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至臘月,有一首童謠就唱了起來: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演變至今變成寓意豐盛的一碗粥。
臘八粥原本指用八種不同的原料熬製成粥,選用八種主料,八種佐料,以與臘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但是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地域的差別,臘八粥早已超出八種原料。
比如北京熬臘八粥最為講究,除去傳統的糯米、薏米等各種米以及紅豆、綠豆、芸豆等豆類,人們還愛加紅棗、蓮子、核桃、慄子、松仁、桂圓、白果、花生等不下20種配料食材,通常在臘月初七晚上開始用微火熬煮至初八清晨。
到了陝北高原,粥裡還加入了特別的乾果、豆腐和肉,吃剩下的粥抹一點在門上、灶臺上可以驅邪避災,來年迎來大豐收。
江蘇人的臘八粥則有甜鹹兩種,甜味加入茨菰、胡桃仁、松子仁、紅棗、慄子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裡面加入青菜、芋頭和油即可。
寒冬臘月,無論你身處哪裡,都來一碗暖胃應景的臘八粥犒勞自己吧!
每個地方的八種料都略有不同,臺臺則用了傳統中略有新意的紅豆、綠豆、薏米、芸豆、蓮子、黑米、糯米等主料和蓮子、花生、桂圓肉做輔助配料,甜甜糯糯,下肚那一刻就是滿足!
首先,豆子和米類需提前浸泡兩小時,輔料洗淨。
泡好的豆子放入鍋中,倒入1500ml水,大火煮沸,蓋上蓋子,小火煮20分鐘。
再放入洗淨的紅棗、桂圓肉、蓮子、花生,加入冰糖。
轉小火煮10-15分鐘。
繼續煮5分鐘至粥變濃稠冒泡,一碗「應有盡有」,飽腹暖胃的應節粥品即刻誕生!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喝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冬日不凍,來年事事暖心!
你們家鄉的臘八粥一般都加入什麼食材呢?留言告訴臺臺吧!
文 | zoo哥哥
圖 | 思宇、部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