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百味//李春平:臘八粥裡的「媽媽味」

2021-02-10 南粵作家

文|李春平(福樂依德 重慶萬州)

圖|網絡

   

  臘八節,我和妻子用帶著兩大保溫飯盒,用爸媽健在時的餐具,盛上我們第一次獨自熬製的臘八粥,敬獻給逝去的爸媽——我強忍著就要噴出的眼淚,而妻子則還在臺階上就掩不住淚水,嘴裡念叨著:媽媽,嘗嘗我們的手藝吧,我總想念著您熬製的臘八粥裡的『媽媽味』啊!

 

 半個多月前,妻子就念叨著:媽媽走了,今年的臘八粥可就只有我們自己動手做了,可是我總擔心我們做的臘八粥裡,沒有了『媽媽味』了!

 

何嘗不是呢?這些年不論是春節、端午還是中秋,凡是需要在家做的美食,都是媽媽在操持,我們早養成了對媽媽的依賴,連舌尖兒都依賴媽媽做的——「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啊!

 

 去年臘八節時,媽媽已經重病住院,我們原本準備著只讓媽媽做做顧問,參考「小紅書」,自己動手熬製臘八粥,但媽媽說:她沒辦法去買那些材料了,但還是她來做!於是根據她開出的清單,到超市裡買回來所需要的食材,我們只是做了前期準備。在臘月初八這天,我們攙扶著她,在病房裡用電飯煲、電磁爐、微波爐,從燒水、淘洗和添加食材……甚至餐桌上的硬菜都是媽媽做的。

 

   這次過臘八節,遠在大連的弟弟一家、在上海的外侄女小兩口、在珠海的女兒,都打飛的趕了回來----大家都知道:這次團聚一起不僅僅是過臘八節、不僅僅是吃一碗媽媽(奶奶、外婆)做的臘八粥,以往都是她老人家精心準備熬製的臘八粥,但這個臘八節、這一碗臘八粥,或許就是她老人家給我們的『絕版臘八粥』了,大家都希望將這碗『臘八粥』裡的『媽媽(奶奶、外婆)味』永遠留住!

 

雖然臘八節在一年中不算大節氣,但從它開始,春節的腳步聲就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鏗鏘了,所以無論大人小孩,都把這個不算大節氣的節日過得很隆重。甚至在我們小時候,大人們也都從這一天開始,不再為農活忙碌,而是更多地備年貨、打揚塵,從裁縫鋪裡取回我們盼望的新衣服了,甚至人們殺年豬吃刨豬湯、做香腸的也越來越多了。

 

 只不過那時候,臘八還意味著我們進入寒假模式了,無需再在天寒地凍中上學;剛殺年豬,也沒有割豬草的壓力了,而可以肆無忌憚地走東家串西家地吃刨豬湯打牙祭、或者跟小夥伴們盡情玩耍,做自己平時想做、想玩兒卻不敢做、不敢玩兒,沒時間做、沒時間玩兒的事情了。當然,大人們就是準備過年,做生意的,也就是日常事情、或收收欠帳、還還欠款、跟合作夥伴們借著吃刨豬湯的機會,喝喝酒打打牌、聊聊感情和生意合作。

 

 臘八節,無論大人孩子,都進入最輕鬆、最愉快的模式。

 

 當然,現在不同了。

 

 雖然臘八粥也是人們臘八節裡比較看重的,但此臘八粥則早已非彼臘八粥了。臘八節吃臘八粥,更多地是表達人們的願景,對來年更美好的期盼。甚至臘八粥許多也並不非要自己動手做了——大街小巷裡的許多小食鋪裡,也都製作、銷售八寶粥,甚至從大超市到小賣部裡,都有鹹的、甜的,易拉罐的、利樂包的、南方口味、北方風情的八寶粥,以致它們都日益演變成了人們的早餐食品或小吃飲品。

 

 只是這種流水線出來的八寶粥或臘八粥,早已沒了自己動手的成就感和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儀式感和溫馨,更沒有濃濃的「媽媽味」了!

 

哎!去年的臘八,去年的臘八粥,在我們家成了絕版!但去年那碗臘八粥裡濃濃「媽媽味」的臘八粥味道,永遠留在了我們一家人的心底裡了!


相關焦點

  • 三峽夜話|臘八粥裡的「媽媽味」
    這些年不論是春節、端午還是中秋,凡是需要在家做的美食,都是媽媽在操持,我們早養成了對媽媽的依賴,連舌尖兒都依賴媽媽做的飯菜——「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啊!去年臘八節時,媽媽已經重病住院,我們原本準備著只讓媽媽做做顧問,參考「小紅書」,自己動手熬製臘八粥,但媽媽說:她沒辦法去買那些材料了,但還是她來做!於是根據她開出的清單,到超市裡買回來所需要的食材,我們只是做了前期準備。
  • 藏在食物裡的年味
    菜傳縴手青絲細,和氣入、東風裡。雖說春節只有「七天樂」,可那年味卻氤氳了整個假期。年瀰漫在煙火氣中,年升騰於飯菜香裡,年靜落在傳統儀禮之中,年也生長在每個中國人的心裡。年味漸淡,但是春節依舊是每個國人心中對團聚最高敬意的情感表達。
  • 搖一搖,百味來把福「袋」給你
    一封紅包,小身材,大作用,它不僅包裹著財富,也包裹著愛和美好期望,當家人朋友把紅包塞到我們手上,掌心的溫度連同這封紅色的祝福一併給予我們,傳遞著祝福~每逢春節,我們都會和家人圍坐一桌,在熱氣中嘮嘮過去的一年,和父母一起去電影院刷春節檔影片,組織一次全家出遊,當然也可能是在媽媽的嘮叨中度過,大家都是怎麼過年的?
  • 百味來送你新春福袋,搖一搖開啟牛年好運
    在我們都熟悉的那個神話故事裡,紅包是用來驅逐惡魔的「福袋」,也是父母對子女的保護和祝福。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是春節期間幾乎每天都能收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呼朋喚友一起去小賣部把自己心心念念的零食或者玩具換回來。那種快樂,可以一直持續到開學前!別看只是小小一個紅包,卻能承載著關心與祝福,增強親人之間的往來,帶來難以忘懷的童年快樂!
  • 我的年味,都藏在了鋒味廣式臘腸裡!
    小時候年味是爸爸擦的玻璃媽媽做的蒸碗長大了年味是天南海北奔波時對家的思念
  • 人間好時節,臘八粥之味!
    《找一個溫柔似粥的人》(節選)作者/張居祥臘八,在許多地方特別為人所重視,北方就有「喝了臘八粥,便把年來盼」的說法。臘八喝粥,這一風俗由來已久,地不分南北,男女老少都要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北方臘八粥是鹹的,南方的則偏甜,口味不同,心意卻是相通的。
  • 尋找年味 | 過年小確幸等你發現!不遠遊,伴親友,我們老地方見~
    提起過年也一定少不了其中的小確幸會扒在廚房門口等媽媽做好的八大碗會在糟肉和扣肘子出鍋後衝過去聞味會一口一個美味炸油果子和酥肉丸子會幫爸媽貼春聯還要把福倒掛的執著也可能是看燈問爸爸買的孫悟空面具也或許就是窩在沙發裡聽外面鞭炮聲最後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嘮叨中入夢
  • 乾貨:宜百味泡麵食堂必點的五款經典韓式泡麵
    近期,上海毓錦泡麵小食堂正式更名為「宜百味泡麵食堂」,無論是店面門頭,還是產品標識,均採用新的LOGO標識系統,儘管如此,卻不妨礙消費者對宜百味泡麵食堂的熱愛。畢竟,消費者們更加注重產品的口味以及創意。
  • 扎西記憶:市井裡的火鍋江湖!
    市井文化主題火鍋店,老火鍋、清湯臘排骨火鍋、擁有醇、香、雅、逸的味型特徵,濃厚醇香的湯底與各類食材相互碰撞,才會讓你挑剔的味蕾綻放出奇妙的花朵。來一杯自釀的精釀果啤,心裡的苦都在酒裡,人生在世,莫不如是
  • 頭像 | 酸甜苦辣需百味
    本期主題    酸甜苦辣需百味九、和快樂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帶微笑;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變機敏;和陽光的人在一起,心裡就不會陰暗;和進取的人在一起,行動就不會落後;和大方的人在一起,處事就不小氣;和睿智的人在一起
  • 媽味,兒味,到底是個什麼味
    簡而言之,這裡的「媽味」,不僅僅是母親對子女,而是一種「好為人母」處事方法。// 母愛泛濫代表人物是《乘風破浪的姐姐》裡的伊能靜,她自稱「小媽」,說隊友「很像我的孩子」。代表人物是《小歡喜》裡的宋茜,她苦口婆心地勸告女兒:「如果你連高考都考不好,哪還有什麼人生啊?」與其說是說教,更準確的說是打擊,用將來的人生脅迫與威脅。代表人物是《小歡喜》裡的童文潔,她如此衝兒子發火:「你沒錯,我錯了,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用親情來綁架常常屢試不爽。
  • 年味越來越濃!社區「臘八」活動​「甜在嘴裡 暖在心頭」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一碗臘八粥傳遞了溫暖,拉近了距離 臘八節當天漢陽多個社區開展「濃情臘八」活動居民們歡聚一堂「甜在嘴裡,暖在心頭」漢陽君特別記錄這些暖意濃濃的時刻給越來越濃的年味添一分精彩👇1月2日,漢陽區總工會聯合各愛心驛站及街道社區開展
  • 年味
    一到臘月,爸爸媽媽就開始置辦年貨,有水果蔬菜。那滿滿的年貨裡充滿了對年的期盼!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父母準備的那滿滿一箱的蘋果。為了躲避我們兄妹的追擊,父母總是打一槍換個地方,奈何蘋果味太香,我們總是能巡著味找到。       哥哥的鼻子最靈了,媽媽把蘋果用木箱裝起來,捂的嚴嚴實實的用鎖鎖住,哥哥都能聞到蘋果的香味。
  • 【味◎覺】年味特輯第三道菜——金玉滿盆
    一桌年夜飯,總是七份食材、八分時間、九成心意,才吃得出十足的年味來。
  • 家味,年味,幸福味.
    家味 年味 幸福味作者 / 陳美園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 和熹活動|風味鑑賞,舌尖上的人生百味
    而早已嘗過人生百味的長者,一直以來也不斷提出自己的建議,幫助進一步提高膳食水平。正是來自長者的有效回饋,讓中科和熹會的膳食不斷進步,成長出一支優秀的膳食團隊。在感恩節當天,和熹會舉辦「風味鑑賞」活動,邀長者品佳餚,評菜品。午間的陽光為冬日增添一絲溫暖,在這靜謐的午休時間,和熹會的廚房裡卻熱火朝天。挑蝦線、切花刀、醃製牛肉……三位廚師在心無旁騖地埋頭準備,嫻熟地進行各項操作。
  • 鋒味菜譜 蛋白霜蛋糕:一塊蛋糕裡的青春之味
    你們有沒有發現,那些腦海裡印象深刻的回憶,都是有味道的。
  • 【尋找梅州客家年味①】媽媽的腊味香喊你回家過年
    什麼是年味?
  • 「黃州的年味,藏在街頭巷尾和菜市場裡」
    1『  黃州的菜市場 年味還在  』在黃州想找找年味,就去菜市場轉轉,和居然之家一街之隔的金橋菜場,清晨依然人聲鼎沸,自金橋菜場改造後,裡面鋪子都規整了不少,附近的居民剁魚剁肉、灌香腸也會選擇來這裡,往深處走,還能尋見年味和熱鬧。
  • 幸福年,幸福味.
    朵奶奶呢,正在陽臺上隨著手機裡播放的音樂唱歌呢。爺爺說唱歌可以增強肺活量,對心臟也有好處,前年奶奶肺部做過手術,這兩年恢復得很好。奶奶年輕時就愛唱歌,現在算是重拾年輕時的愛好。小區裡一群年輕人時不時喊上朵兒吃火鍋、看電影、喝咖啡,這個寒假朵兒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