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雖是一個離寒冷越來越近的節氣,但也同樣預示著陽氣生發的開始、萬物甦醒的先機,在民間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看習俗、包湯圓、煲羊肉湯……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今年熱氣騰騰的溫馨冬至。
冬至到,我區進入「數九寒天」
明日0時28分,我區迎來冬至,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數九」。氣象資料顯示,每年冬至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和寒潮出現,造成驟然降溫,故民間有「冬至不過不冷」之說。
不過相比較前兩天的零下低溫,今年冬至日的溫度有所回升,最低溫度在3℃左右。未來幾天,我區天氣依舊以晴好為主,23日起溫度略有回落,25日最低溫度將再低至0℃。市民要注意溫度變化,及時添衣防寒。
冬至又稱「小年」,有「冬至大過年」之說。作為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歷來深受重視,冬至這天要祭祀祖先,家庭團聚,另外還有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等習俗。冬至一過,意味著年關將至,新的一年不遠了。
大冬小年,家人團聚「吃圓子」
12月21日,市民陸女士在大潤發超市買了兩盒芝麻餡兒的手工「圓子」。「明天就是冬至嘛,要吃圓子的。」陸女士說自己不會做圓子,恰好在超市看到有手工圓子就買了。超市工作人員說,每年冬至前幾天超市就開始推出手工湯圓,冬至前一天她們都要加緊製作,因為買的人太多。
在通州人的心中,冬令的真正節日不是立冬而是冬至,俗稱「大冬」。通州人比較重視冬至節,所謂「大冬小年」,在這天,通州有吃圓子、祭祖等風俗。
「冬至就是要吃圓子的嘛。」市民吳淑每年冬至前一天自己在家搓圓子,「記得從小冬至這天早上就要吃圓子,都是我媽媽搓的,後來我大了,就和我媽媽一起做。成家後也把這個習慣留下了。」吳淑說,前兩天她朋友送了點糯米粉過來,她準備晚上搓圓子,「也不弄餡兒了,煮好蘸糖,要的就是個懷舊的感覺,應個過節的景兒。」
吃點羊肉補補,灌點香腸曬曬
冬雪雪冬小大寒,隨著冬至的來臨,天氣變得越來越冷了。咱通州人吃上幾口羊肉,再喝上一碗暖和的羊肉湯,在這個大冷天就是一大享受。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在冬至這一天,人們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灌香腸是通州人迎接新年的一種「儀式」,意味著春節臨近了。12月20日一早,張竹蘭就去市場買了13公斤肉,肥瘦相間,這樣的肉做的香腸才好吃,不柴不肥。切蔥姜,放料酒,稱好糖……作料都放好,張竹蘭坐在一大盆噴香的肉前,開始灌香腸(見下圖,徐豔梅 攝)。
和張竹蘭一樣灌香腸迎接新年的通州人可真多,12月21日一早,第一集貿市場的肉類區,每個豬肉攤前都排著隊,最靠邊的女攤主一邊稱秤一邊招呼客人。「買肉灌香腸的人多呢,你看看都排隊了。」市民張銀芳買了10公斤肉,她每年都要自己灌點香腸,她說:「過年嘛,就要吃點好的,我不嫌麻煩。」
記者:徐豔梅/朱鍵
實習記者:徐林玉
編輯:馮麗華
運維:小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