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停止使用的青年路汽車站,是煙臺城鎮化發展的重要見證,在正常運轉時,青年路車站是很多從鄉間到煙臺客車的終點站。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印象:退回十年以前,往來城市與鄉間的短途客車生意火爆,當時一批農村80後剛剛進城,每逢周末就頻繁往來於城市和老家之間,到了節假日更是一票難求,需要提前到青年路排隊。
(筆者上次從青年路坐車回家是2014年的一個假期,每逢假日,人山人海)
可那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如今,曾經輝煌過的鄉間客車已經開始走向沒落。以煙臺到大莊頭的客車為例,這條僅45公裡的短途線路上高峰時,共有4、5輛客車經營,而現在據說僅剩下了2輛,並且生意慘澹。
實際上,從2006年至今,汽車票呈不斷上漲趨勢,2006年從大莊頭到煙臺的單程票價為7元,到了2010年左右漲到9元,再後來漲到11元。按照成本比例計算,如果保持滿載運行的話,這些客車應該還是有帳可算。
但問題就在於「它們已經做不到滿載運行」。據說,從大莊頭髮往煙臺的客車,只要越過峆壚寺之後,就拉不了幾個乘客,從福山張格莊鎮到芝罘區汽車站這段路,幾乎相當於空車跑。
而造成這種局面,大致有兩方面的原因。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回老家」的人越來越少,而即便是回,也不再是坐客車。以1990年為界限,根據筆者的觀察,大莊頭範圍內80後、90前這部分群體,大多已經在煙臺市區購房安家,已經不需要再在城裡和老家之間頻繁遷移;再者隨著汽車價格的走低,多數人已經配備上私家車,據說2011年煙臺汽車保有量是173萬4115輛,2012年為178萬9215輛,一年間,增加了5萬多輛。2013年汽車保有量為183萬6410輛,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為187萬輛,不到4年時間,全市汽車保有量增加了14萬。
私家車與客車相比,時間節省是最大的優勢。從煙臺到大莊頭,開車時間不過40分鐘,而坐客車的話算上等車時間,恐怕至少要兩個小時。
其次一點,就是福山的公交推廣,使得客源進一步下降。從大莊頭到煙臺,走的是煙鳳公路,以峆壚寺為分界線,西邊為棲霞,東邊是福山。以往,客車經過的福山樓子口、門樓等地,都是大莊頭客車攬客的重要地點。但隨著福山公交的覆蓋,這部分客源已經流失,畢竟坐公交車只需1元錢,即便多倒幾路車,最多3元就可到達煙臺市區。
這兩大原因交織,使得客車經營步履維艱,如果持續賠錢,無人接手,線路取消也並非不可能。
青年路汽車站的停用,或許主要是因為規劃原因;但從城鎮化的視角來看,似乎可算作這些鄉間客車沒落的標誌。
時代的發展總是悄無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