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從來就是因地制宜。北方有山楂和鴨梨,南方有橘子和陳皮。
老廣東人講究(吃)的家裡都會存一些陳皮,陳皮很好用,可入藥入菜入酒入茶,既討喜味蕾,又滋養脾胃。
陳皮,分廣陳皮(新會陳皮)和陳皮(川陳皮和其它產區陳皮)。
如果是買來自用,討好味蕾和感官,一定要買廣陳皮。有耐心的話,要學當地人,買新皮(價格合算)。買回來慢慢存著,等它變好。新手不要買三年之內的,三年之內的陳皮很容易發黴,需要特別上心照顧(及時晾曬),曬不及時真的會發黴,生白色或者綠色的黴菌,就算是乾燥的北方也不能倖免。(反正我自己存的發黴了)。
發黴的陳皮
三年左右的新皮,500克價格也要七、八百。然而,三年的新皮買回來還是要存,相比較做菜也要放七年以上陳皮的老饕,記住」越陳越香」四字真言,狠心存起來才是幫自己省錢。心急要馬上用的,要買十年左右的,500克價格2000至一萬元不等。高年份的陳皮,真的比黃金還貴。
陳皮入藥,有不俗的表現。化痰,止嘔吐,建脾,消食、止咳、理氣、溫胃。
如果只考慮療效,入藥的陳皮可以選川陳皮。有人說廣陳皮代替川陳皮入藥需要加一倍用量,具體如何我沒有做過實驗,不能亂講,不過川陳皮(大紅柑)和廣陳皮(茶枝柑)是不同的橘子品種,川陳皮偏紅,廣陳皮偏黃,從外觀上很容易分辨出來。
陳皮入茶。最常見的陳皮普洱,已經流行了幾年,現在很多廠家正名為:「柑普茶」,「小青柑」,不寫陳皮普洱幾個字了。——不過我真的不建議買。」小青柑」其實不是陳皮,是青皮。青皮是未成熟的果實,存再久也變不成陳皮。雖然青皮也對身體有益,但久服傷氣。而且小青柑和新陳皮一樣存不好會發黴。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普洱搭配自己選的陳皮,試試看有沒有驚喜。
陳皮入菜,推薦閱讀《飲膳正要》,這本寫於1320年的菜譜(食療養生學著作),記錄了二十幾個陳皮的用法,包括燉魚、煮肉、做小甜品,方方面面都適用。
春節聚會,難免多喝幾杯,我摘錄一道橘皮醒酲湯如下:
空心白湯——空腹時用米湯送服。用溫開水代替米湯也可以。
除了買陳皮,我家也有一罐幾年前老媽自製的橘皮,原材料就是把吃過的橘子——皮,晾曬起來,期間發黴過幾次,不斷吸取經驗,好容易成功存下來一罐,雖然泡茶比廣陳皮味道差一丁點兒,但是入菜很美味。最開心是物盡其用。
藥食同源,中醫和中國菜,根本沒有界線,吃的好了,食即是藥。吃的不好,食也傷身。了解一下陳皮的好處,善用之,不會令你失望。
「喜歡看就一鍵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