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味:最是難忘豐縣的蔥油餅

2021-02-24 愚伯的自留地

文:雲中錦書

       

不知道怎麼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止是睡眠時間減少了,現在也越來越愛回憶了,有關家鄉的一切,總是在午夜夢回時在心中迴蕩,家鄉的蔥油餅也總是香氣撲鼻的在我面前縈繞。

       

小時候母親做的蔥油餅,總是一直浮現在我的眼前揮之不去。母親從小讀書,結婚後才開始學做飯的,即便是簡單的貼鍋餅,也是貼的薄厚不均勻,形狀忒像中國地圖 。做蔥油餅對母親來說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從我記事起母親做出來的蔥油餅,都像袼褙一樣硬。

     

記得母親做蔥油餅時,每次都是盡力把餅擀圓,鍋裡一次放6張餅,中間鍋心裡一張,其餘的5張餅像花瓣一樣的依偎著中間的那張,形象很美麗,油也放的不少,母親用鍋鏟不停地輪流為它們翻身的情形,也早已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裡。

但是不知何故,等把熥的兩面都黃橙橙的餅盛出來時,卻都是硬邦邦的呈袼褙狀。我們從小都是吃的那種袼褙一樣的蔥油餅,以至於我誤認為,蔥油餅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直到有一天,在小夥伴家看到她家吃的蔥油餅,竟然可以像烙的餅一樣,表面抹上蒜泥捲起來吃,並且撕開餅後都是薄如蟬翼的一層層,我詫異極了,看來做好一張蔥油餅,其中也是大有學問的。我也很想要求母親把餅能做成那樣,但是母親一直都是忙忙碌碌的,根本無暇顧及我的感受,所以也一直沒能如願,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依然是吃著那種硬邦邦的蔥油餅。

      

直到我結婚後,比著葫蘆畫瓢,我做出來的蔥油餅,也是像袼褙一樣硬,孩子爸爸以不吃提出無聲的抗議,我也下決心要把蔥油餅改良,作為一個從小吃麵食長大的北方人,做不好麵食心中是何等沮喪。

後來才知道了其中的奧妙,其實做蔥油餅的關鍵都在熥的過程,這是我在一次做蔥油餅時,被嫂子看到,得到嫂子的指點,才恍然大悟,一語驚醒我這夢中人的。

     

我決定一顯身手,摩拳擦掌信心倍增,面和的很柔軟後,讓麵團充分醒透,再精心的擀成薄薄的面片,在面片的表層,均勻的灑上適量的鹽,用擀麵杖把面片上的鹽擀進麵皮裡面去,圍著面片倒上少許的油,從面片的周圍摺疊著,用面片本身把油蘸成均勻的一層,撒上花椒麵,斬碎的蔥花,從面片的一邊,慢慢卷進去,直到面片的盡頭。

然後從卷好的長條麵團的一頭,開始揪盈手可握的一小快面劑子,面板上撒上少許麵粉,把面劑子用手心壓扁後,擀成薄厚均勻像碗口大小的圓餅,蔥油餅的面坯就初步成型了。

      

後來我才明白,其實前面的這些過程母親做的都很對,做出柔韌如紙的蔥油餅的關鍵,卻是在最後的環節,放在油鍋裡熥的過程很重要,鍋裡等油熬熱後,一張餅放進去(現在用的鍋小,一次就只好熥一張餅),馬上蓋上鍋蓋,約莫等個一分鐘,等油鍋裡的蔥油餅挺身後,掀開鍋蓋,給餅翻個身,繼續蓋上鍋蓋。

如此三番的幾次,一張香噴噴的蔥油餅就出鍋了,等三五張餅做好,摞在一起,餅的熱氣互相滲透,這時你再拿起一張撕開後,蔥花和花椒粉的香味撲鼻而來,一層層的薄餅柔韌勁道,這時真滴會寵辱偕忘,風捲殘雲的一張接著一張的吃起來。

     

現在每次吃蔥油餅時,我都會想起母親做的硬邦邦的蔥油餅來,可是今生再也吃不到了!

相關焦點

  • 無腊味,不年味!吳江人忘不掉的家鄉味
    腊味對於許多吳江人來說,不僅是一種美食,還是一份忘不掉的家鄉味,最是那剪不斷的牽掛在心懷,念念又戀戀。  臘月,一年歲尾,此時沒有什麼能比吃上一口腊味來抵禦嚴寒更重要了。對於生於此地的吳江人來說,臘魚,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份珍貴記憶,遠走他鄉,有臘魚的味道就有故鄉的味道。
  • 韓玉山 || 故鄉女人
    故鄉的女人,從十來歲開始,便學會彎腰,彎腰不是為了鞠躬,更不是為了摘野花,而是去大田辛勤耕耘。故鄉的女人,幾乎都能幹,她們所承受的生活重擔不比任何男人遜色。女人們臉面的青春和美麗、衰老和疲憊,只有滿地的禾苗看得最清楚、最完整,男人們有時稍微喝點酒,就開始分不清東南西北,分不清青草和禾苗,眼中只是綠綠的一片。
  • 故鄉的冰糖葫蘆 | 尋 • 年味故事之七
    深夜翻動著朋友圈;看見一篇關於「尋年味」的公眾號,描寫著對年味尋找的記憶。勾起了我對兒時的記憶,依舊還是那麼的深刻,那時候經濟條件還沒有現在的這麼豐富,天氣也特別特別的冷,冷到什麼也不想幹,冷到特別想吃東西,但是也只有這麼冷的時候,才會有一種要過年了的感覺。所以,改一下那句廣告語:「天氣寒冷的時候,和冰糖葫蘆更配哦」。
  • 謝博安:故鄉的米酒
    故鄉的冬天,重陽過後氣溫漸漸降低了,這正是一年釀酒的好時候。打我記事以來,每年這個時候,家裡都會釀一些酒,用以驅寒招待客人,同時也為過年做個準備。酒開始蒸餾釀造時是它最好的時候,濃鬱卻又不失淡雅,僅僅聞上去就使人垂涎,讓人陶醉。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時候往往十裡八村的人都來湊熱鬧。
  • 解碼日本節稅方法——「故鄉納稅」
    在日華人圈思華人之所想,做華人之所需為百萬華人打造最務實的品質#每日疫情通報#(
  • 記者手記|故鄉的顏色是土色
    我老家在鹽湖區三路裡鎮最北邊的稷王山下,村名溝東,是一個只有500餘口人的小山村。村裡溝壑縱橫,屬黃土高坡地貌,是一個典型的旱塬地帶。村中民居以窯洞和磚木結構的瓦房為主,家家戶戶沿溝壑而上,分布在溝溝坎坎上,綿延十餘裡。目光所到之處,雜石亂草,黃土遮蓋,在寒冷的冬季更顯單調的土色。
  • 銀根:傳說的故鄉
    那東西是野駱駝留下的奶幹,晚上在銀根湖邊過夜,小駱駝沒有吃完的奶就會在沙地上滲流下,結成奶幹,駱駝乃敢就這樣滋潤著這地方的人;這裡叫銀根這裡是駱駝的故鄉,是詩歌的故鄉是白雲的故鄉,是紅砂巖的故鄉,是銀根的故鄉。蘇木以境內一地名命名,「銀根」系蒙古語譯音,意為「母駱駝」。1949年前屬圖克木巴格所轄。1949年10月屬洪格日鄂楞巴格所轄。
  • 免費直播|韓浩月:故鄉存放著我們的少年模樣
    初到那個四通八達、交通便利的地方,突然就會覺得那個生養了自己十幾年的故鄉和這個霓虹燈閃耀的大城市比起來差了那麼多,無論是經濟、交通、還是文化娛樂生活可是故鄉的神奇之處就在於
  • 酒是故鄉醇,情是故鄉濃.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出生地,一個故鄉,沒有選擇,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它為我們承載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愛、穀物的恩澤,我們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貼近它,守候它,敬畏它。八旬老人,千裡回鄉,跪拜鄉土,故鄉在變,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變的,一如門前清江水,一直向東,日夜長流。正如老人的《回鄉有感》所吟:「白髮回鄉一夢中,故園已非舊時容。只有門前清江水,濤聲日夜向東流。」
  • 早春| 從此故鄉不再只有冬,也有春夏秋
    大多數人也只能趁春節回家團圓那麼幾天後立馬又返回上班的地方,回來是冬季,離去也是冬季,也許你會突然發現,多少年來,故鄉在你的印象中,已經沒有了春夏秋,仿佛頭腦中的故鄉總是一副凋零悽冷的景象,曾經的那些兒時美好的回憶只能是回不去的記憶了。我也曾遠走他鄉,也曾黯然神傷,自從畢業好多年沒在老家過夏天。
  • 美女歌手王文婕:歌聲唱響故鄉美
    不論是遠行他鄉追逐夢想的遊子還是天南地北暫別故鄉的遊客思鄉的情結是相同的家鄉的一山一水,
  • 周末廚房 | 綠色健康的發麵蔥油餅,滿滿的家鄉味!
    摘了一把做成發麵蔥油餅。老公非常的驚豔,一口氣吃了一個半的大餅。果然是吃麵食長大的人呀!外酥內嫩的蔥油餅!收藏| 史上最全,blender果汁配方大合集寶媽課堂:32. 乾貨|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讀書筆記分享33.
  • 【原創】重返我的故鄉石拐大發街
    重返我的故鄉石拐大發街深秋的鹿城冷風陣陣來襲頓感絲絲的涼意轉眼寒冬就要來臨2016年即將過去歲月的無情四十五年彈指一揮間往事依然浮現在眼前人生最不能忘懷的我的生身父母少時的玩伴和同窗那上學走過的長長洋橋也沒有了以往人來人往的足跡以前最熱鬧的大發俱樂部門前更是看不到以往的生機那常年煙霧繚繞的矸石山燃煤燒盡煙霧也漸漸的隨風散去
  • 日本的「故鄉納稅」為何大受歡迎?| 財稅驛站
    通過故鄉納稅,收到的可能比付出的多。故鄉納稅是在日華人都應該了解的「避稅大法」。2016年7月11日,「故鄉納稅感恩節」在東京舉行,吉祥物熊本熊現場派發免費冰淇淋。日本人口正日趨湧向東京和大阪這些大都市,造成一些縣域地方的人口稀缺,加大了地區間的稅收差距。為此,日本政府提出了「故鄉納稅」制度。所謂「故鄉納稅」,字面理解是指一個人向自己的家鄉納稅。
  • 芳語 | 獻給故鄉的讚歌(第三樂章)
    峨山,我親愛的故鄉你可曾感覺到每時每刻,我都在  十分細心地觸摸著你我在觸摸著你的時候我的心猶如一潭平靜的水我甚至還聽見了 血管裡的血液洶湧的流動聲我甚至還聽見了 胸腔裡的心臟頑強的搏動聲昨天的戰火殘留在你身上的傷痕 一聲聲輕緩的呻吟我在觸摸你的時候所有的花朵都已經盛開所有的鳥兒都已經啼唱所有迷惘的眼睛都看見了大片大片桔紅的晚霞峨山,我親愛的故鄉
  • 王維中:《霾是故鄉濃》之後的又一力作《張家樓記》
    茶添新雪味,卷合落葉籤。隔窗辨翠鳥,開門對青山。數簷聲以覓句,酌月色而將酣。聞犬吠而迎客。枕槐香而入眠。       況乃俯仰由人,無虞無礙; 清風寄味,如桂如蘭。遠黛蒼莽,覺孑身其微也;星空浩瀚,悲生死之忽焉。過寒林以長嘯,臨逝水而拍欄。調絲竹以遣興,欲吟哦而忘言。既識草木之本性,胡為乎承美人之歡顏?       嗟夫,斯革故鼎新之世也。非明心無以經世,非見性無以達觀。
  • 月是故鄉圓!
    來美國整整兩個月了,是我人生中最忙碌,最快樂,最心酸,也算收穫最大的兩個月了。從主人成為了外國人,每天和一大堆印度人組隊做項目,和美國人一起上課,遇到問題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幫我,開心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分享快樂,難受的時候沒有了肩膀。剛到的時候不會說英語,更聽不懂印度英語,還要和他們組隊做項目,還需要每天彪英語辯論討論問題。電腦壞了沒人幫著修。
  • 帶你到高演尋找記憶中的年味,總有一幕打動你
    小時候覺得,過年是記憶裡最美好的一天穿新衣,戴新帽、貼春聯、            掛燈籠、放鞭炮、打爆米花
  • 那些年最念念不忘的:故鄉撫州的美食和小時候的味道
    當我們逐漸長大,最念念不忘的便是故鄉的美食和小時候的味道 。想到某個食物的時候,很容易就想起很多已經忘記的事情,將那些事情串聯起來,便發現一個曾經的自己,或許呆呆傻傻,或許是個土老帽,但卻深深的勾動著心弦——那才是最真的自己。 小時候回鄉下老家,最喜歡吃的就是奶奶做的紅薯丸子,我們也叫紅薯粑。
  • 故鄉戴「春雞」的習俗,你還記得嗎?
    文:於榮亞昨天,陪女兒、女婿去姐姐家串門,剛進家就看到姐姐抱著的最小的外孫女胳膊上縫著一隻報曉春天的大公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