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醫話:「脫骨疽」 臨床治驗心得

2021-02-12 古道瘦馬王幸福

脫骨疽

患者:於某,男,58歲。

3年前右下肢開始發涼,走路小腿時酸脹,漸見間歇性跛行,右腳小趾發黑,趾甲處流膿,整個足背呈黯紅色。

醫院診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經治療無明顯效果,醫院建議截肢,家裡不同意。出院後,曾到藍田縣山中找一老中醫治療,內服、外敷無效。經人介紹來我處治療。

檢視:右足小趾潰爛,周圍皮膚腫脹紫黯,如煮熟紅棗。

創口流紫黑血水,氣味劇臭,疼痛如湯潑火灼,徹夜不眠,很快腐爛蔓延,向足背發展,遇熱痛重,遇涼減輕。

刻診:面色萎黃,全身皮膚枯槁,體型高大瘦長,神志清醒,表情痛苦,抱膝握足,坐臥不安。

雙足趺陽、太溪脈不能觸及,舌淡苔白膩,脈弦細弱。

辨證:脫骨疽寒邪鬱久化熱(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熱毒型)。

治宜:清熱解毒,益氣託表並重。

處方:生黃芪100g,當歸30g,金銀花60g,玄參60g,甘草15g,蒲公英30g,連翹30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30g。

7劑,水煎服。

外治在創面撒化腐生肌之藥,覆蓋凡士林紗布。消毒敷料包紮,每日換藥1次。


經服上方7劑,疼痛稍減,晚上可入睡2~3小時。局部已由溼性壞死漸轉為乾性壞死,右小趾已全發黑乾枯。

建議外科截取小趾,半個月後回來複診。

西醫外科截去小趾,但傷口無法癒合,仍建議上截,患者不同意。仍回到我處中醫治療。

複診:檢視右足背紅腫發黯,傷口不癒合,仍然疼痛,夜間尤甚。西醫抗生素仍用著。其他症如前。

果斷停掉抗生素,純用中藥治療。因熱毒已不盛,虛象已露,正氣不足。

立法:大劑益氣扶正,兼顧涼血活血解毒。方用十全大補湯為主加活血解毒藥。

處方:黃芪180g,當歸、金銀花、天花粉30g,黨參、川芎、白芍、茯苓、桔梗、陳皮、牡丹皮、麥冬、五味子、川牛膝各10g,白朮9g,白芷、乳香、沒藥、皂角刺、甘草各6g,紅花3g。


三診:服15劑後,腳面已不黯紅,腫已消退,肉芽開始生長。上方去皂角刺再服15劑,創口已近癒合,疼痛完全消失。

繼續氣血雙補,十全大補湯加味。

處方:黃芪150g,當歸30g,銀花15g,川芎10g,茯苓10g,紅花5g,甘草5g,血竭膠囊5粒。

10劑,水煎服。

四診:創口癒合,並能走路2公裡以上,無痛感,基本痊癒。


古道瘦馬按:

脫骨疽以虛為本,但在繼發感染時,治療就不能一味補虛。

本例接手治療時寒邪鬱久化熱,感染嚴重,已出現進行性壞死,是邪盛正虛階段,應清熱解毒與益氣扶正並重,待邪退以後轉補氣為主,託邪外出,此為治療關鍵。

學習是每個中醫人一生的事業


長按下方二維碼試聽

相關焦點

  • 泰銘醫話:針刺熱病的五十九穴臨床體會
    大家好,泰銘醫話今天講的是:針刺熱病的五十九穴臨床體會。
  • 黃一峰:治鼻竇炎的妙方!
    分享一個治鼻竇炎的妙方:土藿香15克,蒼耳子15克,青木香15克,魚腦石15克,辛夷15克,鵝不食草9克,共研細末,用棉花包,塞鼻外用。
  • 柳少逸:簡便製劑治肛裂
    其主要症狀為大便疼痛,有燒灼感,便後有小量出血,因常可和內痔相混淆,故臨床尚須鑑別。祖國醫學認為,此病多由血熱腸燥,以致大便秘結,排便時暴力擴張肛門引起破裂。故《醫宗金鑑》有「肛門繞折致破裂便結者,火燥也」的論述。臨床因肝門狹窄、或痔瘡,或肛門溼疹後並發者亦屢見不鮮。家父吉忱公每遇此證,多予蜂蠟卵黃油外塗患處,療效甚驗,今將其方藥作一簡介。
  • 鳳翅醫話——耳洞裡邊癢難耐
    鳳翅醫話——耳洞裡邊癢難耐有位七十多的老太太,幾年前得了身體瘙癢的毛病,人年紀大了,又瘦,身上的油脂不多,皮膚瘙癢的很厲害,一到入秋天氣乾燥了就發作
  • 蘇瑩:留驗站的那些事兒
    2月8日,站裡最小的小朋友隔離期滿要離開留驗站,記得他跟爺爺奶奶剛進留驗站的時候,我們還挺擔心的,3歲的小孩,要在房間裡面呆上14天,能呆得住嗎?今天,當他微笑著抱著玩具熊跑出房間的一刻,目光仍然是那樣的清澈,我笑了,大家開心地笑了。這不就是我們所有工作人員想看見的嗎!希望這裡的所有人都能微笑著從這裡走出去。
  • 3月須知:治癌綜合治療法—蘆筍治各種癌症都有效
    治癌綜合法蘆筍治各種癌症都有效生化學家卡爾盧次以及蘆筍可能治癌的發現者理察共同研究蘆筍治癌計劃多年,積累了不少蘆筍在治癌方效果面有效的範例茲分述如下:驗例一:一個幾乎宣布無救的霍奇金氏病(又稱淋巴肉芽腫或淋巴腺癌)患者,已無法工作,在服用蘆筍一年後經醫生檢查已無任何癌症之跡象,並又活躍地工作。
  • 「神奇五葉湯治肺癌」(附臨床案例),用了一個單方就不怕冷了!
    每日一方:「五葉湯治肺癌」及輔助治療癌症的5個小偏方因好友求助而專門發的貼,願患者早日康復        本方系出:高允旺所著:《偏方治大病》每天更新和分享太極養生知識、理論、練功心得體會、太極名家講解以及健康生活理念。
  • 臨床路徑管理:看病就像點菜 消費明明白白
    然而,在全省首批6家「臨床路徑」試點縣級醫院之一的太和縣醫院,這項一度遭遇「擱淺」的制度,開展得有聲有色。早在2008年,我國部分城市就開始試點臨床路徑。 2010年,全省曾確定62家臨床路徑試點醫院。
  • 個案回眸:重症肌衄發斑治驗
    餘曾治一歲患兒,經北京某醫院診斷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出生後,身體瘦弱,3歲時出麻疹很重,疹後身上常出現紫點,5歲後,青紫色斑點漸增多,且伴有鼻衄、齒衄,出血甚多,以後每隔幾天發作一次,經多方求治,迭進中西藥,效果不顯,而病情逐漸加重,遂邀餘診視。
  • 婦孺國醫堂:中醫知識融合臨床保健 「冬病夏治」有了好去處
    【同期】市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成慧蘭  夏天的時候可以根據我們這個冬病夏治的情況做一些理療,比如說艾灸啊, 納療,因為夏天的時候陽氣最充足的時候,所以你說夏天的時候補陽氣是非常非常好的。【正文】成慧蘭醫師在中醫養生保健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多篇論文在省級市級刊物上發表獲獎。聽了成醫生的建議,小樓覺得冬病夏治這一說法很在理,她刷卡辦理了一個艾灸療程。
  • 鄭大三附院小兒血液腫瘤科認真做好留學生臨床帶教工作
    今日為大家講課的是來自鄭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Susmitha同學,她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血液科學習心得和印度傳統文化》。鄭州大學第三臨床醫院一直承擔鄭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兒科學和婦產科學教學任務,血液科主任王西閣高度重視本科室留學生教學任務,按學校和醫院要求,每位留學生在小兒血液腫瘤科實習輪轉10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