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用吃糯米有些遲疑,就是因為糯米難消化。因為我常常強調要保持好孩子的消化。
確實,糯米的質地比較黏糯滋膩,對脾胃運化能力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家長的擔心是有必要的。
要知道,古人將糯米熬濃湯,混上砂漿製作而成的「糯米砂漿」,是古時黏合度最高、使用範圍最廣的建築材料之一,常用來黏合牆磚、瓦片。萬裡長城堅固不倒,據說就有糯米砂漿的功勞。
可想而知糯米的黏度有多厲害。
要是孩子本身消化不好,大量糯米下肚,不僅在胃中滋膩黏稠難消化,更可能助痰助溼,使溼熱內蘊的問題更嚴重。
所以,在選擇糯米補虛前,有以下情況的孩子,就要先暫時緩緩,等脾胃調理好了再用糯米補益也不遲:
✖ 脾胃虛弱,經常腹脹,打嗝噯氣的孩子
✖ 很容易積食,或將積未積的孩子
✖ 溼熱痰飲體質的「小胖墩」寶寶
✖ 舌苔白厚膩或黃厚膩,口氣酸,大便、睡眠不正常的孩子
✖ 精神狀態不太好,有流鼻涕、打噴嚏、喉嚨痛等生病徵兆的孩子
換言之,孩子吃糯米,有幾個重要前提:
✔ 孩子消化好,大便、口氣、舌苔、睡眠都比較正常時才能吃。
✔ 最好在孩子沒有病痛時才吃。
如果明顯有咳嗽、喉嚨發炎、感冒等情況,都要暫緩吃糯米。病好後1~2周,消化系統沒完全恢復前,也不合適給孩子吃。
家長要理解一點:
古人之所以那麼喜歡吃糯米做的傳統食物(如粽子、湯圓、元宵、糯米糕),是因為糯米能禦寒,質地軟,吃幾口就能飽肚子。
在物質匱乏、沒有精米白面的時代,糯米是一年才能吃上幾次的特殊食物。
但現在,我們每天攝入的營養已經很豐富了。因此,即使是健康寶寶,吃糯米也要小心控制量,不必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