定澳大利亞的服務業收費價目必須包含消費稅和服務費。

如果菜單上寫著20澳元,那它就是20澳元,不多不少。沒有必要掏出計算器,累加某個百分比的消費稅或服務費。


關於計程車的黃金法則是,司機不指望收到小費,但卻樂於收到小費。禮儀大師Musson女士表示:「對乘客來說,如果車輛整潔,服務滿意,你可以給出2元或相當於車資2%的小費。法律允許司機額外加上回程所需支付的過路費。因此,乘客在支付這些額外收費外再給小費也算是十分慷慨了。特別是你知道他們多半會在回程路上拉到其他乘客。」當然,也有不少澳大利亞人會把車資向上湊滿5元或10元-這麼做不是出於慷慨,而是為了免去等候找錢的麻煩。基本上類同。當然,代客泊車本身在澳洲就不如美國那麼普遍。Musson女士建議,如果你想給的話,2元或5元的小費是適當的;但給不給完全隨你。旅費裡面應該已經包含了服務費。不過,如果導遊很好很棒很優秀,你可以象徵性地給點兒小費-比如10元。不過,這更像是一種「謝謝你」的意味。依據經驗法則,你不需要為酒店裡的標準服務給出小費。Musson女士說,只有在少數情況下你可以選擇給出小費:比如給在雨中幫你召喚計程車的門衛2元,或者給幫你把大包小包扛到房間裡的服務生5元。對於房間清掃人員,Musson女士建議:「如果你在那裡住了一個星期或更久,在離開的時候給幾塊錢並附上一張感謝字條顯示了一個美好的姿態。」在酒吧給小費是非常罕見的。但當一大幫子人去酒吧時,也有人出於遵循「你也來一杯」的英國老傳統而向吧檯服務生給出幾塊錢小費。
對於餐館和咖啡館來說,一種小費文化已經在逐漸成風-澳大利亞人看似比以往給出更多的小費。但同樣的,你不應該覺得這是強制性的。一路以來的小費概念在這裡同樣適用。如果獲得非常好的食物推薦,你可以給出小費,但不必為了普通服務而給。Musson女士認為,如果服務相當好,可以外加餐費的10%作為小費。

如果用卡支付,請先詢問服務生他們是否會拿得到小費,還是會進了餐廳老闆的口袋。如果是後者,那麼請用現金方式給出小費。

一些餐館和咖啡館會在周末或節假日把價錢上調10%。這種看似可疑的做法實際上是為了支付上述日子裡較高的法定最低工資。另一項令人瞠目結舌的收費是用卡支付的2-3%附加費。如果餐館採用這種做法,(通常在菜單上)必須做出明確說明。但是,值得權衡的是,在諸多額外收費的上面再疊加小費是否是對這些附加費的一種變向鼓勵呢。
在美髮師等其他服務人員身上,同樣的規則普遍適用。如果你想給小費,隨時歡迎;但不要覺得那是必須的。

採編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澳洲的小費文化你知道嗎?什麼情況給?到底給多少?
    去過美國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對於任何在你眼前飄過的服務人員來說,你似乎永遠有義務掏出1美元的紙幣當作小費。幸運的是,在澳大利亞,給小費不是硬性規定,有些人收小費,有些人則不收。最基本的一條準則是:在澳大利亞,你永遠不是必須給小費。但是,如果你想給的話,也沒人攔著。不過,服務業的從業者當被問及顧客該給多少小費才合適時,也喜歡假裝澳洲的小費文化是既普遍又慷慨的。
  • 澳洲文化:你真的知道澳洲人在想什麼?
    剛來到澳洲的人可能非常不適應與澳洲本地人進行交流。原因是澳洲人非常熱衷於將單詞縮短,其實你原本明明是知道這個單詞的,但是單詞被縮短發音就聽不懂了,很多人就會覺得很困擾。這個問題通常不會在課堂中發生,因為老師們所使用的都是英文原詞而未經縮短。
  • 澳洲小費文化:有沒有一種情況,讓你感覺不得不交小費
    美國的小費文化正在慢慢滲透到澳大利亞。
  • 澳洲生活篇:那些你不知道的實用小貼士
    、稅收、文化習俗等方面需要了解的一些知識。澳大利亞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是澳大利亞是一個具有大量移民人口的多文化國家, 所以在澳大利亞的城市和城鎮裡, 人們普遍會聽到各種語言。澳大利亞的國家貨幣為澳元(AUD), 面額為5澳元、10澳元、20澳元、50澳元和100澳元塑料紙幣。硬幣有5分, 10分, 20分 和50分和以及1澳元,2澳元鑄幣。
  • 微視澳洲:澳洲人舌尖上的中國味道(下)
    川菜撲鼻的香味,鮮豔的色彩和香辣的口味,刺激著每一位食客的感官。每道菜似乎都在訴說著獨特的巴蜀故事,醇厚的米酒更是吊起屬於中華傳統的香氣。在吸引著華人食客的同時,也有不少澳大利亞人慕名而來。看到他們執著傳統的酒提舀出一勺勺香氣四溢的米酒,再搭配著香辣酥脆的酥肉,不禁讓人感嘆,原來澳洲人也沉迷於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結束了川菜店的品嘗,我們來到了一家餃子店。
  • 澳洲有全世界最好喝的咖啡:原來都是因為這個
    就這樣,實在撐不下去的星巴克目前只關掉剩下21家,這些門店集中在市區一些遊客常常光顧的地點,很少有澳洲本地人會進入星巴克了。至於原因也很簡單,澳洲的生活節奏相較之美國,那是慢了不止一個拍節。澳洲人對咖啡的熱衷以及對咖啡館的要求,絕對不是美國人簡單粗爆的快準狠夠劑量。
  • 澳媒告訴你:到底要給多少小費,才能週遊世界?
    但是,在一些國家,用餐後留點兒錢在桌子上當小費這種行為可能會被認為是對服務人員的一種冒犯和不尊重。更可怕的是,當小費不構成「無禮」時,你卻可能要為此給你的旅遊基金多備點錢,畢竟,小費最高會達到餐費的25%!被嚇到了對不對?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最近,由美國好管家研究所發布的一項研究揭示了究竟在哪些國家需要給小費,以及合適的小費數目。
  • 澳洲PR即將迎來大動蕩,澳洲人全炸了
    要知道PR和入籍公認最大的區別一個是護照的不一樣,入籍的會頒發澳洲護照,有很多只有澳洲護照享有的福利,PR是享受不到的,比如澳洲護照免籤183個國家。   Sylvain Garcia是一位來自法國的平面設計師, 作為一位澳洲永久居民,他已經在澳洲居住了8年的時間。 對於身份認同感,他強調:「我今年29歲了,現在的我更認可我自己是一個澳洲人而不是法國人」
  • 滴答討論:移民澳洲福利好?澳洲孕婦有什麼福利呢?
    但是在看到澳洲的好福利的同時,澳特慢也需要提醒各位,澳洲福利政策雖好,但是不一定是惠及每個人的,曾經也有網友針對澳洲的九大福利政策吐槽,稱其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好,福利雖在,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有,也許跟你一點都不沾邊哦!
  • 面向香港暴徒, 沉默已久的澳洲人終於出手了! 從香港暴徒中救出周星馳最愛女人! 這名澳洲記者終於爆發了!
    「我從未見過如此惡毒地將虛假信息用作攻擊武器的事,但在香港,我見到了……她抗議示威者——她和他們一樣有權抗議世界需要知道真相,不要再聽信『抗議者』的謊言,他們從一開始就在撒謊,但全世界的人都相信他們說什麼。我們需要真相大白於天下!」前不久,香港「黑衣人」在香港國際機場進行非法集結阻撓旅客上機一位來澳洲大叔「硬剛」亂港分子:「香港屬於中國,這是世界公認的!你應該去找個工作!」
  • 澳洲荷官是一個不錯的職業!
    在澳洲,荷官面試時候不會像選模特那樣對人的外貌身高有特殊的要求,主要檢查的是有沒有色盲,100以內的加減乘除,在別人能看到的部位最好不要有紋身,所以申請比較容易,對學歷沒有太多要求,基本的英語會話是必須的。但是也有一個比較硬性的指標,做荷官的手一定要大,因為要握住20片以上的籌碼,一隻手要求要能拿住8副牌。
  • 小費 給小費指南,乾貨貼輕鬆搞定小費文化
    (一)各服務行業小費的基本情況以下是關於美國各種服務行業小費的基本情況,那麼我們來看看美國人平均會給侍者多少小費。餐廳酒吧   侍應:適當的服務是帳單的15%,非常良好的服務是20%,差的服務不低於10%;   葡萄酒管家:每支酒的15%;   調酒師:帳單的15%至20%,另外普通飲料最低50美分,含酒精飲料每瓶1美元小費;   衣帽間服務員:每件外套1美元;   代客泊車或車庫服務員:2美元;   洗手間服務員:
  • 三分之一中國內地移民入籍澳洲被拒!究竟有多難!帶你了解入籍澳洲的好處!
    但是審計部門不同意這個說法,因為審核系統的複雜程度已經大大降低了,積壓的申請都是出於安全考慮。不過中國入籍申請率下降的同時,申請人數也大大下降了。2017年以來,中國的移民申請數下降了50%,從過去2017年的14707個申請者,下降到了7999個申請者。2019年10月16號內政部官網更新了入籍審理的最新數據!
  • 在澳洲,最好的東西都帶不回國!
    倡辦▲—文章不代表本公眾平臺觀點—在澳洲呆了8年,經常有人問:如果你可以帶一樣東西回中國,你會帶什麼?我想都不用想:澳洲最好的東西,你都帶不回國!相信在澳洲看過的醫生的筒子們都有發覺,這裡的醫療系統和國內很不一樣。不同於國內在三甲大型醫院排隊的人滿為患,澳洲的大型醫院主要為急診病人、或轉診病人看病,而所有頭疼腦熱的小病就都交給當地社區的家庭醫生了!
  • 針對澳洲多元文化族群,關於最新預算案,莫裡森說了什麼?
    澳洲作為世上最成功的移民國家,多元文化從來是澳洲組成的重要一環,移民也一直是澳洲不可忽視的經濟支柱,所以這次記者會,也是莫裡森在表達對移民們的重視。所以多元的文化媒體對於澳洲來說是意義非凡的,因為這裡有無數不同語言背景的人,只有通過多元文化媒體,才能確保每一個在澳洲生活的人能夠及時了解政府的政策、知曉正在實行的計劃。而澳洲政府也準備在這一領域加大投資,以確保不同背景的澳洲人都能享受到多元文化媒體帶來的便捷。
  • 愛無國界,澳洲尼平河在抗擊疫情的路上
    自2020年2月初澳洲尼平河乳業首批捐贈進口牛奶抵達武漢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到3月後續捐贈進口牛奶等物資相繼運抵湖北等各個抗疫前線,一場歷時兩個月的時間賽跑和跨越大洋洲的萬裡緊急援助正式謝幕。尼平河供捐贈600萬進口牛奶等物資為湖北疫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油,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澳洲尼平河乳業一直奔跑在抗擊疫情的路上。
  • 澳洲姑娘被袋鼠一路追著打!瘋狂求救!澳洲「硬漢」街頭被撞飛!網友熱議!澳洲人最真實的一面暴露了…
    不僅法律規定得嚴格,大多數澳洲人也是發自內心的愛動物。而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舉動,恰恰就是典型的澳洲人——富有愛心,對於弱小的生物總是能表現出尊重、耐心和呵護。在很多澳洲人看來,動物跟人類一樣是珍貴的生命,許多權益也是動物生來便享有的,而非人類的賜予。
  • 支招|去歐洲旅遊小費怎麼給?各國的規矩可大不一樣哦!
    當你踏出國門,如何才能地道的給小費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想要優雅地給小費,自然先要了解歐洲「小費文化」的來龍去脈~給小費是服務行業中通行的對服務人員的酬謝方式。相傳在公元18世紀的倫敦餐館裡,餐桌上常放著一隻碗,碗上寫著"To Insure Prompt Service (保證服務迅速)"。
  • 【雁過拔毛】天朝人吞噬澳洲房產不算事兒,澳洲的龍蝦也絕對不能放過!
    小編語:天朝人在國內小龍蝦吃得飛起,來了澳洲就可以改大龍蝦啦!
  • 澳洲美女爆紅網絡,人美腿長偏偏愛和野生動物搞在一起!連鯊魚都不放過!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有一位澳洲美女Sarah Kohan,顏值滿分身材爆表,卻只喜歡和動物一起愉快的玩耍,享受人與自然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