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引發土壤液化 臺南人嚇壞了!那麼,什麼是土壤液化?

2021-02-15 臺灣那些事兒

2016-02-14 呆丸君 臺灣那些事兒

南臺灣強震發生後,土壤液化問題引發關注。臺南市「立委」陳亭妃昨天召開記者會透露,臺南有500多戶居民,因家園土壤液化,形同睡在爛泥上,就怕再有地震,讓房屋徹底倒塌。

這場大地震造成臺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而該區域過去曾是湖泊,地震一來時,地下水向上擠壓土壤,使得固態土壤變成液態,其中最嚴重的屬安南區、北區、中西區、新市區,不少房子嚴重傾斜甚至下陷,根本無法再住人。

在記者會上,陳亭妃取出臺南災區的泥土,她說,只用一根手指戳土,就能戳出一個洞,代表土壤液化相當嚴重。她說,500多戶居民形同睡在爛泥上,讓他們人心惶惶。陳亭妃將提出修法,把土壤液化納入「災害防救法」的救助範圍,另外她也呼籲「營建署」應立即提出補救方式,來處理重建事宜。

據了解,「行政院長」張善政已宣布一個月內將公布全臺土壤液化潛勢區域。有房產中介業者評估,屆時一旦公布,相關區域的二手房所受衝擊最大,預料房價將下跌15~20%。                                                                   


(導報駐臺記者 薛洋/文)

那麼,「土壤液化」現象是什麼?又有什麼危害嗎?


所謂的土壤液化(soil liquefaction),意指在地下水位高、土層為疏鬆細沙,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壤顆粒間充滿水分,顆粒暫時維持穩定的狀態。當發生震度大且持續時間長的地震時,激烈搖動會使得土壤顆粒間的水壓增高。當土壤顆粒彼此間的接觸力消失,土壤顆粒懸浮在水中,而失去承載能力,便稱為「土壤液化」。


▲臺南新市區土壤液化嚴重。(圖/臺南市議員郭國文授權提供,下同)

當土壤孔隙水壓過高時,水與部分砂土會經由地層中的裂隙向上衝出地面,此時會造成噴砂現象,會造成地面隆起,地板破裂等後果,該現象也是地震伴隨而來的地質現象。此次美濃地震後,臺南市多處土地也出現噴砂(泥火山)。

當土壤液化發生時,地表的建築結構會因為土壤失去承載能力,因而下陷龜裂,或是電線桿傾斜等災情。強烈地震過後,因震動增高的水壓逐漸消散,導致土壤顆粒逐漸沉降,造成進一步的地表塌陷。


地震導致土壤液化,會使得建築物結構產生傾斜或是沉陷,不常造成人命傷亡,但會破壞建築結構物,雖然一般梁柱等主要結構不會受損,但像磚牆、非結構梁柱等會產生龜裂,造成建築物下沉,地面隆起狀況。

921大地震時,臺中、南投、彰化、雲林等地均出現土壤液化災情,大部分為房屋下陷或傾斜,完全塌陷的案例較少。據臺灣「中央大學」土木系大地工程組教授黃俊鴻在臉書發文表示,其實土壤液化基本上不會造成嚴重傷亡,若遇到地震反而會有減震效應,建築結構物會持續緩慢沉陷與傾斜,直到液化土壤中孔隙水壓完全消散完畢,才會停止變形。

由於剛體變形緩慢,因此梁柱不會斷裂,居民反而不會有嚴重傷亡,土壤液化會吸收地震能量對於結構物的倒塌,會有某種程度的保護作用,反倒是對於建築物的使用功能,如自來水、瓦斯、電力管線、排水系統等,才會出現影響。


▲土壤液化狀況。(圖/林宜瑾議員服務處授權提供)

土壤液化區域大多位於海邊或是河邊等地下水位較高區域,據專家學者研究921大地震土壤液化災區的地層,發現土層內多含有顆粒直徑0.01公分左右的細沙,以及高地下水位特性,因而推斷,土壤液化容易發生在河岸、海岸、舊河道等沙質地帶,或是溼地、海埔新生地、砂丘、濱海地區等。

要免於建築物受到土壤液化威脅,建議民眾應在工程興建前,委託專業技師進行地質鑽探,了解地質特性。而美濃大地震後,據臺南市議員郭國文服務處表示,目前臺南市土地液化程度最嚴重的地區,包括永康、新市、中西、北區、安南區等地,多為房屋塌陷、地表龜裂等災害。

▼土壤液化的災害及示意圖。(圖/翻攝自臺灣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原創稿件 轉載請註明出處

【臺灣那些事兒】最權威的「呆丸」君,臺灣的事兒全都懂!畫風隨時切換,您請隨意迷戀。

微信號:HXDBTW


按下去 成全#我們# ↓↓↓

相關焦點

  • 工地百年一遇的罕見現象,土壤像水一樣波浪起伏!
    現場視頻 點擊觀看▼▼▼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挖掘機的鏟鬥正在工作,其下大面積的土壤來回起伏,像波浪一樣移動。這種奇怪的現象看起來就像有人打開了水槽。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呢?下面,超級建築就給大家說一說。實際上,這種現象被稱為土壤液化。當土壤鬆散,地面吸水飽和,然後在地震或挖掘機鏟鬥等突然運動而產生的外力的作用下,原本固態的土壤失去其強度和剛度,就會變得像水一樣。
  • 液化天然氣暴漲300%!澳大利亞或成最大贏家,趁機對華加大出口!
    受到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球液化天然氣產能增速不斷的下降,很多人應該都發現了,國內的液化天然氣一漲再漲,不僅是中國,就連日本和韓國等一些東南亞國家也因為寒潮
  • 科譜:什麼是土壤PH值和EC值?
    土壤PH值和EC值與作物生長狀況的關係、判斷與改良土壤EC值就是土壤電導率,土壤電導率是測定土壤水溶性鹽的指標,而土壤水溶性鹽是表層土壤中可被植物迅速利用的礦質營養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判定土壤中鹽類離子是否限制作物生長的因素。
  • 劉建明:肥料企業需要重新認識土壤,抓住土壤修復與改良的商機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建明在會議上分析了我國肥料產業在農業轉型大背景中新的商機:土壤修復與改良。劉建明認為,在當下人們有必要重新認識土壤,對土壤的認識不能再僅僅是農業生產技術,更應該認識到它還是自然生態系統的基礎。目前,我國的社會、經濟正處在轉型期的關鍵節點上。
  • 南京土壤所賈仲君:與土壤微生物作戰—新聞—科學網
    而最近,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賈仲君課題組發現了氨氧化古菌化能無機自養代謝的秘密,揭示土壤微生物是氮肥流失的「罪魁禍首」,並暗示研究研製相關硝化抑制劑,與土壤微生物作戰可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氮肥損失的「罪魁禍首」 我國化肥生產和消費量居全球首位。
  • 呼市一點利快餐店爆燃事故因液化氣罐洩漏受傷27人左右
    15日早上6時許,呼市公園南路路南邦迪商務酒店附近的一點利快餐店內,因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引起液化氣罐洩漏引發爆燃,事故造成邦迪商務酒店數十名客人在逃生中受傷。(記者 王宇)呼和浩特新聞網11月15日訊(記者 郭翔)11月15日早6時48分,青城公園南門對面一點利快餐店發生液化氣罐洩漏爆燃事故。據玉泉區政府新聞發言人高啟東介紹,爆燃事故的發生是由於一點利快餐店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引起液化氣罐洩漏導致。截止上午11時,據初步統計,目前已有27位傷者前往醫院救治,其中3位傷情較重。8時40分,消防官兵完成現場搜救工作。
  • 揭秘硝酸鹽(化肥)這顆土壤「定時炸彈」
    揭秘硝酸鹽(化肥)這顆土壤「定時炸彈」2020年10月23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可持續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阿伯丁大學聯合研究有關土壤硝酸鹽的成果,發表美國在環境領域旗艦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環境科學與技術)上,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土壤硝酸鹽的關注,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 農用酵素:對土壤和植物的3個作用
    農用酵素是指將農業廢棄物,包括雜草、剩菜、剩飯、各種生畜糞便、水果殘渣等等,可以通過酵素方法發酵,最後獲得農用酵素,變成肥料,變成對植物和土壤有益的一些營養元素,防治病蟲害,養活土壤,改良土壤,減少化學投入品使用。在我們有機農業圈子,大家接觸較多,應該不少自己做過用過。
  • 臺灣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冷排「鑽石水」可養魚?
    臺灣天然氣的氣源大都來自海外,主要存在於油田以及天然氣田,也有少量出於煤層,為了方便運送,產出國會先以超低溫的方式將氣體壓縮為液體,讓體積減少六百分之一後,再以液化天然氣輪運輸到臺灣港口,因此需要在港口設置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 自治區安委辦約談國網北海液化天然氣公司
    11月16日自治區安委辦召開安全生產約談會對國網北海液化天然氣公司相關負責人進行約談警示同時動員部署為期3個月的特殊作業安全專項整治工作11月2日上午11時45分許,國家管網集團北海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發生著火事故,目前已造成7人死亡,2人重傷。
  • 《生活在土壤裡》中文版來啦!
    加利西亞文化理事會為了使年輕人認識到土壤的重要性並致力於保護它,以加利西亞語出版了《生活在土壤裡》科普漫畫。為了紀念國際土壤年(2015),該科普漫畫被翻譯成西班牙語和英語以在全球宣傳。為了慶祝由國際土壤學聯合會發起的國際土壤十年(2015-2024),在西班牙土壤學會、西班牙科學研究委員會加利西亞農業生物研究所和世界水土保持學會、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的共同努力下,該科普漫畫被翻譯成中文。版權:作者,2020文字:M.P.
  • 陽臺種菜,小心土壤重金屬超標!
    前不久,他家的土壤在檢測時,發現重金屬超標了。  做檢測的是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幾名學生組成的一個團隊。這個名為綠創VC的團隊對部分市民自家花盆的土壤取樣進行檢測,發現存在汙染超標的問題。  據了解,該團隊檢測土壤是利用嘉庚學院提供的原子吸收光譜儀,這項研究正在參與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 山西一公路畫線車當路噴火,車上兩具液化氣罐被燒...
    據了解,發生火災的公路畫線工具車,因原料加熱要求,需採用家用液化氣罐輸送氣源。9時50分,該車在靈石縣南馬公路天星煤氣化公司附近路段實施畫線作業過程中,由於連接液化氣罐的軟管突然發生斷裂,導致液化氣洩漏,被旁邊的柴油發電機引燃。瞬間,其中兩具液化氣罐噴出火苗。
  • 【綜述】LIBS將是「下一代的土壤分析儀」,憑什麼?
    土壤分析已經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安德森在1960年的文章《土壤試驗的歷史與發展》中記錄了這一時期技術的進步,其主要側重於磷的監測,也考慮到了鉀和氮。他詳細介紹了不同土壤類型如何提取相關物質的方法,以及土壤養分與作物產量關係的早期證據(早在1890年)。
  • 【爆炸新聞】山西:一公路畫線因軟管斷裂被發電機引燃,車上兩具液化氣罐被燒...
    據了解,發生火災的公路畫線工具車,因原料加熱要求,需採用家用液化氣罐輸送氣源。當日9時50分,該車在靈石縣南馬公路天星煤氣化公司附近路段實施畫線作業過程中,由於連接液化氣罐的軟管突然發生斷裂,導致液化氣洩漏,被旁邊的柴油發電機引燃。瞬間,其中兩具液化氣罐噴出火苗。
  • 土壤有機物檢測盤點 | 硝基苯類汙染物
    作者:孔曄《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分析專題連續劇又更新一集,集集精彩,清爽如檸檬茶,將土壤分析帶給大家的鬱悶,一飲而化之
  • 張光輝:從土壤侵蝕角度詮釋泥沙連通性
    點擊標題下方水土保持之點滴,關注後可查閱所有文章從土壤侵蝕角度詮釋泥沙連通性中國土壤學會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專業委員會副主任2.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土壤侵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3.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科學與技術協作委員會委員4.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副主編5. 《水土保持通報》、《中國水土保持科學》編委6.
  • 土壤與固廢 | 稻草生物炭對土壤中Cd2+和Pb2+的吸附特性
    稻草生物炭對土壤中Cd2+和Pb2+的吸附特性梁程1,2, 胡逸文1, 嵇夢圓1, 桑文靜1,2, 李登新11. 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國家環境保護紡織工業汙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 上海 201620;2.
  • 土壤有機物檢測盤點 | 有機氯農藥
    《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分析專題用五月初春的 e-Method 話題拉開「土十條」相關有機物檢測的序幕,隨著氣溫上升,土壤檢測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