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川鄉位於日本中部的岐阜縣白山山麓,是個四面環山、水田圍屋的安靜山村。這裡地處山谷腹地,所以這裡的耕地面積狹小,過去常因大雪阻斷交通而成為「陸上孤島」。不過,正是在這種與世隔絕的環境,其獨特的文化才得以傳承保留下來。見題圖。
若不是現代交通的便利,環山公路通道山腳下,打開了山門,這裡一定會是一個家家戶戶開門見山、豐饒自足的世外桃源,別有洞天。
若不是被攝影師發現、捕捉到合掌村的四季自然風光,尤其是雪鄉夜景震驚外界,這裡恐怕還將繼續藏在深山無人識。
若不是1995年12月德國柏林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決議,將日本「白川鄉-五箇山的合掌村」入選為世界遺產, 這裡也許還將默默維繫著與世隔絕的自然生態,不為世人所知。
謂「合掌造」,是指日本傳統鄉村的建築。「合掌建築」指的是將木結構建材成三角形狀屋頂,然後用當地特有的茅草鋪蓋屋頂。白川鄉「合掌造」造型特點是兩邊的屋頂像是一本打開的書頁,朝下支撐。
白川鄉所在的山嶽地區以日本屈指可數的大雪地帶而聞名,積雪可達2米之深。合掌造民居將茅草屋頂巧妙地設計成大坡度人字形結構,以避免暴雪堆積,壓垮房屋。這是為應對白川地區雪天的自然條件而逐漸發展起來的。
「世界遺產」的頭銜,一夜之間讓合掌造草屋成了白川鄉的名片。在大力保護美好自然和傳統合掌造民居的同時,白川鄉作為一個觀光勝地徵服了無數遊人的心。每年,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旅客慕名而來,為的是一睹合掌造草屋「廬山真面目」。
白川鄉唯一的馬路上,兩邊開設了一些出售旅遊紀念品的店鋪,還有飯店,不過,稍微晚一點,店主就休息不做生意了。
另外,合掌屋大多坐北朝南,其原因是考慮到白川的風向,減少受風力,且調節日照,使室內得以冬暖夏涼。久而久之房子被稱為「合掌造」,而成片「合掌造」自然也就被叫做:「合掌村」了。
合掌村農家的房前屋後,鮮花隨意綻放,收拾的很是乾淨。
這是一位來自歐洲的女性遊客,在草屋前一步三回頭,意猶未盡。
一般情況下,在合掌村遊玩的散客大多來自西方、歐美,韓國、臺灣和日本本地,大陸遊客較少見,上圖為:來自臺灣的遊客。這是我一天之中,唯一的一次和講中文的人交流,當然也有可能我沒有遇見同胞遊客。不過,合掌村真的看不到其他景點那種陸客旅行團熱鬧的場面,這或許是因為,它不收門票,旅行社沒得差價可賺,儘管合掌村是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