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公布了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新的國家標準,新的標準將於2018年7月1日實施。新標準最大的亮點是體現了王興國教授等人多年倡導的食用油精準適度加工的理念,對酸價、煙點、色澤等質量指標放寬了標準,這些指標的修訂有助於產業節能減排和最大化保留油脂中富含營養功能成分的有益伴隨物,有利於植物油加工技術整體水平提升,為市場提供營養健康的食用油,彌補現行標準的不足。油脂工程師之家作為行業的一份子,對新標準的制訂表示熱烈歡迎。由於我們認識水平有限,對葵花籽油標準中新提到的葵花籽仁油有所不解,在此向有關專家和同行們請教。
葵花籽油新標準3.3,壓榨葵花籽油定義為:葵花籽經蒸炒或焙炒處理後利用機械壓力擠壓製取的或再經精煉生產的符合本標準質量指標的油的統稱。註:其中,全部剝殼脫皮、色選的葵花仁經焙炒、蒸炒等處理後,採用壓榨法製取的油品可稱為葵花仁油。
從上述字面理解,葵花仁油是葵花籽油的一種,能稱為葵花仁油的葵花籽油需全部剝殼脫皮、色選。油脂工程師之家有所不解,葵花籽與花生一樣,是高含油油料,由於殼中不含油,生產過程需要剝殼後,再蒸炒、預榨得到壓榨葵花籽原油與葵花籽預榨餅,預榨餅進一步浸出,得到浸出葵花籽原油。預榨原油、浸出原油經進一步精煉分別得到壓榨葵花籽油、浸出葵花籽油。新標準中引入葵花仁油,油脂工程師之家不解的是:
1, 葵花仁油與葵花籽油的脂肪酸組成、有益伴隨物含量或者含有的雜質等質量和營養有不同嗎?
2, 全部剝殼脫皮,對剝殼脫皮後葵花仁中的含殼、含皮率是否指的是0?國內外有廠家能做到仁中含皮率小於多少?能稱為葵花仁油的「全部剝殼脫皮」葵花仁的含殼含皮率要達到什麼標準?
3, 經色選的葵花仁,色選是去除雜質的工藝之一,色選後的葵花仁具體質量要求是什麼?採用其他篩選等去雜工藝、或者不經去雜就能達到色選質量要求的葵花仁製取的油能叫葵花仁油嗎?
4, 我們知道葵花子是果實,「瓜子殼」是果皮,而裡面的仁是種子。瓜子殼裡面還有一層膜狀物,類似於花生仁衣,叫種皮。所謂全部剝殼脫皮是否指的剝除外面的瓜子殼,又要剝除裡面的種皮?
5, 葵花籽油可以有葵花仁油,那花生油能否分花生仁油、核桃油能否分為核桃仁油、棉籽油能否分為棉籽仁油?
我們把這些疑問提出來,盼望收看油脂工程師之家公眾號這篇文章的參於標準制定的專家,或者業內專家、同行看到我們的問題後,請給予指教,非常感謝。不懂「葵仁油」著實讓油脂從業人員「人有愧」呀!
油脂工程師之家
投稿郵箱:oilsenginee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