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將大分子團塊、不能直接被機體吸收的物質在消化道內經加工處理,轉變成可溶於水的和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方式:
機械消化+化學消化。
吸收:
食物中經過消化後的小分子物質、維生素、水、無機鹽透過消化道黏膜,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性質:純淨胃液是無色、酸性(pH0.9~1.5)液體,正常成人日分泌量為1.5~2.5L。
成分:水、鹽酸、胃蛋白酶原、粘液、HC03-、內因子。
1.鹽酸,壁細胞分泌
生理作用:
①殺菌。
②激活胃蛋白酶原、為之提供適宜環境。
③促使胰泌素釋放→促進胰液、腸液和膽汁分泌。
④小腸吸收Fe2+和Ca2+。
3.粘液:
① 溶解型(粘蛋白):使食物潤滑
② 不溶解型(粘蛋白凝膠)
機械屏障保護作用可降低H+在粘液層中擴散速度
含HCO3- ,中和H+,形成「黏膜-碳酸氫鹽屏障」
4.內因子:形成內因子-VB12複合物,促進VB12吸收。
1.容受性舒張
意義:容納食物。
2.胃的蠕動:3次/分
意義:攪拌,研磨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促進胃排空。
胰液(最重要的消化液)
成分:1)離子:Na+, K+, HCO3-, Cl-:由小導管上皮細胞分泌。
HCO3-的作用∶ A、中和胃酸
B、提供鹼性環境
2)胰酶:由腺泡細胞分泌
胰澱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靡蛋白酶、核酸酶等
膽汁
成分:
無機物:水、Na+、K+、Ca2+、HCO3-、
有機物:膽汁酸(膽鹽) 、膽色素、脂肪酸、膽固醇、卵磷脂
作用:1)乳化劑,減小脂肪表面張力,促進脂肪的消化吸收。
2)微膠粒,與脂肪分解產物形成水溶性複合物,有利於脂肪消化產物的吸收。
3)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小腸的運動
1) 緊張性收縮:是其它運動形式的基礎。
2) 分節運動:是一種以腸管環行肌為主的節律性舒縮活動,是小腸特有的運動形式。
3) 蠕動:可發生在小腸任何部位,速度為0.5~2.0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