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行走訓練:腰椎間盤突出後應掌握的運動技能

2021-02-12 綠色健身聯盟
腰椎間盤突出的朋友們,都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後腰部不舒服的時候,到底是躺著休息,還是堅持運動?1、躺著休息,可以放鬆腰部,避免腰椎間盤突出爆發;但是,躺久了,就會導致腰腹部肌肉退化,腰椎支撐無力,從而腰椎間盤突出爆發更頻繁;2、堅持運動,可以訓練腰腹部肌肉,分擔腰椎壓力,有相當的積極意義;但是,大家都知道,後腰不舒服的時候,有可能是腰突爆發的前奏,如果再運動,可能加速腰突爆發。 

我們先看一下解放軍的一個有科幻色彩的裝備:單兵外骨骼。單兵外骨骼,由美軍首先提出設想,不過,最先裝備野戰部隊的卻是解放軍。

據介紹,此外骨骼可讓人體額外負重100斤,也就是說,一個嬌小的女護士,也能輕鬆背起一位傷員快速行走。確實是很神奇的裝備。其基本原理就是負重並不是通過腰椎傳遞至腿部,而是通過支部傳遞到地面,從而分擔了腰椎壓力。 

民用也有外骨骼(減重行走裝置,或者叫減重機器人),在運動康復領域有應用。不過,民用外骨骼放在家裡總歸不方便,而且很貴,進口的專業外骨骼可能超過100萬元。世界上很多複雜的裝置,原理都很簡單。專業的外骨骼因為要考慮很多因素,所以設計比較困難。但是,如果只針對腰椎間盤突出,腋下雙拐這一個外骨骼足矣。 

例如:挑山工們常用的T杖,可以在休息時完全支撐貨物重量,T杖雖然極端簡陋,但卻能有效減輕挑山工的腰椎壓力。

腋下雙拐的外骨骼原理:雙拐撐在腋下,與腰椎平行,上半身的重量通過腋下傳遞至拐杖,再傳遞至地面,直接分擔了腰椎壓力。

1、合理調整腋下拐杖的長度,調到多長呢?調節拐的長度,當把雙拐豎直夾在腋下,正好讓腿後跟無法著地,同時腳尖可以著地,這個長度正好。2、調節拐杖扶手的長度,最好讓手臂可以伸直抓住扶手。3、把雙拐夾在腋下,雙手緊握拐的扶手,同時挺直身體,腳尖輕輕地點在地上,僅為維持平衡。 1、拐杖的長度正好讓腿後跟無法著地,人體重量會自然分配至拐杖,才能充分發揮拐的外骨骼作用,同時,人體實際上是懸掛在拐杖上,可以在腰椎間盤產生負壓,拉伸腰椎附近的組織,緩解腰椎間盤壓力;如果拐杖過短,則人體要彎腰才能用拐杖支撐,外骨骼作用打折扣,同時無法懸掛拉伸腰部。2、手臂可以伸直抓住扶手,可以分擔腋窩的壓力,不至於讓腋窩感覺太不舒服,或者可讓手臂和腋下輪流發力,專心減重行走。3、腳尖著地行走,其目的不是為了「走」,而是在保證腰椎安全的前提下,也能刺激腰椎間相關肌肉,所以,如果不願意走,就拄著拐看電視,之類的,也行。 

減重行走訓練,解決了「腰突後,到底是躺著休息,還是堅持運動」的難題。提醒:利用拐杖減重行走,僅適用於下腰部不舒服時的訓練,如果下腰部無異樣感覺,還是應該進行常規運動。另一方面,腰椎間盤突出後,家裡確實應準備一副腋下雙拐,不只為了減重行動訓練,在腰突發作時,也能幫上大忙。

溫馨提示:在公眾號首頁點擊「歷史文章」,可瀏覽往期精彩內容。


長按上方二維碼並識別,可關注綠色健身聯盟

 本文由綠色健身聯盟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幾個動作腰椎間盤不再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保健操,適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骨質增生,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等病人。
  • 腰椎間盤突出保健操
    這個腰椎間盤突出保健操,適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骨質增生,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等病人。
  • 遊泳三宜四不宜:腰椎間盤突出宜蛙泳
    遊泳前後宜適當飲水遊泳是有氧運動,消耗能量和體液,使血液濃縮,所以即使不感到出汗,也應適當補充水分。遊泳前要準備水或飲料,遊泳前後喝一些,適當補充體內丟失的水分。但遊泳後不宜馬上大量飲水,否則會給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增加負擔,使人體更加疲勞,而應採取少量多次補水的方法。
  • 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微創時代的到來!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中,手術治療是無可奈何之下的最終選擇,也是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的目的只有一個:解決保守治療難以控制病情的患者所出現的症狀和長期隱患。近年來,隨著手術理念的更新和醫療器械的發展,腰椎間盤突出症微創手術逐漸成熟並應用於臨床!
  • 腰椎間盤突出:農村這種草叫「伸筋草」,是腰椎間盤突出的「剋星」!不花錢輕鬆治癒!
    生活中,腰椎間盤突出越來越常見,可是很多腰椎病患者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只是小毛病,就是腰疼,腿痛,沒有必要太過重視,扛過去就行了。 其實,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症狀不僅僅是腰痛,還有腿麻、腿疼等,嚴重的可能出現大小便失禁,甚至癱瘓,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 中英文字幕:腰椎間盤突出(Lumbar Herniated Disc)
    隨著年齡的老化,椎間盤組織不斷發生勞損與撕裂,最終強度下降,纖維環破裂,椎間盤組織向外突出,如果引起神經壓迫,可產生相應神經支配區域的感覺、運動異常,稱為椎間盤突出症。警告:請在有WIFI的場所觀看視頻,土豪請隨意。
  • 北醫三院韋峰:腰椎間盤突出老是治不好,真相原來是這樣!
    一般而言,腰椎間盤突出是不能完全治好的。因為腰椎間盤突出是一種退行性疾病(也就是老化),簡單來說,就是椎間盤使用了二三十年後用壞了,就像汽車的輪胎磨薄了漏氣一樣,包裹髓核的纖維環破了,髓核就跑出來了,壓到了神經根,就產生了腰痛、腿麻等症狀。
  • 腰椎間盤突出:這樣躺20分鐘,恢復26腰椎曲度,簡單管用
    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臨床上以腰腿疼為主要症狀,因其病程長、反覆發作、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 骨科醫生推薦:三個自測「腰痛是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的方法」
    腰痛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最早也是最主要的症狀,大多數的腰痛患者在面對醫生時幾乎都會這麼問「醫生,我腰疼,是不是腰椎間盤突出了?」  腰痛只是一個臨床的症狀,造成出現腰痛的原因特別多,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的這個疾病造成的,另外也可能是由於其他疾病原因引起的腰痛。
  • 腰間盤突出保健操(最全圖解)
    腰椎間盤突出症保健操圖解(上)
  • 你了解: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椎管狹窄 ?
    椎間盤的周圍存在竇椎神經,含有痛覺纖維,在急性腰椎間盤突出時,刺激它可引起腰背痛,這也是腰椎間盤突出時引起腰背疼痛的另外一個解剖學因素。 椎間盤出現「龜裂」,中央的髓核被上方來的壓力推至後方,壓迫神經而出現的下肢麻痺和疼痛,稱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 中英文字幕:胸椎間盤突出
    與頸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盤突出相比,胸椎間盤突出很少見,主要是因為胸椎活動度相對較少
  • 【8.19-20兩天】蘇州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第三十六期戶外急救技能培訓
    為普及登山及相關運動知識和技能,積極倡導全民「安全戶外、健康快樂、公益環保、盡享自然」的理念,促進蘇州市登山運動的安全規範健康有序發展,蘇州市登山運動協會聯合蘇州市紅十字會為保護人的生命健康
  • 【康復系列】頸椎手術的術後康復訓練
    頸椎病患者手術以後的康復訓練十分重要,直接影響著患者今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在手術創傷反應期過後,患者若病情平穩,康復訓練即可開始進行。  肺部併發症是頸椎手術術後常見的併發症。術後臥床期間應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及主動的咳痰訓練,防止肺不張及肺部感染,條件允許應鼓勵患者儘早下床活動。
  • 肩胛骨翼狀突出矯正訓練:6個動作矯正肩背不良各種姿勢
    現在有很多人平時缺乏鍛鍊,肩背部肌肉力量較弱,而又不注意個人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期低頭手機,長時間不良坐姿伏案工作,導致肩背部出現嚴重的變形情況,如常見的,圓肩,含肩,弓脊駝背,等不良狀況,這樣不良狀況都是因為肩部肌肉力量較弱和長期不良姿勢而造成的,如果這些不良狀況得不到矯正,就會造成肩胛骨突出和肩背疼痛,翼狀肩胛/肩胛骨翼狀突出,指的就是兩側背後的肩胛骨,由於肌肉穩定度或神經受損等關係
  • 減重挑戰賽:三水區疾病防治所健康減脂比賽圓滿結束
    12月14-15日,在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的大力支持下,三水區疾病防治所減重挑戰賽活動順利舉行,20多位「胖友」齊聚三水區疾病防治所醫學體重管理中心,互訴肥胖困擾,學習健康減重知識。自減重挑戰賽啟動以來,共吸引了20多名市民報名參與,共同向脂肪「宣戰」。此次活動,由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和三水區疾病防治所共同組織開展。根據減重比賽規則,經過一天的角逐,評選出各個名次,其中第一名全程免費減重名額由市民莫女士獲得。屆時,我們將會全程跟蹤報導各位小夥伴的減重效果,期待他們一個月後的健康蛻變。
  • 強勢圍觀淮陰巡特警技能訓練
    而警務實戰技能在公安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淮陰分局巡特警大隊全力打造優質巡特警戰隊,取得了隊伍善戰、群眾滿意的多贏成效,有力維護社會大局平安穩定。為進一步提升巡特警突擊隊實戰水平,大隊長仲迎晨特邀分局警務實戰教官談文東為全體突擊隊隊員開展為期兩日的專項技能培訓。
  • 最簡單的是頸部運動該怎麼做?
    做「 米字」運動對預防頸椎病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運動不當,可能會損壞您的身體!那麼,應採取什麼預防措施來進行「 米字」運動預防頸椎病?「 米字」簡單易行,但可以看時間來靈活地安排運動時間,並且運動量也是因人而異。通常,運動以後,頭部,頸部和肩膀輕盈舒適。特別是當老人這樣做時。
  • 中英文字幕:椎間盤突出(Herniated Disc)
    椎間盤突出是脊柱椎間盤的外層破裂,內部結構漏出。椎間盤內部組織突出後可刺激或壓迫附近的神經,引起放射性疼痛。A spinal disc acts as a shock absorber between the vertebrae of the spine, and allows for movement in the spine.
  • 運動科普:什麼是開鏈和閉鏈運動?
    運動鏈是指運動動作的各相應技術環節,通過神經、肌肉(肌腱、韌帶、筋膜)、關節等,按一定順序連接而成環環相扣的可動鏈條系統。具體包括後屈伸功能鏈、前屈伸功能鏈、左右外側功能鏈、螺旋交叉功能鏈、前後上肢功能鏈等五種鏈條模式,運動時肢體的能量在運動鏈上按一定順序逐級傳遞、疊加與放大,並以最大的力量或速度從肢體末端或器械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