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不理性的人?淺談歸因謬誤

2021-03-02 心理客Kr

心理學家對於人們的思考謬誤,一直以來都充滿了興趣。就好像在一場球賽中,雙方的球迷總會看到不同的「真實」,都帶著仇視對方球迷的觀點在批評對方的不是,認為是對方先秀下限,自己做的只是剛剛好而已。

事實上,Hastorf和Cantril兩位心理學家,在1954年所發表的一篇論文裡,就描述了這樣的現象:普林斯頓與達特茅斯兩校的美式足球校隊,在季後賽碰了頭,雙方球員在這場比賽中都相當粗暴,造成彼此衝突不斷、傷痕累累。球賽結束之後,心理學家們訪問了兩校的學生,播放了該球賽的影片給他們看,並要他們判斷雙方的犯規次數,幾乎所有普林斯頓的學生都認為這場球賽「粗暴而卑鄙」,認為對方的球員先開始了這場卑鄙的遊戲;但在此同時,達特茅斯的學生則認為雙方的責任相當,球賽雖然粗暴,但是公平而光明正大。同時,普林斯頓學生認為對手犯規次數是自己兩倍,但是達特茅斯的學生則認為雙方犯規次數差不多[1]。

心理學家把我們觀察的歷程稱為建構社會現實(construct social reality):我們會根據自身過去的經驗,對眼前的事件產生各自的認知與情感,並藉此建構各自的真實。也就是說,我們看待事情的方式,並不是來自於一個絕對客觀的標準,而是我們自身的經驗。由於我們都是根據各自的經驗來建構自身所看到的「真實」,因此難免會出錯,心理學家提出了幾種常見的歸因謬誤,最常見的便是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這是由心理學家Lee Ross在1977年所提出的,這種謬誤的定義是「在判斷某個人做出某件事情時,人們往往會高估性格因素的影響,而低估了環境的影響力」,尤其是在評判他人的事件時,這種歸因謬誤很常見,例如小明考試考不好,媽媽便認為是他自制力不夠,而沒有考慮到老師的教學方式是否能夠引起他的興趣;同樣的,這種現象在政治口水戰上也很常見,例如有些人批評陳水扁總統任內經濟拉警報是他做得不好,卻沒有考慮到當時全球的經濟脈動對我國經濟可能的影響。

還有一種常見的基本歸因謬誤,就是所謂的「公平世界假說(just world hypothesis)」[2]:「這個世界是公平的,那個女生半夜被強姦,一定是因為她穿著不檢點,半夜12點還穿熱褲走在暗巷裡,所以才會受害啦,不然其他人都沒有怎樣,為什麼就她被強姦?」,這便是一種常見的基本歸因謬誤,把錯誤過度歸咎於當事人的內在性格,而忽略了外在情境(如:犯罪本來就有可能是隨機發生的,治安不好應該要檢討的是巡邏網絡做得不夠徹底)。

其實公平世界假說的背後,其實也帶有著一種防衛性的思考,尤其當受害者和自己的特質、背景越相近的時候,人們越容易產生這樣子的思考模式:「如果她的特質跟我這麼像,我們都是住在同一個裡裡面的人,她的年齡又和我相差不大,外貌也差不多,那麼她被強姦,我就也有可能被強姦」,當這樣想的時候,會讓自己感到很不安,畢竟這個環境不是我能掌控的,我也有可能在某一天遭受到襲擊。為了讓自己安心,不至於產生失調、焦慮的感受,於是當人們能夠把這件事情歸因於她的個性:「她穿著不檢點,所以才會被強姦」,而不是外在環境:「她運氣不好,事實上強姦案件是隨機發生的」,那麼思考者就能夠獲得一種安定的感受,認為自己不至於遭受和她相同的厄運。

最後,我們在思考自身的問題時,也很常採用自利偏誤(self-serving bias):好事情發生都是因為我夠努力(內在歸因),壞事情發生都是運氣不好(外在歸因)。但是當我們採取這樣的思考態度時,我們常常就沒辦法改變我們生活的模式,總是認為自己是不需要改變的,壞事的發生只是運氣不好而已,當我們越是這樣想時,就越難去正視自身可能的問題[3]。

然而,帶著這些歸因謬誤生存,真的是不好的嗎?又,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客觀真實的存在嗎?我覺得可以採用諮商心理學常用的思考方式,來看待這樣的問題。我有一個朋友和他的諮商師討論,他是否應該繼續賭博,他的諮商師告訴他,如果賭博對他而言是一種生活中的娛樂,即使輸錢也不會造成他經濟上的負擔,但是不賭博卻會讓他沉溺在生活中的悲傷之中,那麼他繼續賭博反而是好事。這讓我想到佛洛伊德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如果某個人的自我防衛機轉有助於他生活下去,在你能夠為他提供更好的方式之前,請別剝奪他的防衛方式。」,也就是說,我們該不該正視自己的問題,重要的不是客觀而言,問題是不是真的是個問題,而是主觀而言,當我們做或不做某件事情時,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而我們想要怎麼樣的人生?

例如前面提到的公平世界假說,海苔熊便曾在江子翠捷運殺人事件發生之後,寫了一篇文章告訴讀者們,當我們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有如此的恐慌,便是因為我們心中的公平世界假說崩壞了;這也就是說,當我們帶著這樣子的假說來看世界時,反而讓我們能夠更安心地去搭捷運,而不必因為某次的隨機事件,而對出門乘車這件事情感到過大的恐慌,否則我們根本沒有辦法繼續我們原本的生活。因此,雖然心理學家把這些思考方式稱為是謬誤,我覺得到不必然,因為這些思考方式,其實有時候是更有利於我們生存下去的。

進一步的探討這件事情,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客觀真實的存在嗎?我覺得是值得懷疑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模式,除了人們之外,並沒有一個更高階的思考主體,為這個世界訂定一個客觀的真實(我們暫時把神明等等放一邊)。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在這世界上,每一個人的主觀真實是確實存在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思考、感受、行為、想法、生活經驗等等,當我們在探討所謂的歸因謬誤時,其實更應該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我們所做的歸因,是否符合我們歸因對象的主觀真實世界?當我認為我女友總是自私自利,對我不公平時,這樣的想法,是否真的是她的本意,或是是我誤解了她的意思呢?從這樣的觀點作為思考的基礎,我覺得才是這些歸因謬誤理論,帶給我們最大的幫助吧!也許我們永遠無法覺察到所有人的主觀世界,但這些理論告訴了我們,其實我們所思考、感受的主觀世界,並不是如我們所以為的那麼絕對。

相關焦點

  • 歸因理論:我們如何評價他人的行為
    我們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但一些社會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兩個自我,分別是私下裡的自我和展現給公眾的自我。    私下裡的自我是指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展現給公眾的自我則是指人們喜歡扮演的自我,通常是指塑造出的一個良好的形象。降低自我意識會導致去個性化,會使人變得不受約束和衝動。
  • 「合成謬誤」的低級騙術
    這些騙術在公立的大學課堂上被堂而皇之地當作真理講授,被騙子教授博導們煞有其事地研究,寫論文評先進出國訪問騙取國家經費,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制假售假產業鏈。 經濟學中的「合成謬誤」就是學術騙子們的低級騙術之一。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聲稱,某些事情對於局部而言是對的,對於整體而言未必是對的。
  • 拆解流感6大謬誤
    謬誤一:通鼻劑可以長期用?通鼻塞棒主要成份是薄荷油和其他揮髮油,一般對這些成份沒有過敏的人,適當使用是安全的,但若成份含樟腦油,則不適合蠶豆症患者,紓緩效果因人而異,至於通鼻塞噴劑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藥物,但若長期使用(如連續使用一星期以上)便有機會在停用時出現反彈作用,因此不太建議頻密地長時間使用。
  • 【今日熱詞】「稻草人謬誤」
    稻草人謬誤,也就是「假想敵」,這樣的謬誤常常出現在觀點交鋒中:設立一個根本不存在的耙子進行批判。
  • 炎亞綸評同性婚姻民調:多數人不代表理性智慧
    他說,從反對奴隸制,到黑人、女性、同性戀以及宗教平權,都是跨世代的普世價值和良知產物,也是人類進步的象徵。「人與生俱來的權益應當是被保障的,而不是被少數甚至多數人給左右。」  炎亞綸指出,歷史上有很多「頂著多數人的光環剝奪少數人權益的例子」,包括納粹屠殺猶太人、美洲殖民者殺戮印地安人、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以及離我們不遠的臺灣228事件,由此可見「多數人不代表理性,更不代表智慧」。  「歷史也證明了,真正的智慧、會被後人歌功頌德的,往往是保障他人自由的,而不是幹涉他人權益的。為政者需要看的不是民調,而是歷史。」
  • 愛情不該是盲目或瘋狂的.相反,愛應是理性的.
    像斯坦娜那樣,出於愛而和施虐者待在一起是不理性的,因為這會削弱謹慎——或者說『自我尊重』——的擔憂,而這些擔憂正是實踐理性的標誌。當我們瘋狂地戀愛時,我們會對真相視而不見,或者在接受真相之前仔細地美化它。我們對所愛之人性格和個性上明顯的缺點視而不見。我們拋棄了孩子,刷爆了信用卡,拋棄了朋友、家庭和事業。我們容忍不禮貌和粗魯的行為,甚至暴力。唉,即使知道瘋狂的愛代價如此之高,也無法阻止它伸出魔爪對我們予取予求。Why don’t we avoid crazy love like the plague?
  • 感謝上帝,讓世界重新選擇了理性
    感謝上帝,讓這個世界終於選擇了溫和的理性。有人說選擇拜登就是選擇精英治國。廢話,不選擇精英,難道選一個瘋子?這四年,你還沒被川普這個瘋子折騰夠嗎?川普的失敗,是瘋狂不理性的失敗,是反智主義的失敗。上帝給了他四年的機會。現在,上帝選擇了理性。有人說,川普是上帝給美國的詛咒。
  • 理性討論,蘇桃為什麼不招人稀罕?
    理性討論,你們會喜歡蘇桃這種類型的女孩嗎???而蘇桃幾乎全程都在「哭唧唧」無心收留蘇桃後,對她真是相當的好,床給她睡,給她買鞋買蛋糕,煮麵給她吃蘇桃生日,無心會交代鄰居都祝福她生日快樂蘇桃不開心,無心會緊張的問「怎麼了」
  • 和耿直哥談談什麼叫斷章取義和理性愛國
    網友對此討論很激烈,作為新聞人,都會立刻關注這個熱點話題。中國之聲微信號的小編立刻著手編輯了一篇稿件發布「住日本酒店把水龍頭都打開」,這樣的 「愛國」方式你贊同嗎?,目的當然是引導大家理性愛國。所以,我們善意推測,耿直哥在沒有看到文章原文的情況下,僅憑別人的轉載就斷章取義地惡意推測我們的用心和立場。這樣的斷章取義,似乎有違一個媒體人的職業素養。其實,除了斷章取義,我們更想跟耿直哥探討的是什麼叫理性愛國。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人們形成的對自己的土地、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是一種最樸素最自然的情感。
  • 心得分享:淺談印尼的「慢」
    可能初來印尼的人最先體會到的和最難適應的就是印尼人的慢了。記得第一次讓員工以我的名義給印尼船東協會(INSA)寫一封約見拜訪的郵件,那時候我剛到印尼一個月的樣子,我首先問她你多久可以完成,她說要三天。我當時一下子就瞪大了眼睛,除了不相信我的耳朵,還有點懷疑我的英語水平了。她也被我的樣子嚇壞了,不知道什麼事情惹了我,也瞪著疑問的眼睛看著我。
  • 不造謠,不傳謠,小雲凱的搜尋工作需要您的理性支持
    目前,越來越多的單位和熱心群眾參與到了搜尋工作當中,然而就在警民不眠不休全力開展搜尋工作時,有關小雲凱被拐、被賣、遇害的各類網絡謠言、電話謠言也隨之而來,不斷分散、消耗著公安機關有限的警力和精力,給家屬造成極大的思想負擔,給搜尋工作增加了難度。對此,武平縣公安局呼籲廣大熱心市民要保持理性態度,不造謠,不傳謠。
  • 醫學美圖:淺談分化癌與未分化癌
    【淺談分化癌與未分化癌】分化癌包括(D-type, differentiated type):高(tub1)、中分化腺癌(tub2
  • 珞珈晚晴 | 君主論:始於經驗,走向理性
    馬基雅維利關於人性本惡的結論顛覆了前世人們人性本善的觀點,為君主的有效統治捉供了理論依據,也正是基於人性惡出發,他認為統治者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應當完全摒棄道德約束,可以不擇手段,在政治的世界中,"使用殘暴的手段"可以有拙劣和妥當之分,但不必考慮應不應該",君主可以爭取人民的愛戴和支持,但是這些和仁慈、殘暴無關,正當的政治行為就是為了到達政治目的即維護君主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
  • 深情的誘惑,殘酷的理性(下)
    四、 大三環對我們濟南人,特別是關注濟南樓市的濟南人來說,情人節那天,有一條信息比霸佔了情人還惹人關注
  • 理性抵制樂天,別被這些假消息忽悠了!
    「薩德」的部署會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危害,想必大家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 官方提醒:謹慎理性辦理預付卡
    安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投訴中心發布預付卡消費警示近年來,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預付式消費形式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預付卡屬於先付款後消費,消費糾紛多消費風險大,特別是預付式消費領域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監管體系還未建立,商家誠信意識較差,消費侵權行為時有發生。預付卡問題主要集中在:一是商家承諾不兌現;二是更換經營者,後來的老闆不承擔原來商家義務、不繼續提供服務;三是退卡難;四是消費維權難。
  • 歐洲心臟雜誌:身心疲憊、情緒不穩定的人要警惕心梗或猝死
    「哥本哈根城市心臟研究」發現,每天感到身心疲憊(Vital exhaustion)的人發生心梗或猝死的危險較高,其預測急性心臟病的價值甚至超過了收縮壓和吸菸等傳統的危險因素
  • 財付通:請理性看待微信紅包
    微信紅包正是基於這樣的初衷設計的一個好玩的小應用,大家可以在微信裡互相祝福,感受新年的樂趣。問:你認為微信紅包在朋友間火熱傳播的原因是什麼?吳毅: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吧:一是年關將近,大家對搶紅包有比較強的心理需求;二是微信作為一種社交工具,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它更貼近於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和社交屬性;三是在設計這個產品的過程當中,我們的確也考慮到一些好玩的元素,比如「拼手氣群紅包」,讓每個人拿到的紅包都是隨機的,這樣拆開時就會感覺到一種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