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壓差大別慌!聽聽專家怎麼說
進入冬季以來,一波接一波的寒潮給心血管病患者帶來許多「挑戰」,不僅血壓波動厲害,有些患者更出現脈壓差增大的表現。對於脈壓差,有的患者緊張無比,有的卻從不關注。那麼,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怎樣的脈壓差才是安全的呢?脈壓差大又該怎樣調控呢?對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陸東風做了如下說明。
壓差40內正常,過60要留心
陸東風介紹,脈壓差是指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差值,理想的血壓值為120/80mmHg,因此脈壓差在40左右最為理想。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到55歲以後,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的人群,收縮壓會普遍升高,而舒張壓會保持不變甚至呈現降低趨勢,因此脈壓差會有所增大。「脈壓差是反映大動脈彈性的一項重要指標,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會逐漸失去彈性,結果是收縮壓明顯增高,舒張壓明顯降低,脈壓差明顯加大。」陸東風表示,對於高血壓人群而言,脈壓差在40~60之間比較有利於血壓的控制,如果脈壓差超過60就要當心了,因為這是血管「變硬」的一個重要信號。
降壓護血管,需聯合用藥
脈壓差大的罪魁禍首是動脈硬化,因此,我們在調控血壓的同時,還應好好保護血管。陸東風表示,健康的血管應富有彈性,但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老化,血管的彈性就會漸漸減弱。而一些危險因素更是加速動脈硬化進程的「推手」,如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菸等,若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鹽、高膽固醇飲食、久坐少動,血管硬化的風險則更高。
陸東風強調,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而言,除了要關注動脈硬化的問題外,更應著重降低收縮壓。需要注意的是,降收縮壓一定要平穩地降,切忌降得太猛,否則容易導致腦供血不足而誘發暈厥等危險。「收縮壓增高的老年人,宜採用聯合用藥的治療方案,使用一些有利於降低收縮壓的藥物,縮小脈壓差,如鈣離子阻滯劑、利尿劑等。年齡大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可控制在150左右,不必只追求數值上達標,要配合個人感受,更不必過於追求縮小脈壓差。」
陸東風表示,高血患者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聯合用藥降壓外,日常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助於調控血壓,如每天鹽攝入量不超5克,不要吃太甜、動物內臟、肥膩的食物等,還要適量的運動,如可練八段錦、太極拳等。
關注清晨血壓
調控血壓,當然少不了家庭測量血壓。陸東風指出,很多患者都會有「白大褂高血壓」,因此家庭測量血壓是記錄高血壓病程,醫生調整控壓方案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高血壓一天當中會有兩個峰值,一個是清晨血壓,另一個是晚上9~10點左右的血壓。建議高血壓患者一天至少要在家測量一次清晨血壓,並做好記錄。」陸東風稱,若血壓波動厲害,或脈壓差大,可做24小時動態血壓檢測。
(《老年文摘》總第2041期)
https://shop36097416.taobao.com老年文摘淘寶店鋪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