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韓國為了增加旅遊收入,又開始「奇葩」了。
據南方日報報導,由於受疫情影響韓國旅遊業蕭條,為了吸引中國遊客,近日韓國特地舉辦了一次宣傳活動,並拍攝了一組宣傳片。在宣傳片的1分20秒,畫面上出現了漢字,寫著「韓國有句古話叫『百聞不如一見'。意指聽一遍,不如親眼看一次。」隨即輿論一片譁然。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成語出自《漢書·趙充國傳》,說的是漢宣帝時期老將趙充國受命平定羌族的事情。
何時成為韓國的了?我不了解韓國的歷史,也不知道漢宣帝時有沒有韓國,但我知道東周時期有個諸侯國叫韓國,位於現今我國的西北地區。
「韓國有句古話」此話說得無腦。要知道,如果「百聞不如一見」是韓國的,首先《漢書》和趙充國都要是韓國的才行,否則是不成立的。
據考,趙充國乃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漢書》的作者有沒有可能是韓國人?據考,《漢書》作者班固,乃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市)人。
二人戶籍距離如今的韓國數千裡之遙,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著。
再者,「意指聽一遍,不如親眼看一次」的解釋也是錯的,原意是說:聽人說百遍,不如親眼看一遍,倘只是聽一遍,何來「百聞」之說?
另據海峽資訊報導,2020年12月,韓國語言學專家、韓國漢字研究第一人陳泰夏表示,漢字是他們的文字,並非中國文字——漢字是韓國的。他的理由是,漢字是東夷族創造的文字,東夷族也是韓國人的祖先。
漢字獨指中國字,何時成韓國的了?資料顯示,東夷是從距今8300年前的後李文化說起,其發源地是泰沂山區,於西周中期結束。
《論語》:「東有九夷:一玄菟、二樂浪、三高驪、四滿飾、五鳧更、六索家、七東屠、八倭人、九天鄙。」不可否認,其中也包括如今的韓國。
問題是,夷有九種,韓國怎麼就能確定哪個是他們的祖先,又怎麼確定是這個祖先創造的漢字?
《後漢書》:「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這種認祖宗的行為很有意思,韓國光撿好的挑,不好的一個不要。
據我所知,朝鮮半島在古代統稱為高麗(韓國也在其中),是我國的附屬國,起初與我國的文化差異不大,後來慢慢才有了自己的文化。
當然,如果漢字是韓國的,只能說明韓國的史書上是這麼寫的,但並不是事實。
事實上,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文化都沒有中國這麼悠久,如今韓國作為中國的鄰國,感受著中國近些年來的巨大變化,心裡難免有壓力,加上韓國方面爭強好勝的心理,有這樣的舉動和言論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往高處走嘛。
換個角度說,雖然他們的舉動和言論奇葩,但卻為我們平添了不少笑料。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