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當面提問題,你們當面答覆,什麼問題都能弄得一清二楚。以後再有人說糊塗話,我一定和他們說清楚。」座談會還沒結束,馮老伯就拉著我的手說道。
我不由得笑了:「馮伯,這是應該的,以後您還有什麼問題,隨時可以向我反映,我一定盡最大努力幫助解決。」
9月1日這場座談會的由來,還得從今年1月份說起。
遞給一封舉報信,說要反映問題。信中提到,2012年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施工單位在羅灣社區3組徵用土地臨時修建了一條施工便道,但是直到現在,3組村民也只得到了青苗補償款,土地徵收款分文未見。
雖然土地徵收工作不屬於紀委的業務範圍,但是我作為羅灣社區的聯村幹部,有責任為群眾排憂解難。
「馮伯,您放心,這件事我們會交給業務部門把問題搞清楚,給您一個滿意的答覆。」
由其對羅灣社區3組土地徵收情況進行核實,同時我也一直密切關注調查情況,並做好一旦發現徵收補償款發放中違紀問題立即介入調查的準備。
沒過幾天,區國土部門就通過調取土地徵收文件資料、走訪當時的相關項目負責人,確認該施工便道為施工過程中的臨時用地,並未進行土地徵收,施工方僅對損壞的青苗予以補償,且補償款已經支付給組裡。同時為了打消群眾疑慮,我和當時的國土所負責人、村組代表與馮老伯一起到施工便道現場進行確認,為馮老伯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他這才放下心頭的疑慮。
說這條臨時便道當時是「以租代徵」,租金一直不知去向,高速公路收費站附屬地塊也是類似情況。
為了消解群眾疑慮,我和社區溝通後,邀請鎮國土所負責人,調取土地徵收範圍紅線圖,在社區召開了一次專題座談會,3組村民代表、黨員代表、歷任組長和社區幹部參加了此次會議。
在會上,鎮國土所所長對流言中涉及的土地使用情況進行了詳細說明,澄清了「以租代徵」的不實謠言,地塊各自涉及的青苗補償和土地徵收款發放情況由社區會計和3組組長進行了說明。而面對流言半信半疑的代表們也說出了自己的疑慮和不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把3組居民對歷年來土地流轉徵收中的疑惑一一道來。
整整三個小時的座談會中,大家時而面紅耳赤,時而相視大笑,曾經籠罩在居民心中的迷霧逐漸散去。
開完這會,我現在心裡舒暢
多了,組裡的工作我要大力
支持,這種『明白會』多多益善。
是啊,這種「明白會」正是群眾所渴望的,它讓社區工作更加陽光透明,讓清風把群眾心中的鬱結吹散,這樣民心與黨心就能貼得更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