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翻譯 | 邱思睿
「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2020年,新冠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受挫,中美關係亦面臨挑戰。此前10月份,米歇爾渥克在接受經濟學家圈採訪時就曾表示,熱切關心美國大選之後的中美關係走向。
美國大選結果揭曉後,經濟學家圈首次獨家對話米歇爾渥克,在年終對於美國社會局勢、全球經濟以及中美關係進行展望。
1.
「我對美國大選結果感到欣慰「
Q:對於本次美國大選的結果,您有什麼看法?
米歇爾.渥克:令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美國人大聲疾呼地拒絕了過去四年來國家的發展道路,而且他們以超過700萬張的可靠票數接受了這一決定。我也感到欣慰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機構似乎仍然堅決反對川普及其支持者試圖將選舉結果不合法化的行動——最近一次是最高法院(同時也是川普任命的議員中的三分之一)一致拒絕了他的支持者提起的訴訟。我期待看到這個國家開始修復已經造成的破壞。
在過去,我們常常認為總統會試圖將最有資格承擔相應工作的人任命到崗位上。雖然在現在我很高興看到當選總統為完成他的政府工作所做的努力,但這些依舊使我想起了川普政府,曾遠遠地偏離了標準。因此,我希望我們的民選官員永遠不會忘記能力是多麼的重要。我很高興看到當選總統先生理解對抗氣候變化的意義以及將「綠色」原則納入立法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某個政府曾努力破壞氣候和環境方面取得的所有進展之後。例如,對珍妮特·耶倫(JanetYellen)財政部長的任命受到了廣泛的讚揚。但我認為,隨著溫和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加強立場,他們會受到極左和極右翼的抨擊,美國政治也將發生重大重組。這種兩極分化是危險的,但我希望,在一個更強大的中心下,最具建設性的想法,以及最具建設性的領導者會佔上風。米歇爾.渥克:我依然擔心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K型」復甦——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如同「K」這個字母的形狀一樣,一邊朝上,一邊朝下。這是非常危險的,這不僅僅出於公平原則、以及道德的考量,還出於一個原因:要使經濟可持續發展,人們應當不被他們帳單的變化甩在後面,同時選擇進行適度的投資和支出。「K型」復甦:兩極分化愈發嚴重
如果在「K」型相應下半部分的人不能做到這些,整個經濟都會遭受不利。而處於「K」上半部分的人由於受到可行消費的限制,就不會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增加支出,同時由於那些在生活上苦苦掙扎的人無法進行消費,富有的人也會減少投資的意願。因此我的擔憂是個常識:沒有人會受益,即便是對於那些K型上半部分的人來說。我認為當下預測美國經濟前景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我們面臨諸多政策未知數,尤其是在1月份喬治亞州舉行決選前,我們不知道哪個政黨將控制參議院。這將對拜登政府可以在國會通過的政策產生重大影響:例如什麼樣的財政刺激措施可以被通過,會通過多少財政刺激措施,以及它將為最需要的人們提供什麼樣的支持。金融市場上的許多人都喜歡看到總統和參議院由不同政黨控制的情況,因為這常常意味著支出削減。但是現在許多經濟學家都看到目前最大的危險在於支出不足而非過剩。許多我很尊敬的人都表示過當前的情況和2007年有相似之處——當我們頭一次看到問題得時候覺得它們並不會發生——直到2008年問題爆發。並且我同意:我們尚未看到最糟糕的情況。在十二月的第一周,只有75%的租客向他們的房東支付了房租——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降低了8%。住房抵押貸款的逾期付款也在增加。在十一月,就業率增長顯著緩慢,並且我們無法遏制冬季新出現的新冠病毒激增。商業房地產,零售商以及酒店業和旅遊業都受到嚴重打擊。公司債務處於創紀錄水平。在這些情況向好之前,它們還會變得更糟——特別是如果國會對於減輕困難的方案達成一致的話。經濟前景還取決於有多少人能夠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生產並在整個人群中廣泛注射新冠疫苗需要時間。即便解決了後勤上的挑戰,我們也必須和眾多反對接種疫苗的人抗衡。這些人在最近幾年,已經應當為麻疹和其他危險疾病的上升負責。米歇爾.渥克:對於拜登政府領導下的美中關係改善,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儘管拜登政府會向前邁出一大步,但我必須請大家注意,事情並不會完全順利進行。正如我經常指出的那樣,經濟低迷使得政客會更有可能將國內問題責怪於其他國家上,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近期已經逐漸在貿易和移民問題上越來越有攻擊性的原因之一。在「大蕭條」時期就發生了類似的事情,世界各國實施了「以鄰為壑」( 一國實行的對於本國經濟有利然而卻會損害他國經濟的政策措施)的關稅,貿易關係破裂加深並延長了經濟上的苦難。由於中國驚人的成長和強勁的經濟,這種想法已經成為這類思路當中很重要的一點。因此,我同時注意到智囊團和許多(幸運的是,並非全部)公共知識分子正主張在美中關係裡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必須將負責實際談判的人員的立場與政策立場,以及新總統的態度區分開。但正如我常常說的那樣,貿易爭端常常是國內爭端的代理。因此,解決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在於國家各自的國內政策,而不一定在國際層面。兩國在減少經濟不平等,以及解決其他經濟政策問題方面取得的進展越多,兩國之間的關係就越輕鬆。2021年是開啟「十四五」(2021-2025)最重要的一年。中國將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疫情下經濟重啟的新起點,有哪些未開發的消費市場?有哪些新機會和新風口?面對新經濟,如何擁抱不確定?我們該如何理解趨勢和政策?如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和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尋找經濟繁榮的種子?十四五時期何時正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實現真正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我們邀請了12位重磅經濟學家,與100位VIP嘉賓,6小時內,密集地分享、碰撞、交流思想與智慧,觀察和挖掘繁榮的種子。
關注思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