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火力發電廠的汙染物排放標準為2011年頒布的《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被稱為中國史上最嚴標準,燃煤電廠不僅要進行脫硫,還要進行煙氣脫硝,並對重點地區的電廠制定了更加嚴格的特別排放限值,並首次將Hg及其化合物作為汙染物。
但中國是全球的燃煤大戶,約有一半的煤炭在中國消耗,由煤炭燃燒產生的大氣汙染物對環境空氣品質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灰霾天氣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為改善中國環境空氣品質提出了超低排放的要求。
201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國辦發[2014]31號),首次提出「新建燃煤發電機組汙染物排放接近燃氣機組排放水平」,由此拉開了中國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的序幕。同年9月,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通知》(發改能源[2014]2093號)。
2015年3月,兩會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首次正式出現在政府文件中。2015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東、中部地區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完成。此後,國家發改委出臺了超低排放環保電價政策。同月,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印發《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環發[2015]164號),將「燃煤電廠超低排放與節能改造」提升為國家專項行動,即到2020年,全國所有具備改造條件的燃煤電廠力爭實現超低排放(即在基準含氧量6%條件下,煙塵、SO2、NOx排放濃度分別不高於10、35、50mg/m3),全國有條件的新建燃煤發電機組達到超低排放水平。
具體實施過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對燃煤發電廠汙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基準含氧量6%條件下,煙塵、SO2、NOx排放濃度分別不高於5、35、50mg/m3。
END
來源:能源高效利用技術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