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聯合臺灣公視的亞洲本土化之作終於在上周迎來了大結局。
《我們與惡的距離》將那些平時我們想說卻無法明言、關於道德和人性的微妙抗衡,用故事的形式,非常精彩地描繪了出來。
亞洲內核和HBO的凌厲風格,結合得嚴絲合縫。
>> 素材來自網友Paula Hsu
《惡》不僅劇情緊湊,令人驚豔的是,它所展示的問題本身就存在非常廣泛的灰色地帶,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它處處挑戰常人的思維和普通人的底線,將道德綁架的實質,敘述得淋漓盡致。
劇中有很多關於人性醜惡的事件,李曉明的隨意殺人、新聞媒體的事實虛假化,社會大眾在網絡上的「無差別殺人」,人性的醜陋與人心的兇險,無處不在。
關於性本善性本惡的問題,本就沒有一個普遍適用的答案。
任何脫離時間和個體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都是不現實的,因為人複雜的,有人壞,有人好,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經歷、甚至面對不同的人,都有可能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徵。
惡與善,很多時候,都只在一念之間。更多的,可能只是綜合考量之後的一種權衡之選。
01.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如果問我,這部劇中最令人感動的人是誰,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說是王赦。
作為本劇最大殺人案件的罪犯李曉明的律師,王赦工作的難度不言而喻。
公然當著新聞媒體的面向他潑糞的被害家屬和通過網絡向他的社交帳號上發送各種威脅辱罵話語的社會大眾,就是王赦理想路上的圍城。
但他扛下來了。
他會默默的回到家中,騙妻子說自己只是掉到糞坑中,在與妻子的歡笑中暫時忘記煩惱;他仍放任訊息無數次地響起,搖搖頭笑著對自己說,習慣就好。
他用寬容處理工作中出現的所有的矛盾。
他一定是內心超級超級溫柔的人吶,因為只有這樣,他才有足夠的力量去處理那些在搖擺道德中出現的種種問題。
作為一名律師,為施害者辯護,和為受害者辯護同樣值得尊重和敬佩,因為他們在試圖通過一種迂迴的、不被理解的路線,去防止悲劇的再度發生。
他們背著親人的不理解、大眾的叱罵,也希望這個社會做出一點改變。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如果不是為了心裡有信念,誰又會去做呢。
他也有因為家庭的壓力而彷徨過。
兒子未來得及來到這個世上叫一聲爸爸就已經遠赴天堂,妻子要迫於生活壓力在坐月子期間也得去打工……
那時他也動搖了,他會眛著自己的良心去接別的案子,錢雖然是賺到了,但人生信念也沒有了。
劇中有一個非常感人的細節,就是妻子在看到王赦沒接扶法案子後,晚上睡不著覺,自顧自地在陽臺抽菸。
她哭著對他說想要之前那個眼神充滿光芒,充滿正義感的老公。
王赦也哭著答到:我在啊,我在啊,我在啊。
那一刻,他終於因為妻子的認同而感動,他因為自己可以堅持理想而欣喜。
這世上總要有些人做著他們自己堅持,我們卻不理解的事,你以為的吃力不討好在他眼裡卻彌足珍貴。
魯迅在《熱風》雜文集中寫有:
所以我時常害怕,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
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讚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02
生活裡那溫柔的平凡人吶
「看得見的東西不用相信,就是因為看不見,所以要相信」這是應思悅在自己的人生面臨崩潰的時候還向李大芝說的話。
我一直覺得她就如天使般的人物。
她沒有如王赦那般的偉大,但她用平凡的善良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會去鼓勵自己的房客李大芝,即使後來知道了她就是李曉明的妹妹,也依然不放棄她,將她當成自己的親人。
會把情緒很受傷的弟弟應思聰帶過來與她一起住,即使弟弟後來因為得了思覺失調症需要住院,她也始終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
她就是這樣一個人,有著強大的內心世界,可以不受外界流言的幹擾,守護自己安隅的一角。
生活對她很糟糕。
生意冷淡,父親弟弟雙雙住院,男朋友的不理解退婚,可是她沒有放棄,還能拾起一點點的勇氣去鼓勵大芝振作。
生活又對她不錯。
大芝對她真心相交,父親弟弟康復出院,還有找到更好的男友。
當然可能這種差和好並不能完全地對等,但生活怎麼又怎麼能夠完全對待呢,有那麼一些快樂時光,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03
迷失的惡意有沒有希望
「媽 ,你看,希望就在雲後面哦,騎不動了,就往前看,加油!」這是宋喬安借著天彥對這件事情結束的最後心聲。
現在的新聞媒體,斷章取義不說,甚至有可能對真相的任意改編,可以說為了收視率,什麼都敢報導。
而宋喬安就是從事這樣的一個行業,雷厲風行,有十足的幹勁,剛出場的她也冷漠,甚至無情,這一點在她發現李曉文是李曉明的妹妹之後,派人跟蹤李曉文,只為了得到獨家新聞報導,不顧這樣的曝光給他們家人帶來的傷害。
有點強迫症的她起初與天晴、與她老公的關係很僵,總是命令的語氣跟天晴、她老公說話,這樣的宋喬安,職場上不受歡迎,與家人的關係也是問題百出。
但是,仔細一想。她有錯嗎?
她也是李曉明的受害者,她兒子天彥就死在李曉明的手裡。她除了悲傷難過之外,還陷入了深深的愧疚。
她認為在電影院時,她不應該偷偷跑出去喝飲料,如果她在的話,她就可以保護天彥,至少可以在天彥死的時候陪在他身邊,她不能原諒自己。
於是把自己包裹起來,密不透風,用惡意來武裝自己。
她也不想一直這樣下去,但是不知道怎麼改變,以為對終日的酗酒,對李曉文的跟蹤、曝光,會使她減輕痛苦,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以惡制惡,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真正幫助她原諒自己是她的老公,她的家。
最後面對兒子的笑容,平靜地離開時,她應該會覺得,或許這個世界也並沒有那麼差吧。
04
深淵有回音
李曉明的父母,他們起初面對大眾的惡意指責,只能無奈的選擇逃避。
他們也很絕望,兒子犯的錯,印在了他們後半輩生。
直到那天,有個人在明知他們的身份後,還依然的向他們買粽子,並且直接給了他們三百,不要找零。
那一刻他們似乎在絕望的深淵裡,聽到了一份善意的回聲。
當他們抵受著大多數人的惡意時,一個簡單的帶著善意的動作,也可以讓他們有了面對大眾指責的堅強,面對面向被害家屬道歉的勇氣。
雖然說有時候失去的東西永遠回不來了,但是我們可以儘量的去彌補,而不是放棄。
很難想像沒有那不要找零的三百塊,他們是否能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05
不一樣,也一樣
當然,最令人驚喜的是片中社會對精神病人的接納。
應思聰患上思覺失調症時,家人和醫院沒有放棄過,積極治療,最後一起努力幫他得到了不錯的結局。
還有最後的肉羹,人們開始有這個耐心願意去等,願意去給他們特殊人群一個機會。讓他們也有同樣的尊嚴活在這個世界上。
願以後大家都能遇上宋喬平這樣的醫生。
其實,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會經歷很多無端的惡意、批評和指責,我們會覺得這是個充滿惡意的世界。
但是,烏雲是有的,陽光也很溫暖,別太早放棄自己,也太早放棄別人哦。
撰文:清如許 & 八卦少年
編輯:八卦少年
#猜你喜歡#
生活難就難在它易於逃避
那些構成有趣生活的全部
出品
@DramaMa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