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泥雞蛋,總是讓我想起小時候老家的味道

2021-02-27 故鄉河南

每逢空閒,尤其是鄉下父母農忙的時候,去看望他們成了我的必修課。老遠就能望見父母在家門口的翹首以待,心裡就有說不出的酸楚。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體會到,所謂親情,就是意味著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緣分不斷的迎來送往,直到有一天再也沒有機會……


前段時間回家,推門無人,才知父母在地裡剜蒜,遂通過彎轉的村道奔向地頭,看到父母蹲在蒜地,手握鐵鏟一顆顆的剜下去掘上來,磕磕土,然後整齊擺放一邊。



看到母親在地裡剜蒜,我陷入了關於兒時味道的回憶。想起了小時候,麥忙時節,泡桐樹下,一家人坐在院子裡方桌前,吃著白面饃就著蒜泥雞蛋吃飯的情景。


那人、那小院、那樹蔭、那時節,那感覺真好……


麥收時節,農村幹完體力活,最恢復體力的,一是啤酒變蛋,二是大碗撈麵,三是大白饅頭,其他的都是添頭。所以中午飯一般都要準備下飯小菜。鹹菜太齁,蔬菜太淡,這時候留家做飯的就得拿出農家菜的絕活,蒜泥雞蛋。



提起蒜泥雞蛋,沒吃過的人看不上,吃過的人已經饞了!


其實,在民間有很多不錯的小吃,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黑暗料理,但是吃過的人才知道什麼是接地氣的美味!這道蒜泥雞蛋就是其中一個,熟雞蛋和蒜泥放在一起搗碎吃,美味的不得了!


每年麥收,地裡活忙,農家顧不上大魚大肉的做菜,剝幾頭新鮮大蒜,記住不要獨頭蒜,味兒太衝,受不了。煮幾個自家的雞剛下的蛋,放在蒜臼子中砸成泥,然後放入一點點鹽,滴上幾滴香油,開胃爽口。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拌上蒜泥兒,它就擁有了靈魂,成了夏季農家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蒜泥雞蛋的辣爽最適合就著剛出鍋的大白面饅頭,饅頭從中間一掰開,往饅頭上抹幾筷子,兩手把饅頭一夾,一口咬下去,蒜泥的辣,雞蛋的沙,饅頭的香甜,沒有比這個更下飯,更適合恢復體力繼續幹下午農活的了。


更有甚者,碗裡邊沿上剩餘的少些蒜泥雞蛋都不放過,都要拿饅頭一點點一寸寸的蘸幹吃淨,打著飽嗝兒,直叫「得勁兒」,才算心滿意足。


蒜泥雞蛋對產蒜地的人來說是奢侈的享受,因為一年也吃不了幾次,只有新蒜出產的那幾天,用水分充足的大蒜做成的蒜泥雞蛋才是最美味的。



今天,再細品蒜泥雞蛋,感覺濃濃的蛋香過後,是蒜的辛辣調皮地在舌尖上輕輕舞動,清新、別致、可愛。



應該說人們對某種食物的依戀,不僅僅是對食物本身的喜好,而是對食物背後故事的一種回味。一城一味,食物如同記憶,每一味的傳承,都是想讓後輩的子孫們,能品其味知其過往,一道不起眼的蒜泥雞蛋,也許沒有華美的外表,但每一口吃進嘴裡,都會讓我想起兒時美好又泛舊的片段,味覺讓人們思緒漣漪……



相關焦點

  • 那些年最念念不忘的:故鄉撫州的美食和小時候的味道
    那些年,卻有著讓我們流連忘返的味道。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年味道嗲到心口卻又讓我們大了肚子、長成胖胖噠的壞傢伙們,看看是否能夠勾起你年少時的回憶。當我們逐漸長大,最念念不忘的便是故鄉的美食和小時候的味道 。
  • 老味道 | 2.5元的雞蛋堡,我全包了!
    藏在馬路邊的小推車      承包了附近多少上班族的下午茶   下午茶時間總是那麼的空虛,不來點啥總是無法滿足自己,3點一過,肚子裡饞蟲就開始蠢蠢欲動,感謝阿姨,每天都準時出現在公司附近。2.5元一份的下午茶,現在可能也就公司樓下的阿姨可以滿足我這個貧民窟的小可憐,超大一個雞蛋堡,一個下肚就滿足了。阿姨每天下午3點左右出攤,一般只賣到6點左右,有時候可能還會更早收攤,因為要回去帶孫子了。用的是古早年的製作手藝,雖然有兩個爐灶,但是出品並不快,個頭又很大,所以阿姨都會趁人少的時候多做一些備著,不然來了要等半個小時。
  • 【追憶】 懷念老家土雞湯
    食物對女人來說是個好東西,它不僅能給人能帶來快樂,還能減輕壓力,以前工作壓力大的時候,我就會大吃一頓,因為只有在這個時候大腦是排空狀態,食物代替了煩惱,胖點沒啥,有啥的是吃過後懊悔,這樣不行,吃就要吃得開心。可能是最近運動量稍微有點大,食堂的夥食也比較清淡,一到夜晚,我就坐在陽臺的沙發上冥想小時候老媽做的雞湯,那是溫暖的味道。
  • 隆回老家的板慄子熟了,這才是秋天的味道!
    舉頭望明月,低頭看板慄夜夜思君不見君,此時君在打板慄親朋好友如相問,就說我在打板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板慄打不完採摘板慄子也是很有趣的事情雖然很累,但是其中的樂趣也只有在累中可以體會收穫總是讓人喜悅的好懷念小時候去山上摘野果的日子
  • 阿姑農產品,小時候的味道
    小時候,糧食少,但僅有的黑饃香的就叫人直流口水。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於家裡條件不好,買不起菜油,孩子們用辣椒麵撒上鹽,條件好的加些花椒粉,早上上學時吃著黑饃加辣子,是實實在在的一種享受。如今,那種味道再難找到。
  • 東北往事:婆婆丁,兒時的味道
    其中婆婆丁是我最喜歡找尋的一種。 小時候在東北農村,特別盼望春天的到來。早早的就準備好挖野菜的小筐和小刀。挖野菜的刀一般都是斷了或者廢了的鐮刀頭,用破布包好,有時也要用磨石磨磨。春天一來,我和姐姐們就可以飛奔出去挖婆婆丁了。其實大多時候,哪兒等得到春天真的到來呢!春雪還沒有完全融化,披著黃色枯草的大地剛剛露頭,我們就迫不及待的去尋找婆婆丁,尋找那份快樂,尋找那份驚喜。
  • 吃了忘不了的純綠豆粉皮,老家的味道!
    算來算去,領完又領各種優惠券疊加……你是不是還漏了什麼你漏了一種老家的味道↓粉皮之見載於北魏少女情懷總是詩,哪個女孩不愛「粉」送她,送他,送吧請把孟村傅氏粉皮放入您的購物車,放進您的後備箱>請把老家的味道帶在身上
  • 年的味道,我知道
    回去的路上,快到家了,兒子問了我一個問題:「媽媽,年的味道是什麼?」我說:「年的味道啊,是鞭炮的味道吧。你聽,現在到處都是鞭炮聲,還可以聞到火藥的氣味。」先生說:「年的味道,是甜甜的味道。過年了,你可以吃到很多甜甜的糖果。」我說:「年的味道啊,應該還有很多種。等過年的時候,你可以仔細感受一下。」一個星期的時間很快就過完了,大人們忙忙碌碌卻也非常充實,孩子們熱熱鬧鬧也沒有虛度時光。
  • 山不在高:老家的根達菜
    老家有一種蔬菜叫「根達菜」(音),太原鮮見。其菜闊葉直梗,根部粗大,採摘時將其一葉葉從根部撇下,去掉葉子,食用葉梗。
  • 芝麻卷:記憶中小時候的茶點味道~
    芝麻卷在香港也叫菲林卷,因為酷似以前照相的菲林,是小時候飲茶的常見點心,但現在很少茶樓有做了,可能做起來有點麻煩吧。
  • 「地瓜幹,怎麼做出小時候的味道?」
    小時候,一到冬天就會吵著吃紅薯幹,爸媽沒時間做,就會跑到外婆家裡
  • 小雞燉蘑菇:用小時候媽媽給我燉雞的方式做這道東北名菜
    這樣的天氣裡,老是讓我想起小時候在老家過春節時,或是大學放寒假在家時的某個場景。所以天氣一冷,就特別想吃那種記憶裡都是充滿家味道的美食。據說小雞燉蘑菇是一道東北特別有名的菜品呢。小雞燉蘑菇的來歷確實很有東北白山黑土的生活氣息;小雞燉蘑菇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因為小雞燉蘑菇裡用的小雞,一般是用鄉下散養的笨雞。
  • 一家鄭州蛋漢堡已經賣了20年,每次5元,常客每次要買4個雞蛋
    現在雞蛋漢堡改變了位置,有了一個小商店,位置不是特別容易找到,進入錦波大學星巴克正對面的光榮大道,右邊第五個房子是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漢堡的價格從2元漲到了5元,雖然每次提價你都會損失一些顧客,但他們房子的質量和品味沒有改變。把雞蛋打在模具裡,再放和雞肉餡一起打,最後在上面撒上糊狀物,把他煎到裡面變軟。
  • 想念的味道:豉油西餐
    最讓你想念的味道是什麼?
  • 音樂推薦:蘇打綠小時候
    每個人的小時候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吳青峰的這首小時候是他在得知自己父親的病情後寫給他的在他歌裡有這樣一段獨白:不知道你們是不是跟我一樣,覺得爸爸總是好嚴肅、好難跟他說心事。每個周末爸爸都會騎著車,帶我到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公園玩;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長大後,我們幾乎不講話了,爸爸從來沒有稱讚過我、我也從來沒有說過我愛他。但是幸好,在爸爸走之前,我們都說出了心裡話,我永遠忘不了某一天,當我要從醫院病房離開前,爸爸突然叫住我,沉默了幾秒,對我說:你…要加油喔。
  • 【母上料理】第一餐,蒜泥黃瓜,炒鮮蝦,自家綠豆芽
    今天請母上出山,做幾道小菜,我拿著相機在旁邊記錄下過程,分享給大家炒蝦仁食材大蝦 400g胡蘿蔔 半根青椒 1個雞蛋 1個西紅柿 1個精鹽,黃酒,食用油適量母上友情提醒用剩下的番茄和雞蛋可以做番茄蛋湯。
  • 小時候的味道:糖水菠蘿罐頭
    [ 拍攝合作 ]:新浪微博 @柒月拾光兒童攝影                           @姜叔食堂<  回看往期  >▼韭菜盒子 椒鹽土豆餅 可樂雞翅 茄汁鵪鶉蛋 蒜泥白肉
  • 張國俊:老家正月醉逍遙
    在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麻城市木子店鎮一帶,流傳著一句民謠:「老米酒,蔸子火,過了皇帝就是我!」民謠裡的老米酒,就是我老家自釀的米酒。它與我老家另外一個特色美食——吊鍋,是絕配。寒冬臘月裡,親朋好友圍坐在大樹兜子燒起來的圓圓火籠旁邊,吃著吊鍋,喝著米酒,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真是快活似神仙。
  • 柴火土雞湯——小時候過年的味道
    或者給孩子來個蒸雞蛋,土雞蛋,柴火灶,起鍋淋上一點豬油,那爽滑,那醇香,那口感,不禁讓我們想起外婆家的味道,讓我們的孩子也來享受一下這美味吧!
  • 粉果,童年的味道
    我們老家的粉果,在揉麵皮的時候,要加上一種「艾絨」,這是一種冬天時長在河灘、稻田裡的小草,粉嫩粉嫩的,成熟時會開小黃花。我們把它叫做「艾」,但與平常說的艾草不同,書上說的艾草我們叫做「大艾」。這種「小艾」,也有一種香味,但比較淡,沒有那種「大艾」香得濃鬱。趁著它們還嫩著的時候,我們會採回來,曬乾,然後磨成絨。做粉果的時候,就把這些「艾絨」拌在糯米粉裡,一起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