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收官在即,作為重要國策之一的中國汽車行業新能源戰略也近盤點之時。一汽、上汽、長安、北汽、東風、廣汽、奇瑞、江淮都交出了怎樣一張成績單?
文_本刊記者 宋家婷
「十二五」收官在即,作為重要國策之一的中國汽車行業新能源戰略也近盤點之時。
2008年以來,世界油氣資源日益緊缺,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各國加快推進交通能源戰略轉型的重要舉措。以美國、日本和歐盟為代表的國家及地區相繼發布實施新的電動汽車發展戰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亦得以確立。
2012年6月,國務院公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年-2020年)》,明確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並制定了量化目標。其中,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當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裡,節能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裡以下。
在這場關乎國家未來命運的新能源汽車戰略中,國企集團被委以重任。包括一汽、東風、長安在內的央企集團,上汽、北汽、廣汽、奇瑞等在內的地方國企集團,皆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並提出到「十二五」末,實現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商業化。
五年的收穫如何?國企集團們是否不負眾望?數字說明一切。國企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表現與其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相距甚遠。這當然與國家政策、基礎設施、商業模式等客觀因素有關,但客觀因素並不能解釋一切。
【本文為《中國企業家》原創內容,如果您願意支持原創精品財經文章,請長按下方圖片並「識別圖中二維碼」打賞,8.8元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