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針對近期蘇澳海域發生的赤潮災害,實驗區多個部門啟動應急措施,持續加強赤潮海域監測,並加強魚類市場監督檢查。27日,省海洋與漁業局抽檢信息顯示,平潭蘇澳海域採集的鮑魚、牡蠣和厚殼貽貝等海產品樣品均未檢出貝類毒素。
目前,實驗區農發局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持續加大監測力度,對涉及漁業養殖區水域進行監測。同時,工作人員下鄉積極宣傳開展赤潮防範工作,幫助養殖戶一起度過赤潮期。「我們正在對錢便澳的水質情況進行進一步檢測,希望養殖戶能夠提高警惕,採取一些有效的防範措施,順利度過赤潮高發期。」漁技中心負責人林雄生說。
此外,實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農發局還深入超市商場、魚類攤販集中區域,加強魚類市場監督檢查。在城關農貿市場、上埔海鮮市場等,工作人員對水產品進行了仔細檢查。在蘇澳海域,檢查人員調查了解網箱養殖真鯛等魚類死亡現象,要求經營戶嚴格落實進貨查驗義務,全力做好受汙染海產品防控工作,禁止經營受汙染的海產品。
受赤潮影響,目前平潭市場上海鮮的銷售受到了一定影響,市民擔心海鮮是否存在問題。就此,實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提醒廣大消費者:
近日,微信朋友圈轉發的《緊急通知:福建平潭海域檢出有毒牡蠣!毒性很強!莆田人近期當心這類海 鮮 ……》等信息為 2017 年舊聞,請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冷靜,擦亮眼睛,認真辨別,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
在選購魚類產品時,應儘量選擇去大型、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避免購買來自赤潮預警地區和價格明顯偏低的魚類產品。在烹飪魚類產品時,務必煮熟煮透,儘量減少食用頻率。
來源:平潭時報
文字:融媒體記者 陳瀾清 丁雲 李澤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