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硝酸鹽(化肥)這顆土壤「定時炸彈」

2021-02-25 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



揭秘硝酸鹽(化肥)這顆土壤「定時炸彈」

2020年10月23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可持續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阿伯丁大學聯合研究有關土壤硝酸鹽的成果,發表美國在環境領域旗艦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環境科學與技術)上,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土壤硝酸鹽的關注,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一、為什麼說土壤中的硝酸鹽是一顆「定時炸彈」

其實,土壤中的硝酸鹽本身並沒有毒,但若未被作物充分同化可使其含量迅速增加,一旦釋放出來將會對水質產生長達數十年的影響。硝酸鹽攝入人體後,在人體口腔和胃腸中被還原成亞硝酸鹽,可與血液發生作用形成高鐵血紅蛋白,使血液攜氧能力大大降低,長期飲用有可能罹患各種疾病,甚至癌症,危害十分嚴重。因此,土壤中的硝酸鹽被稱為「定時炸彈」。

二、土壤硝酸鹽主要來源和影響因素

長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肥(氮肥、酸性肥料等)是土壤硝酸鹽累積的主要來源。pH是預測硝態氮濃度變化的最重要因素,與硝態氮濃度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係。pH的降低會增加土壤顆粒表面的正電荷數量,從而使得土壤顆粒有了更強的吸附負電荷的能力。其次為黏粒含量,與硝態氮濃度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黏粒的增加會導致土壤通氣孔隙的減少,進一步堵塞硝態氮向下遷移的通道。就這樣,化學吸附大行其道、物理通道遭遇封堵,就地形成了一個硝態氮累積層。此外,在時間的推波助瀾下,「氮素大軍」不斷集結、隊伍不斷壯大,像是一顆彈藥不斷填充的炸彈,高懸在地下水之上,隨時都有引爆的風險。

三、如何拆除這顆可怕的「定時炸彈」

要想拆掉土壤中的這顆「定時炸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通過地表管理和地下結構雙重作用,即構築「土肥和諧」,不斷挫傷它的銳氣。對此,通過腐植酸類肥料精準反哺,減少氮肥的投入,提高植物對氮素的利用效率,防治土壤酸化,改善土壤團粒結構,無疑是一種綠色安全有效的措施。

(中腐協秘書處  供稿)

      

相關焦點

  • 闢謠:水培蔬菜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過高
    我們清楚知道營養液的養分的含量和成分,但對土壤中的成分誰也無法弄清,如果按照精確成分分析,營養液經得起嚴格推敲,但沒人知道土壤的具體成分,無法確認土壤中有無重金屬汙染
  • 王松靈院士:為硝酸鹽「正名」
    王松靈介紹,大氣中70%氣體是氮氣,氮氣被土壤吸收後通過微生物形成如硝酸鹽等化合物,由植物和動物吸收後,提供營養和能量。在自然界中,硝酸鹽非常常見,如牛肉、菠菜、芹菜等許多常見食物中都含有硝酸鹽、亞硝酸鹽。王松靈團隊研究發現,硝酸鹽也存在於人體內,並有其自身的循環代謝機制。
  • 廢舊手機電池,可怕的定時炸彈!
    一粒小小的鈕扣電池可汙染600立方米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乾電池可汙染12立方米水、一立方米土壤,並造成永久性公害。
  • 硝酸鹽超標!南島淡水可能100年內都無法飲用
    「坎特伯雷環境研究所的模型顯示,Waimakariri河北岸的硝酸鹽正在流入下遊的基督城,汙染這裡的城市飲用水系統。科學家認為,在下個世紀,供水中硝酸鹽含量顯著增加的可能性高達75%。」基督城的獨特淨水系統在紐西蘭,乃至整個世界都是不多見的。
  • 劉建明:肥料企業需要重新認識土壤,抓住土壤修復與改良的商機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建明在會議上分析了我國肥料產業在農業轉型大背景中新的商機:土壤修復與改良。劉建明認為,在當下人們有必要重新認識土壤,對土壤的認識不能再僅僅是農業生產技術,更應該認識到它還是自然生態系統的基礎。目前,我國的社會、經濟正處在轉型期的關鍵節點上。
  • 南京土壤所賈仲君:與土壤微生物作戰—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周熙檀 近年來,我國糧食產量每年增加近10%,但與之相對,每年化肥用量增速卻高達51%
  • 青島睿譜-奶粉中亞硝酸鹽與硝酸鹽含量的檢測方案
    硝酸鹽本身無害,但其比較容易轉化為亞硝酸鹽,故也做了限量。  對食品中的亞硝酸鹽及硝酸鹽需要監控其含量,由於離子色譜對陰離子濃度檢測的獨特優勢,成為檢測亞硝酸鹽及硝酸鹽的首選方法。sdfdfgdf  本方案參考GB 5009.33《食品中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測定》第一法制定,按標準要求繪製了亞硝酸鹽20~200μg/L、硝酸鹽200~2000μg/L的標準曲線,25μL進樣量,經測試可準確定量奶粉中亞硝酸鹽與硝酸鹽。
  • 科譜:什麼是土壤PH值和EC值?
    土壤PH值和EC值與作物生長狀況的關係、判斷與改良土壤EC值就是土壤電導率,土壤電導率是測定土壤水溶性鹽的指標,而土壤水溶性鹽是表層土壤中可被植物迅速利用的礦質營養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判定土壤中鹽類離子是否限制作物生長的因素。
  • 在寮國購買化肥?請認準這三家合法化肥和有機肥公司
    >>>>廣告每日更新,投放微信:893361635目前,寮國僅有三家合法登記註冊生產化肥和生態肥的化肥和有機肥公司政府要求在生產前須先進行化肥和有機肥產品登記註冊,以確保生產出來的產品對人體、動物、植物和環境無負面影響,同時也是確保產品質量。
  • 富邦股份:無助劑 不化肥
    ,在改善化肥產品品質、增加化肥產品功能、改進化肥施用效果和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國內化肥助劑行業較為分散,技術及服務能力參差不齊, 隨著化肥行業集中度的提高, 對節能環保要求的提升、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對肥效要求的提升,對高品質的化肥助劑產品需求將越來越大,作為國內化肥助劑第一股的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邦股份)迎來發展新機遇。
  • 揭秘:正常人有多少顆牙齒
    正常人有多少顆牙齒?
  • 臺男子一次吃5顆偉哥助興嫖妓後昏迷
    高雄市一名男子,過年期間召妓,辦事前吃了五顆偉哥,完事後突陷入昏迷,醫師檢查他血壓心跳都正常,研判是吃太多偉哥導致血管過度擴張、血壓急降昏迷。醫師提醒,偉哥應依醫囑服用,「不要異想天開,吃多反有危險。」
  • 不在隱瞞: 就算挨餓,也別吃這3種蔬菜,看著美味,實際上細菌成「堆」!
    謠言文章 不在隱瞞: 就算挨餓,也別吃這3種蔬菜,看著美味,實際上細菌成「堆」!如一些直接施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農家肥的蔬菜,比單獨施用化肥的蔬菜,受到寄生蟲蟲卵汙染的機會將更大;連根拔起的白蘿蔔、芹菜等,受汙染的可能性也會比較大;有些蔬菜,如黃瓜、茄子,雖然一般不會受到土壤、水源的原發性汙染,但有可能在運輸過程中與其它蔬菜相互堆放而受到汙染。
  • 強震引發土壤液化 臺南人嚇壞了!那麼,什麼是土壤液化?
    臺南市「立委」陳亭妃昨天召開記者會透露,臺南有500多戶居民,因家園土壤液化,形同睡在爛泥上,就怕再有地震,讓房屋徹底倒塌。這場大地震造成臺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而該區域過去曾是湖泊,地震一來時,地下水向上擠壓土壤,使得固態土壤變成液態,其中最嚴重的屬安南區、北區、中西區、新市區,不少房子嚴重傾斜甚至下陷,根本無法再住人。
  • 為這顆草莓折腰,我願意
    我說:「老闆啊,這今年的草莓昨天剛收進嘴裡,我就蠢蠢欲動要安利了,你要不說我還能給你一個驚喜,現在驚喜徹底變成流水線上的機械任務了,這感覺,很不爽啊。」老闆愣了,那你說,怎麼辦?我說,不然,你獎勵我吃三天草莓,我再給你重現驚喜?結果老闆腦袋黑線叢生了。「草莓給你,滾去寫稿!」
  • 新鮮櫻桃裡有蛆,這並非謠言…我來為你揭秘!
    回家後,劉女士拿自來水將櫻桃清洗了一部分後,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了起來,吃了幾顆口,她無意間將一顆熟透的櫻桃捏開了,這一捏不要緊,看到的一幕讓她很吃驚,「果肉上爬著一隻蟲。」劉女士還有些不敢相信,於是專門將果盤裡還沒有來得及吃的櫻桃拿起來掰開,「我隨機挑選了十顆,在4顆櫻桃裡面都看到了白色的蟲子。」    這一下,劉女士不敢再吃了。
  • 【綜述】LIBS將是「下一代的土壤分析儀」,憑什麼?
    土壤分析已經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安德森在1960年的文章《土壤試驗的歷史與發展》中記錄了這一時期技術的進步,其主要側重於磷的監測,也考慮到了鉀和氮。他詳細介紹了不同土壤類型如何提取相關物質的方法,以及土壤養分與作物產量關係的早期證據(早在1890年)。
  • 揭秘 | 央視這條新聞畫面美爆了,居然是...
    昨天,央視這條新聞廣受關注畫面沒得不要不要的▼原來,昨天在北京舉行的2017中國扶貧國際論壇會上中國五年來的脫貧成就充分展示劃重點! 觀音井鎮觀音庵村▲柳林鎮七顆石村▲
  • 陽臺種菜,小心土壤重金屬超標!
    前不久,他家的土壤在檢測時,發現重金屬超標了。  做檢測的是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幾名學生組成的一個團隊。這個名為綠創VC的團隊對部分市民自家花盆的土壤取樣進行檢測,發現存在汙染超標的問題。  據了解,該團隊檢測土壤是利用嘉庚學院提供的原子吸收光譜儀,這項研究正在參與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