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一艘滿載著7萬噸美國大豆的船隻,為趕在關稅生效前入港,使出了「洪荒之力」加速航行,但最終沒能跑贏時間,不得不在海上漂流一個多月。網友打趣稱,一個多月的時間,大豆會不會成為豆芽?
美國是世界頭號大豆種植和大豆出口國。去年,美國約有60%的大豆出口到中國。但是,據路透社11月21日報導,今年再次迎來大豆豐收季的美國豆農們卻普遍面臨銷路不暢,大豆無倉可儲的窘境。眼睜睜地看著自家的大豆一點點腐爛,變成今日很多美國豆農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已經沒有空間可以容納更多的大豆了。」美國豆農漢塞爾曼無奈地說。先前,他已經把自家存放農具和種子的倉庫也騰出來存儲大豆。
漢塞爾曼打開儲存有75000蒲式耳大豆的倉庫 圖自路透社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風波,以及中國對美豆加徵25%關稅等反制措施的出臺,作為世界最大大豆進口國的中國,對美國的大豆進口幾乎陷入停滯狀態。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港口檢驗數據,自7月底以來,運往中國大陸的美國大豆不到50萬噸。相比之下,2017年8月至11月期間,有將近1800萬噸美國大豆運往中國。
為了止損,很多美國豆農們不得不一改過去即採即賣的模式,紛紛選擇將收穫的大豆存儲起來,期望來年能夠再賣出個好價格。但是,當豆農們將大豆送往當地穀倉時,卻發現那裡早就沒有空間容納他們的大豆了。
無倉可儲的農民,最後只能把大豆成堆地堆放在田地上。但是,大豆不同於玉米,極易受潮,不易保存。如保存不當,便會很快腐爛。銷路被阻斷、出售價格大跌,加上無倉可儲,看著辛苦得來的大豆在田頭一點點腐爛,美農們的心在滴血。
貿易戰之初,當時大多數市場參與者認為,由於消費量實在龐大,中國永遠無法徹底停止進口美國大豆。然而,美國大豆的一周出口量已經達到了典型的峰值,而中國買家仍然不見蹤影,這令分析師擔心中國可能已經做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中國撐過來了嗎?
眾所周知,巴西通常會全部用盡每年的大豆供給,市場觀察人士一直在耐心等待中國面臨大豆短缺的局面出現。
正常情況下,中國在10月到1月期間會高度倚賴美國大豆供應。但截至11月中,中國訂購的美國大豆銷售僅有71.4萬噸(而且還在持續縮減)。
美國農業部估計,中國庫存的大豆供應量大約只能支撐八周。但由於巴西新大豆將於明年初進入市場,實際上供應量可能足夠了。如果確實如此,那麼中國在不進口美國大豆的情況下就能挺過南美供應較低的關鍵時期。
另據報導,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超過15%的大豆都因腐爛嚴重而已經無法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