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
又到了大閘蟹扎堆上市的季節
味道鮮美的大閘蟹雖然美味
但每年都讓不少吃貨「又愛又恨」
喜愛吃蟹的阿紅最近約上一眾吃貨朋友一起去品嘗新上市的大閘蟹,每人都吃了兩個。當天晚上,阿紅覺得腹脹,身體不舒服,她的朋友身上還起了紅色的包,痕癢難耐之下,阿紅到醫院就醫,結果被告知是因食用過量大閘蟹而引致的過敏。
最近網上更流傳一種說法
聲稱在國外的一些相關檢測中
中國人非常喜愛的大閘蟹產品
有部分被驗出含有致癌物質
提醒人們不要食用
由此更讓不少喜愛吃蟹的網友表示非常擔心
對此,專家說
▽
據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營養科曲黔營養師介紹,對於網上流傳的一些關於大閘蟹含有致癌物質,從目前已有的科學研究表明,屬於謠傳,蟹肉本身不含有致癌物質,所以市民無需為此擔憂,只要是經正規渠道銷售的大閘蟹,在這方面的安全性問題不大。
但曲黔同時表示,雖然沒有相關研究指出大閘蟹致癌,味道鮮美的大閘蟹也不宜多吃。蟹肉性寒,屬於高蛋白食物,其中的蟹黃更含有較高的膽固醇。如果食用太多,則難以被人體消化吸收。部分本身存在脾胃虛寒、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問題的人群,使用後容易引起腹瀉、腹痛等消化性疾病,所以應該少吃為妙。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孩,由於本身消化功能較弱,食用過多螃蟹會加重胃腸道負擔,易引起腹脹、腹痛、便秘等症。
此外,螃蟹屬於「發物」,患有過敏性疾病,如慢性蕁麻疹、溼疹、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患者,食用後容易誘發過敏徵狀,所以也應該儘量避免食用螃蟹。
曲黔提醒,由於蟹膏、蟹肉含較多的膽固醇,即使是健康的成人每天吃蟹也不應超過1隻,一周最多吃2~3隻。痛風患者、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症等患者,應減少蟹的攝入或儘量不吃。與此同時,過敏體質的人、脾胃虛寒的人,患有傷風、發熱、胃痛以及腹瀉的病人,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結石症、肝炎活動期的人也應儘量避免食用大閘蟹或不吃。
為減低蟹肉中寒氣對人體的影響,食用大閘蟹時可適當加點姜蒜茸醋作為佐料,以去其寒意,並將螃蟹經高溫煮熟煮透。食用大閘蟹後如腸胃出現不適,可嘗試用生薑數片煮水趁熱飲用,有一定的暖胃功效,緩解不適。還需注意寒涼的螃蟹也不宜與同屬寒涼的梨、冷飲等一起食用,以免引起腹瀉、損傷脾胃。吃蟹後若身體出現不適,要及時就醫。
涼爽的秋天
吃頓鮮美的大閘蟹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跟著上面的指南
這個秋天
跟佛日君一起把大閘蟹蟹吃起來!
來源|佛山日報
編輯|夏瀟瀟
佛山日報社全媒體整理髮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