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法律上將默認所有公民自動成為器官捐獻者?街頭民意調查結果一目了然...

2021-02-13 開元網

圖源:focus

據德媒《焦點》今日報導,2020年1月16日(即明日),德國聯邦議院將決定是否修改德國有關器官捐贈的法律。此前,每個德國公民需要在生前主動提出捐獻器官,才會成為器官捐獻者。若新規通過,只要生前沒有反對,每一位公民將自默認成為器官捐獻者。

德國捐獻器官數量減少,新規出臺將幫助更多患者


平均而言,每位捐贈者可以為三名以上重病患者提供新的生活機會。2010年德國共有1296位器官捐獻者,而到了2019年器官捐獻者的數量減少到了932人,捐獻的器官數量減少到2995。

雖然從統計學上來看,這個波動是屬於正常的,但目前,德國超過9000人正需要器官捐獻,每年約有1000人身體會惡化到即便有了器官捐獻,也無法再進行植入,只能等死。

圖源:Focus

器官捐獻的數量較少的問題很早就引起了社會的注意。近些年來,一些法規政策已經開始出現了變化,例如醫院會給器官移植醫生更高的待遇,對醫護人員如何與病人親屬更好溝通,如何更好的照顧到病人親屬情緒的都進行了更多的培訓等。

圖源:t-online

新規帶來的好處:每個人都將參與這個話題


如今,很多死者器官是否捐獻都由家屬決定,然而大部分家屬都是直接拒絕,不管死者是否想要捐獻器官。德國醫學會中央倫理委員會委員迪特·比恩巴赫爾(Dieter Birnbacher)認為:死者家屬拒絕器官捐獻很大程度與該國家社會背景有關,在德國,大部分人對高科技醫療技術的信任度不高,因此都持沉默或拒絕的態度。若每個人都在生前都參與到這個話題當中,自行決定自己生後器官的去留將會更好。

圖源:tagesspiegel


默許捐獻器官新規將面臨道德挑戰


在西班牙的情況是,心血管驟停後即可進行器官捐獻移植,但這個在德國是不被允許的。在德國的情況是,必須要大腦,小腦和腦幹的整體功能徹底地,不可逆轉地停止了才能確認死亡。死亡確認必須由兩個醫生獨立檢查,才能最終確定。

腎臟器官可以等到20個小時後再移植也可以,但某些器官只能保存很短的時間,例如心臟,心臟在死者確認死亡之後只能保存4個小時,及時進行移植手術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默許器官移植手術這個問題著實存在著一定的道德挑戰。

圖源:RTL

歐洲各國逐步開始實施器官捐贈「默認同意」制


歐盟的數據表明,在世界範圍內,移植器官處於嚴重短缺狀態。從2017年1月1日起,法國的此項器官捐獻新法已正式生效。荷蘭也將於今年七月開始正式實施器官捐獻「默認同意」制。西班牙和比利時表示也將在器官移植上採取「預設默許」的制度,從而提高器官移植率。

 

圖源:der Hausarzt

Focus街頭採訪民眾意見,德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積極


明天將要投票決定是否同意該項新規出臺,為此德媒《焦點》專門做了一項街頭採訪,隨機調查德國民眾的看法。街頭採訪結果一目了然,德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積極。

視頻來源:Focus

記者:對於德國法律上將默認所有公民都自動成為器官捐獻者,您有什麼看法。

被採訪者們:我覺得很好...我覺得這個新規很有意義, 更加讓我覺得有意義的是,每個人對自己的器官去留都有決定權.../ 如果我的生命已經終止了,但器官還可以用,那麼用他們來幫助別人是很好的.../ 給別人繼續生活的機會時很有意義的...

 

記者:您願意捐獻器官嗎?

被採訪者們:願意願意願意/ 願意...

器官捐獻確實能夠給很多人新的希望,有的問題討論起來沒有那麼簡單。對於器官捐獻「默認同意」制你有什麼看法呢?若是你,你願意主動捐獻器官嗎?若你有什麼看法、建議,請在下方留言、評論。

 

文章來源:

„Soll jeder Deutscheautomatisch Organspender sein? Straßenumfrage mit klarem Ergebnis「, Focus, am 15.01.2020„Organspende:Zahl der gespendeten Organe 2019 leicht rückläufig「, Focus, am 15.01.2020„法國器官捐獻新法:生前沒有提出反對 死後默認同意捐贈「,新華網,am 15.01.2020

相關焦點

  • 法國器官捐獻新法:生前沒有提出反對 死後默認同意捐贈
    根據新規,除了選擇在官方渠道註冊為「主動退出」的人外,所有人都將默認成為器官捐獻者,不管家屬是否同意捐贈死者器官。據英國《衛報》報導,從2017年1月1日起,法國的器官捐獻新法正式生效。該法規設置了「預設默許」原則,也就是說,除了選擇在官方渠道註冊為「主動退出」的人外,所有人都將默認成為器官捐獻者,不管家屬是否同意捐贈死者器官。
  • 公民器官捐獻意願調查
    今年清明期間,我中心發起為遺體器官捐獻者祈福的倡議活動(相關情況見本訂閱號之前的報導),得到社會各界及海外友人的積極響應
  • 【提醒】法國器官捐贈新法律補充:拒絕捐贈一定要提前網絡申請!
    從2017年1月1日起,器官捐贈在法國變成了默認的事,1月22日《巴黎人報》報導,本周一起,凡年滿13周歲、拒絕捐贈的法國公民,都可以直接網上註冊申請
  • 德國新聞| 「不反對即同意」捐贈器官!16歲以上德國公民需登記器官捐贈意願
    新的器官捐贈草案規定遵從「不反對即同意」原則,每名16歲以上的德國人都應該決定自己是否願意在腦死亡之後將器官捐贈給他人。人們可在任何時間改變自己的意願,修改登記信息。未登記任何意願信息即默認自願捐贈。在28個歐盟國家裡,已經有20個國家實行這種以「不反對即同意」為原則的器官捐贈法案。德國綠黨主席Annalena Baerbock提出,每個公民應在領取個人身份證件時提交器官捐贈相關個人意願信息。
  • 一覺醒來,加拿大很多居民都強制變成器官捐獻者!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剛剛成為北美第一個!讓全省居民每個人都自動成為器官捐獻者的地區!1月18日周一,新省的「新人體器官和組織捐贈法」正式生效。這意味著,省內所有居民都默認被加入到器官捐獻者名單中,除非他們親自聯繫衛生局退出該計劃。此舉目的是獲取更多器官資源。
  • 德國新聞| 德國欲強制公民捐器官,你同不同意?
    現在的德國有種情形很讓人焦慮:去年在德國有10000人等著器官捐贈,但捐贈的器官卻只有2594個,供不應求。
  • 器官捐獻者!
    2019年7月24日,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為牟先生舉行了簡潔又莊重的器官捐獻儀式。牟先生的名字將進入南壽山博愛園,和其他捐獻者一起,留在紀念碑上。牟先生,一路走好!近年來,我國器官捐獻移植數量大幅度提升。近四年來,器官捐獻量年均增幅達到32%,器官移植手術量年均增幅達到23%。截至2019年3月28日,全國已登記器官捐獻志願者116萬餘人,成功實現捐獻2.2萬餘例,救治器官衰竭患者6.5萬餘名。
  • 福建舉辦音樂詩會追思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
    (東南網記者陳楠攝)  廈門網訊 據東南網報導(記者陳楠)今天上午,由福建省紅十字會和福州市紅十字會聯合主辦的「生命如花」——2019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音樂追思悼念活動在三山陵園舉行。省、市紅十字會有關領導和歷年捐獻者家屬、報名登記者、醫學生和社會各界代表450餘人參加追思悼念活動,深切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
  • 器官捐獻流程
    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工作按照捐獻過程和主要內容共分報名登記、捐獻評估、捐獻確認、器官獲取、器官分配、遺體處理、緬懷紀念、困難救助等
  • 英文短新聞|小天使出生僅十天,成為安徽最小的器官捐獻者
    小天使出生僅十天,成為安徽最小的器官捐獻者A 10-day-old newborn became the youngest-ever
  • 你對器官捐獻怎麼看?快來填調查問卷,你的意見很重要!
    一、什麼是器官捐贈?        當一個生命不幸離去時,根據本人和家屬意願,將其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獻給因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挽救他人生命,讓生命得以延續。二、如何表達捐獻意願?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願意逝世後無償捐獻器官救治他人,填寫《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三、捐獻登記的方式有兩種:        1、到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填寫並遞交《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        2、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www.codac.org.cn
  • 我在人民醫院捐獻的器官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查不到!
    然後進行器官捐獻,肝臟和腎臟。家人獲得20萬元補助。這個看上去很正常的捐獻,卻因為一個細節引起了男子的懷疑:「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上,「登記單位」和「編號」一欄都未填寫,「印章」處也是空白。3個月後,男子趕到北京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結果回復是:非正常捐獻,否則都能查到。這個查不到。當地紅十字會的人員沒參與:這是醫生的個人行為。
  • 爭 議 遺體器官捐獻 如果是你,你捐麼?
    29日下午,在柳州市殯儀館舉行的遺體器官捐獻者追思會上,禮儀人員手捧捐獻者遺像走進悼念廳。截至今年3月20日,柳州市共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20例,眼角膜捐獻9例,遺體捐獻8例,共捐獻心臟3個,肝臟18個,腎臟38個,眼角膜16對。這20例中,有4位女性,16位男性,其中有6人是交通事故受害人死亡後捐獻器官。他們當中有稚嫩的孩子,有耄耋老人,也有正值人生盛年的爸爸或者媽媽。
  • 今天,我們向每一位遺體器官捐獻者致敬!(附視頻)
    捐獻兒子角膜和遺體:把愛留下,讓生命永續活動現場,已捐獻遺體(器官)志願者的家屬們心情略顯沉重,文藝博的父親文兵一度哽咽,他對兒子的離開依然難以釋懷。「讓兒子以另一種方式活著,把愛留下,讓生命永續!」文兵是海南五指山市人,因為他和藝博的母親都是地貧基因攜帶者,文藝博很不幸成為重型地貧患兒。所以,兒子出生的這14年來,文兵一邊奔走打工救兒,一邊義務宣傳地中海貧血症防控知識,以親身經歷告訴他人要重視婚檢和孕檢。他曾走遍了海南18個市縣去宣傳地貧防控。文兵還建了一個地貧患兒家庭互助團,他教別人如何正確的照顧和護理地貧患兒,還組織地貧患兒家庭見面會。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管理辦法
    (一)經所在單位推薦,擬註冊人員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報名表》(附件1),由省級紅十字會審核通過後報國家管理中心;(二)參加國家管理中心組織的協調員入職培訓,接受綜合測評,測評合格者取得培訓合格證書;(三)擬註冊人員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後,由本人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登記註冊表》(附件2),經所在單位同意,由省級紅十字會審核批准,進行登記註冊;
  • 【第三隻眼】停用死囚器官是醫生的靈魂救贖
    ▲媒體人 白劍峰 從今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來源
  • 湖南懷化:一場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讓我們重新定義了人體捐獻
    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為了表揚捐獻者的無私奉獻、遺愛人間的精神, 2008年5月8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在增城市萬安園公墓設立了紅十字紀念園,對於規範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引導民眾移風易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8年8月5日,英國衛生部發表聲明,英格蘭有望從2020年開始實施新的器官捐獻制度,把現行的「告知同意」制改為「默認同意」制。
  • 換心人錄下心跳聲轉交捐獻者家屬:我會替她好好活著
    然而,根據器官捐獻的規定,受捐者和捐獻雙方是「雙盲」的,他們互相不會知道對方的信息。吳女士能掌握的所有信息,就是心臟的原主人是一位年輕姑娘。為了表達感激,每年清明節,吳女士都會為遠在天邊、又近在心裡的姑娘祈禱。今年,吳女士想用不一樣的方法表達感謝——錄下心臟跳動的聲音,列印出心電圖。
  • 十大公證案例 | 親屬活體器官捐獻同意書公證
    2.公證員應搜集證據材料證明捐獻人、接受人二者之間的關係,活體器官的接受人限於活體器官的配偶、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有證據證明與活體器官捐獻人存在因幫扶等形成親情關係的人員。(二)申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審查1.應當審查人體器官捐獻者是否自願,是否受到一些組織或者個人強迫、欺騙或者利誘。
  • 建水首例器官捐獻,大愛讓生命延續!
    器官捐獻是在人體腦死亡以後,也就是整個大腦在不可逆狀態下,死亡的情況下,才進行捐獻的,捐獻者不會有任何意識和痛苦,一個捐獻者的器官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手術前全體醫護人員默哀向捐獻者90度深鞠躬2019年12月16日,上午9點35分,捐獻者進手術室。2019年12月16日,上午10點35分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運送器官和組織的直升飛機,從昆明出發經過一小時的飛行,停落在建水縣人民醫院的廣場上,手術還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