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是今天餐桌上的絕對主角,它又被稱為「湯糰」、「浮元子」,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不僅口感香醇軟滑,還能溫暖脾胃。它是由糯米粉包成圓形,以白糖、玫瑰、芝麻、花生、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可葷可素,可湯煮、油炸、蒸食,風味各異。
吃湯圓除了寓意團圓美滿之外,還有御春寒、補脾胃的養生效果。湯圓美味,怎麼從這裡面吃出健康就有講究了。
中醫說「甘入脾」,湯圓含糖較高,太甜的食物會影響脾胃,有「緩滯」作用,適量攝取能為腸胃帶來能量,幫助消化。但是吃多了則會減緩腸胃蠕動,導致打嗝、脹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糯米黏性強,在腸胃內停留時間較長,不易消化,早晨是人體胃腸道功能最弱的時候,吃湯圓容易出現腸胃不適。
心急吃不了「熱湯圓」,小口食用、細細咀嚼才能避免哽住喉嚨、氣管,也不容易被燙傷口腔和食管黏膜。
民間常說「原湯化原食」,湯圓的營養成分溶在湯裡,吃完湯圓再喝點原味湯促進消化好吸收,還可以在湯裡放一些蔬菜來均衡營養。
腸胃功能不佳者、久病初愈者、老年人、嬰幼兒:此類人群腸胃功能較差,難以消化和吸收湯圓這樣的粘食。
糖尿病患者 :湯圓含糖量較高,患者若貪圖口福,可使血糖急劇升高,加重病情。
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患者:甜餡、鹹味的湯圓都含有大量的油脂,油脂、糖會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流減慢,血壓增高;大量食用會使血糖失控,血脂升高;高油脂的食物還會影響尿酸的排洩,增加痛風病復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