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去,掙扎著上一個星期班,元宵節終於到了!有機會抓個節日的尾巴,最後搞搞節日的氣氛。
今年元宵節,第一個上熱搜的就是故宮,因為開了故宮燈會搞到網站崩潰!
小編果然不是天選之人,木有搶到票,只能在家,煮個元宵,撫慰自己受傷的心了。
那麼,歷史性的問題又來了:
到底是元宵還是湯圓?
到底是甜的還是鹹的?
小編在帝都自然元宵節是吃元宵的。
但到底帝都元宵哪家強?這也是個問題。
畢竟小編家是年年排隊買稻香村,但是名氣更響的應該是錦芳元宵。另外還有功德林、護國寺小吃等等。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家最愛的元宵吧!
小時候,臺灣家裡吃的是湯圓,不是元宵,可能鄉下地方,元宵太麻煩,也買不到。
正月十五,以前住的三芝和淡水的菜市場,就很多賣湯圓的。
不過呢,小時候家裡經濟比較緊張,所以都是貓阿嫲自己搓湯圓,柔出白色糯米糰之後,白糯米糰分一些出來,染上點紅色素,就變成紅糯米糰,然後分開搓成一顆一顆的湯圓,就有紅色跟白色的湯圓。
湯圓會做成鹹味跟甜味,叫鹹湯圓跟甜湯圓。
鹹湯圓當然是鹹的,加了很多料,每一家都不一樣,所以味道不一樣。
大概像味精、茼蒿、肉沫等有時候會用其他青菜,有的時候會加油蔥酥,味道就會更濃。
甜湯圓比較簡單。
就是糖熬的甜湯,然後湯圓煮熟了之後,撈起來放進甜湯。通常白湯圓多,紅湯圓少。
小時候覺得紅湯圓比較好看,應該比較好吃,所以都會先吃完白湯圓,然後吃紅湯圓,可能小時候覺得這樣比較滿足。
一樣不太愛吃鹹湯圓,所以不太吃鹹湯圓,一直到長大,也不太習慣吃鹹湯圓。
到臺北之後,才吃到所謂的元宵,裡面包餡的,感覺好像也沒吃過鹹的元宵,都是吃紅豆、芝麻、花生醬這三大口味,所以後來到北京吃五仁、藍梅等這些口味就特不習慣。
最想念的是臺灣基隆廟口的全家福手工湯圓。
這家湯圓超有名,每到元宵節人就排的滿滿的,主力產品是芝麻湯圓搭配酒釀桂花蜜。
咱對桂花蜜不是很感冒,倒是他家的芝麻湯圓的芝麻餡,是咱這麼大吃過,磨的最綿密的芝麻餡,所以印象深刻,也是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元宵,沒有之一。
可惜了全家福湯圓沒有紅豆餡.
(小編:貓爸是紅豆控,這個大家沒忘吧.戳:哥吃的不是紅豆,是情懷!)
現在在帝都吃元宵,多半就是湊個熱鬧,還是吃不慣啊!
告訴小編:
明天,
你吃湯圓還是元宵?
最愛什麼餡兒呢?
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