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貞子:滋補肝腎有專長

2021-02-22 穴位經絡寶典


中醫典籍大全 >>>【中醫寶典】手機應用:免費下載+免費使用

四季常綠的女貞,是一種常見的景觀樹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是這樣描述女貞子的:「此木凌冬青翠,有貞守之操,故以女貞狀之。「

目前在不少城市的街道兩旁和公園綠地,都常見到它的身影。春天裡,掛滿枝頭的淺黃色的小花清香四溢,到了夏天,就變成了一串串淺綠色的女貞果。

女貞的果實也被稱為「仙葡萄」。果實就像葡萄一樣是一串串的掛在樹上的,未成熟的時候是青皮狀的,只有珍珠般大小。成熟後就是這種深紫色狀的,同樣也是只有珍珠般大小。

《本經》言女貞子:主補中,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

《綱目》說它:強陰,健腰膝,明目。

《本草經疏》載其:涼血、益血。

中醫認為,女貞子甘、苦、平。有補腎滋陰,養肝明目功效,用於肝腎陰虛的目暗不明,視力減退,鬚髮早白,腰酸耳鳴及陰虛發熱等。

滋養肝腎

日常如果身體出現了肝腎不足的情況,主要的症狀就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還有腰膝酸軟的情況,那麼就可以將女貞子泡水喝來治療。

除了直接服用女貞子之外,也可和其他的中藥材一起搭配治療。

如果出現了頭暈眼花以及耳鳴耳聾的情況,那麼可以將女貞子和枸杞菊花以及制首烏以及天麻等一起煎煮服用藥液;如果是出現腰膝酸軟的毛病,那麼也可以將女貞子和菟絲子以及熟地等一起混合服用。

烏黑秀髮以及明目

如果體內出現了肝腎陰虛或者是精血不足的情況,那麼身體的循環就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眼花以及頭髮早白的情況。

這個時候想要達到烏黑秀髮的目的,那麼可以將女貞子和玄參旱蓮以及黑芝麻一起混合服用;如果想要達到明目的功效,那則需要將女貞子和菊花、枸杞子以及生地還有沙苑子一起煎煮服用。

在中醫臨床實際應用中,女貞子不光被生用,還常用其炮製品。

女貞子的炮製品有鹽女貞子、酒女貞子、醋女貞子、清蒸女貞子等。女貞子生品與炮製品功效有所不同,其生用多用於潤燥滋陰,經黃酒蒸製後涼性弱化,進一步加大了補肝益腎之功。

女貞子酒

原料:女貞子2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

製法: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將女貞子洗淨,蒸後曬乾,放入低度白酒中,加蓋密封,每天振搖1次,1周後開始服用。

用法:每日1至2次,每次1小盅。

功效:補益肝腎,抗衰祛斑。

主治:老年脂褐質斑。

女貞子飲

配料:女貞子、枸杞子各15克,菊花10克。煎水代茶飲。

本方以女貞子、枸杞子補肝腎、明目,以菊花養肝明目。用於肝腎陰虛,眼目乾澀,視物昏花,或視力減退。

桑椹二至膏

桑椹、女貞子、旱蓮草各等分。加水煎取濃汁,加入約等量的煉蜜,煮沸收膏。每次食1~2匙。

源於《醫方集解》(改二至丸為膏)。本方以女貞子,桑椹補肝腎、滋陰血,以旱蓮草增強其功能。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鬚髮早白。

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洩瀉及陽虛者忌服。

《本草經疏》:「當雜保脾胃藥及椒紅溫暖之類同施,不則恐有腹痛作洩之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中醫視頻教程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匯總 >>>

相關焦點

  • 健康加油站:延緩衰老滋補肝腎的二至丸與青蛾丸
    14、枸杞女貞,並補肝腎《藥性賦》說:「枸杞女貞
  • 小雪 | 廣東人的養生「三要」,滋補肝腎過暖冬~
    想要在冬天裡少感冒or生病,就要在這時好好喝一下滋補肝腎的湯水了。尤其是有喝湯習慣的廣東小夥伴,更不要錯過下面這款「補腎強腰湯」:巴戟天20克、杜仲20克、黑豆20克牛筋100克、牛骨250克核桃2個、紅棗5個、姜一片1)牛筋、牛骨淖水後撈出洗淨;2)所有材料入燉盅,或湯煲內,加水適量;3)大火煲開後轉小火,燉煮約2小時左右。
  • 這碗湯:補肝益腎,烏髮養顏,到底有什麼秘密?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等功效。主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眩暈耳鳴、鬚髮早白等症。女貞子,是一味補腎滋陰、養肝明目的中藥,可治肝腎不足、頭暈耳嗚、頭髮早白及兩目昏糊等病症。
  • 藥膳烏雞湯-秋冬滋補-健康調理
    都知道很多中藥材對於人體是有著不少的滋補功效的,而且烏雞的滋補效果不用多說,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藥膳烏雞湯是綜合了這兩者的滋補效果,可見藥膳烏雞湯對人體是很好的,但是也是不可以經常食用的。青年女性:在雞湯裡配上玉竹、菟絲子、女貞子,具有養顏護膚、美容的作用。體質較弱、經常生病的人群:在雞湯裡配上黃芪、黃精、白朮,具有益氣養肺、調節免疫的作用,還可以預防感冒。
  • 【食療藥膳】北芪、黨參、猴頭菇等搭配煲出適宜寒冬調補的鮮美靚湯,能健脾益肺、益胃生津、補氣養血、滋補肝腎、益精填髄!
    本饌食材中,猴頭菇性味甘平,善於健脾養胃、安神、抗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抑瘤、抗潰瘍、延緩衰老等作用;黨參性味甘平,長於健脾益肺、養血生津;黃芪性味甘微溫,功善補氣昇陽、固表止汗、生津養血、行滯通痺;枸杞子性味甘平,功能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潤肺、止渴;胡椒性味辛熱,功能溫中散寒、下氣、消痰。
  • 湖南第一批18個中醫藥專長絕技項目名單出爐
    個中醫藥專長絕技項目授牌並表彰。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邵湘寧宣讀湖南省第一批中醫藥專長絕技項目名單。省政府副省長李友志 李友志指出,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要充分重視存在於基層和散落於民間的中醫藥專長絕技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利用。這次從全省60多個上報項目中遴選確認的18各專長絕技項目是湖南省挖掘保護中醫藥專長絕技取得的一項了不起的成果。
  • 湯料理篇 - 杞子桑椹淮山湯 (補肝腎,紓緩眼疲勞)
    現在我們長期對手機,眼睛疲勞,可服杞子桑椹淮山湯,有補益肝腎及明目之效。
  • 提醒大家:農村爛地沒人要的野果,補肝腎,益血補血,好處多,可試試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歡迎來到養身舒心堂,世界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新鮮事,總有一些我們會錯過,關注養身舒心堂,帶你看精彩世界,讓你每天都了解更多健康知識。提醒:農村爛地沒人要的野果,補肝腎,益血補血,好處多,可試試多服補血去風,強陰,還能保護肝臟,養五臟,有養顏美容、抗衰、潤滑肌膚,對汗斑、臉生黑斑等有良效,可明目止淚,養陰益腎,補氣舒肝,治腰腿疼,通經和血。
  • 冬季養生:滋補腎陰之佛慈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這一藥名來自於北宋太醫丞錢乙所著的《小兒藥證直訣》,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這六味中藥組成。歷代醫家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發現,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腎陰為主。從藥方組成來看,它可以達到三陰同補,即補腎陰、補肝陰、補脾陰的效果。如熟地黃可以補腎陰;山茱萸則是肝腎同補,通過補肝來達到補腎的目的;山藥能健脾益腎,通過健脾來補後天之本腎。由此可見,六味地黃丸只適用於陰虛,而不適用於陽虛。腎陰虛的典型症狀是潮熱、盜汗、手心和腳心煩熱、口燥咽幹,此外還有遺精、夢遺、早洩等。
  • 「飲食」冬季健康滋補養生湯 董晶
    百合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具有潤肺止咳,補脾健胃、清熱解毒、清心除煩安神,抗癌防癌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神經衰弱、失眠多夢、心情鬱悶、免疫力低下、便秘等病症。此外百合還有美容養顏,抗疲勞、抗衰老的作用。1、將幹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2、次日將百合連同清水一起倒入砂鍋內,再加半碗清水,煮一個半小時。
  • 黑色食物的八款冬季滋補食方
    作用:補肝腎,安神,降血糖,止咳喘。        原料及做法:黑木耳、黑香菇、黑玉米和南瓜,洗淨木耳、香菇各100克,浸水泡發,兩條黑玉米洗淨,與瘦肉一起煲湯,後放南瓜適量,煲成湯即可。功效:益氣滋陰、補腎、健脾、降低膽固醇、體弱者吃尤好     原料及做法:芝麻桑葚各100克,磨成細粉,煮成輔食。
  • 「瘦物」暖湯補肝腎,馬上喝起來!
    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林舉擇表示,今期推介的淡菜黃豆鴿蛋煲豬大骨湯,淡菜養血滋陰,營養價值高,能促進兒童成長發育;豬大骨和黃豆滋補健骨。入冬之後多飲用此湯能滋陰益血,健骨助長,全家老小皆可多飲。
  •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名貴鹿茸冬季驅寒滋補
  • 自製冬季滋補膏——複方桑葚膏
    時值冬季,正是做膏、飲用膏方的季節,食用滋補膏是人們在冬季進行補養的一種方法。中醫認為,冬季應補腎,桑葚膏補血滋陰、生津潤腸、烏髮明目,可用於肝腎精血虧損引起的身體消瘦、腰膝酸軟、盜汗、心悸失眠、頭暈眼花、鬚髮早白、口渴咽乾等症。桑葚膏製作簡單又經濟實惠。現介紹筆者曾製作的複方桑葚膏的方法。幹桑葚250克,枸杞100克,龍眼肉80克。
  • 冬天晨起喉嚨幹痛有痰是咽喉炎嗎?兩個穴位立竿見影
    有肝腎陰虛導致的症狀,可以通過日常吃山藥和大棗來調理。2、桑葚桑葚有滋陰補血功效,能補肝腎之陰。《本草經疏》說,桑葚「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適用於肝腎陰虛體質的人,高血壓患者最適合。3、枸杞枸杞子性平味甘,是中醫最常用的滋補肝腎的中藥,民間也習慣用枸杞子泡茶飲,以調補肝腎。凡更年期女性皆宜食用,對肝腎陰虧、陰虛火旺、頭暈目眩、腰酸腿軟者,食之頗有裨益。4、黑豆
  • 日本獐牙菜:生發比女貞子還強?
    並且因為它「儘管熬煮了千萬遍都仍然有苦味殘留」而聞名,因此日文名為」千振(煎煮千變的意思)」。另外,別名當藥,也是由於顯著的藥效而得此名(日文:當(まさ)に薬,意思為果然就是藥。)。本品被認為可以有效的促進血流,因此有助於頭皮細胞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促進毛髮生長的作用.
  • 廚壹堂B7ZK | 蟲草花烏雞湯,冬季滋補養生的絕佳選擇!
    冬天是滋補的好時候,冬令進補有三種說法:一是在立冬後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後;三是三九天。冬季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冬季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並且因為冬季天冷,多吃些溫補之物,不容易上火,同時也要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