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空閒,尤其是鄉下父母農忙的時候,去看望他們成了我的必修課。老遠就能望見父母在家門口的翹首以待,心裡就有說不出的酸楚。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體會到,所謂親情,就是意味著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緣分不斷的迎來送往,直到有一天再也沒有機會……
前段時間回家,推門無人,才知父母在地裡剜蒜,遂通過彎轉的村道奔向地頭,看到父母蹲在蒜地,手握鐵鏟一顆顆的剜下去掘上來,磕磕土,然後整齊擺放一邊。
看到母親在地裡剜蒜,我陷入了關於兒時味道的回憶。想起了小時候,麥忙時節,泡桐樹下,一家人坐在院子裡方桌前,吃著白面饃就著蒜泥雞蛋吃飯的情景。
那人、那小院、那樹蔭、那時節,那感覺真好……
麥收時節,農村幹完體力活,最恢復體力的,一是啤酒變蛋,二是大碗撈麵,三是大白饅頭,其他的都是添頭。所以中午飯一般都要準備下飯小菜。鹹菜太齁,蔬菜太淡,這時候留家做飯的就得拿出農家菜的絕活,蒜泥雞蛋。
提起蒜泥雞蛋,沒吃過的人看不上,吃過的人已經饞了!
其實,在民間有很多不錯的小吃,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黑暗料理,但是吃過的人才知道什麼是接地氣的美味!這道蒜泥雞蛋就是其中一個,熟雞蛋和蒜泥放在一起搗碎吃,美味的不得了!
每年麥收,地裡活忙,農家顧不上大魚大肉的做菜,剝幾頭新鮮大蒜,記住不要獨頭蒜,味兒太衝,受不了。煮幾個自家的雞剛下的蛋,放在蒜臼子中砸成泥,然後放入一點點鹽,滴上幾滴香油,開胃爽口。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拌上蒜泥兒,它就擁有了靈魂,成了夏季農家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蒜泥雞蛋的辣爽最適合就著剛出鍋的大白面饅頭,饅頭從中間一掰開,往饅頭上抹幾筷子,兩手把饅頭一夾,一口咬下去,蒜泥的辣,雞蛋的沙,饅頭的香甜,沒有比這個更下飯,更適合恢復體力繼續幹下午農活的了。
更有甚者,碗裡邊沿上剩餘的少些蒜泥雞蛋都不放過,都要拿饅頭一點點一寸寸的蘸幹吃淨,打著飽嗝兒,直叫「得勁兒」,才算心滿意足。
蒜泥雞蛋對產蒜地的人來說是奢侈的享受,因為一年也吃不了幾次,只有新蒜出產的那幾天,用水分充足的大蒜做成的蒜泥雞蛋才是最美味的。
今天,再細品蒜泥雞蛋,感覺濃濃的蛋香過後,是蒜的辛辣調皮地在舌尖上輕輕舞動,清新、別致、可愛。
應該說人們對某種食物的依戀,不僅僅是對食物本身的喜好,而是對食物背後故事的一種回味。一城一味,食物如同記憶,每一味的傳承,都是想讓後輩的子孫們,能品其味知其過往,一道不起眼的蒜泥雞蛋,也許沒有華美的外表,但每一口吃進嘴裡,都會讓我想起兒時美好又泛舊的片段,味覺讓人們思緒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