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饞念難忘的苜蓿芽拌湯由來已久,它是舊時民間熬日月度饑荒的一道以草充飢清香可口,且難以裹腹充飢的菜麵糊糊。
每當梨花盛開,清明踏青的時候,苜蓿地裡一片嫩綠,剛從地裡探出頭的苜蓿芽芽在陽光和雨露的滋潤下,可著勁兒地往上竄,在人們的眼前就泛出了層層的綠意,吐出了醉人的芳香。
每年的農曆三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這鮮嫩翠綠,散發著芬芳清香味道的苜蓿芽就緊緊的吸引住了人們的眼球,引來了翩翩起舞的蝴蝶和成群結隊,提籃背囊的家庭主婦。她們像茶園裡的採茶女,嬌捷的身影如蜓蜻點水般地蕩漾在隨風起伏的綠波裡,雙手輕快地採摘著沾滿露珠剛剛兒露出笑臉,嫩綠滴翠的苜蓿芽。
如韭菜一樣割不盡,挖不絕的苜蓿,是過去的大戶人家和生產隊專門飼餵牲畜的一種野生草本植物。其營養價值很高,具有清脾胃、利大小腸、下膀胱結石的功效。含有最豐富的維他命K,成分之高,駕乎一切蔬菜之上。其它如維他命C、B也相當豐富。
心靈手巧的主婦們把從地裡採回的苜蓿芽摘清洗淨後,燒一鍋滾沸的開水,依次拌入麵糊,撒進苜蓿芽,淋一圈雞蛋絮兒,再佐以炒蒜苗和鹽巴,讓其在慢火中再咕嘟一會兒,待那醉人的香味兒溢出鍋蓋縈梁繞柱的時候,這一鍋苜蓿芽拌湯就做成了。
朋友,當你看到這一碗飄浮著雞蛋花,透出炒蒜苗的香味,散發著濃濃芬芳的氣息,裹著淳厚面香味兒的苜蓿芽拌湯,切不可垂涎三尺兩眼放光,顯露出一臉的貪饞相,奉勸你要默觀靜視,細嚼慢用。一定要緩緩兒地吮,悠悠兒地品,嘗出它那清新爽口的香味,感受到它那潤人心脾的溫馨。
前幾天去道北,在西閘口的地下通道裡,碰到了一位城北的鄉黨,他的身旁蹲了一個蛇皮袋,面前放了一盤電子稱。疾步流星的我聽到他低壓著嗓音,怯怯地吆喝著(害怕城管找麻煩):「嫩閃閃兒的苜蓿芽子,快來買呀,兩塊錢一斤。」我緊收住腳步,彎下腰在他的蛇皮袋裡抓了一把嫩綠的苜蓿芽,捧到眼前仔細地翻看著,貪婪地用鼻子聞著苜蓿芽散發出的清香氣味。「這是咱自己地裡的出產,趁著好時節,拿出來叼個新鮮,換幾個零錢。老爺子,你就把心放到肚子裡,稱幾斤拿回家嘗嘗,保險沒嘛噠。」聽到鄉黨幹板硬正地向我打著保票,就隨手毫不遲疑地稱了二斤,心裡頭甜絲絲兒的,像喝了蜜糖水一樣。
回家後我就抹胳膊挽袖子的幹了起來,依著老伴兒從前拌苜蓿芽拌湯的流程和做法,自己又增加了一些暫時需要保密的創意,使出鍋的拌湯盛在碗裡,色彩紛呈,特潤眼。喝到嘴裡,妙味無窮,嘹咋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