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藥物的腦內遞送:葡萄糖胺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囊泡用於腦炎的治療

2021-02-12 J Control Release

大分子或生物藥物的腦內遞送是一重大挑戰,血腦屏障(BBB)限制了除小分子和脂溶性藥物以外的其它藥物進入大腦。這可能是由於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活躍的多種藥物外排和藥物代謝酶導致[1]。

常用於克服BBB的治療策略是將藥物載入可透過BBB的納米載體中,以避免藥物外排轉運和代謝,並繞過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由於大腦依賴葡萄糖作為其主要的能量來源,葡萄糖轉運蛋白1(GLUT1)在血腦屏障中大量富集,並且轉運體將葡萄糖輸送到大腦的速度是其他組織的10倍,使大腦成為體內葡萄糖的主要消耗者[2]。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囊泡(NISVs)由於其穩定性、低成本和適合大規模生產方面優於同類脂質體,被用於皮膚給藥、化療、疫苗和基因遞送在內的納米遞送平臺。

近期,英國國防科學與技術實驗室Riccardo V. D'Elia團隊,以題為「Glucosamine-NISV delivers antibody a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Optimization for treatment of encephalitic viruses」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發表研究性論文。該團隊構建了一種葡萄糖胺塗層的NISV,可靶向血腦屏障GLUT1,並能穿越屏障將活性抗體遞送至腦內細胞。

1. 設計了一種跨過BBB的藥物遞送平臺;

2. 塗有葡萄糖胺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小泡靶向腦內皮細胞上的GLUT1以促進通過血腦屏障;

3. 證明了該囊泡平臺以發動蛋白依賴性內吞途徑穿過血腦屏障;

4. 遞送Hu1A3B-7抗體治療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提高小鼠存活率,降低病毒載量;

5. 該遞藥平臺在提供新的治療藥物方面具有更廣泛的應用潛力;

體外實驗結果顯示,葡萄糖胺囊泡通過部分能量依賴的轉胞吞作用通過BBB,與網格蛋白無關。該囊泡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的攝取遵循了一個更為經典的途徑,包括發動蛋白,網格蛋白,內涵體和高爾基體,並釋放藥物。

在體內研究中發現,葡萄糖胺包覆的囊泡比未包覆的囊泡或轉鐵蛋白包覆的囊泡在向小鼠大腦遞送藥物方面更具有優勢。

最後,給感染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VEEV)的小鼠,用葡萄糖胺包覆的囊泡遞送抗VEEV單克隆抗體Hu1A3B-7治療,結果顯示提高了小鼠存活率並降低了腦組織病毒水平,此外,該治療還減少了外周組織的病毒量。該研究凸顯了氨基葡萄糖修飾的NISV具有更廣泛的藥物傳遞平臺應用的巨大潛力。

參考資料:

[1] N.J. Abbott, A.A.K. Patabendige, D.E.M.Dolman, S.R. Yusof, D.J. Begle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blood-brainbarrier, Neurobiol. Dis. 37 (2010) 13–25.

[2] P. Mergenthaler, U. Lindauer, G.A.Dienel, A. Meisel, Sugar for the brain: the role of glucose in physiologicaland pathological brain function, Trends Neurosci. 36

(2013) 587–597.


搜索下方連結,50天內免費下載全文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bFSscI2%7EtpYM

相關焦點

  • 食品添加劑富馬酸鹽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等多種疾病的機制被揭秘
    2020年8月20日,麻省大學醫學院Fiachra Humphries等人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Succination inactivates gasdermin D and blocks pyroptosi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遞送至細胞或內源性富馬酸二甲酯(DMF)在臨界半胱氨酸殘基處與
  • 寫意報告|2017上半年抗體藥物進展概覽
    於2017年,默克公司與F-star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發用於腫瘤免疫治療的五個雙特異性抗體(包括FS118)。FS118是首個靶向淋巴細胞活化基因3(LAG-3)和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處於臨床前階段的雙特異性抗體。以上兩個靶點常被腫瘤細胞所利用,以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
  • 顛覆糖尿病治療!CDE受理全球首個胰高血糖素受體抗體
    全球首個胰高血糖素受體抗體臨床數據公布2017年06月17日在大會壓軸的「ADA Presidents Oral Presentation」環節,由華人科學家嚴海博士與人聯合創辦的REMD Biotherapeutics及其分公司北京科信美德首次公布了全球首個胰高血糖素受體抗體REMD-477用於
  • 11歲湖南女孩被蚊子咬一口 , 患「日本腦炎「! 生命垂危!
    紅網長沙8月8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洪雷 通訊員 姚家琦 肖娟)半個多月前,湖南省湘鄉市11歲9個月的女孩惠惠(化名)因反覆高熱、頭痛、進行性意識障礙被送往湖南省兒童醫院治療
  • 新技術:智能隱形眼鏡用於診斷和治療糖尿病
    POSTECH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Sei Kwang Hahn教授和研究生Do Hee Keum和Su-Kyoung Kim以及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的Jae-Yoon Sim教授和研究生Jahyun Koo共同開發了這項無線電技術,它可以通過電信號控制藥物輸送來診斷和治療糖尿病。此研究發現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 Nat biomed eng:納米材料清除腫瘤相關血小板用於增強藥物EPR效應
    在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相關血小板在維持腫瘤血管完整性方面也具有重要功能:通過分泌5-羥色胺、血小板第四因子、轉化生長因子TGF-β等顆粒內容物或直接粘附於血管受損處,腫瘤相關血小板能夠維持腫瘤血管內皮的完整,阻止腫瘤內出血。腫瘤相關血小板的這一特殊功能為腫瘤維持其快速生長的特性提供了保障,使腫瘤組織不會因得不到充分的血液和營養供應而壞死。
  • 專家視點:B型肝炎患者何時停用抗病毒藥物?
    一直以來,除了將病毒載量降低到不可檢測的水平之外,抗病毒治療的目標還包括:• 獲得HBeAg血清學轉換:使用替諾福韋或恩替卡韋治療12個月時,約21%的HBeAg陽性肝損傷患者的B肝「e」型抗原(HBeAg)能夠消失,並生成「e」抗體(HBeAb)。這種HBeAg「血清學轉換」表示免疫系統正在抵抗感染並減緩病毒複製。
  • 鴕鳥抗體有效對抗新冠病毒:可用於滴鼻液、口罩
    2020年3月31日,Ostrich Pharma USA宣布成功開發新冠病毒SARS-CoV-2的鴕鳥IgY抗體,正在日本擴大使用範圍並計劃在美國生產和應用該鴕鳥抗體
  • 不再有抗HIV藥物!印度押注用於治療COVID-19感染的新藥組合
    不再有抗HIV藥物用於COVID-19治療!印度將使用一套新的藥物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根據新的臨床管理指南,抗HIV藥物利託那韋(Lopinavir)和洛匹那韋(Ritonavir)將不會用於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指南將抗生素阿奇黴素與羥氯喹(HCQ)聯合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該報告說,利託那韋-洛匹那韋的用法已被高危患者廢除。
  • ALK患者看過來:全球III期試驗,布加替尼對比阿來替尼治療克唑替尼耐藥ALK陽性NSCLC患者
    目前或既往有肺間質疾病、藥物相關性肺炎或放射性肺炎。4. 無法控制的高血壓。患者入組前必須接受降壓控制治療。5. 隨機前14天內接受過強效細胞色素P-450(CYP)3A抑制劑、強效CYP3A誘導劑或中效CYP3A誘導劑的系統性治療。6. 隨機前14天內(或試驗藥物的5個半衰期,兩者中取較長者)接受過其他試驗性系統抗癌治療藥物。7.
  • 德國將用「抗體雞尾酒療法」治療新冠 此法曾治癒川普
    1月24日,德國衛生部長施潘表示,德國已購買20萬份「抗體雞尾酒療法」所需藥物製劑,將成為歐盟成員國中首個使用該療法治療新冠患者的國家。
  • ​CNBC: 說說川普用來對抗新冠的未經批准的抗體藥物(雙語)
    前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專員斯科特·戈特利布博士周五告訴CNBC,他認為白宮在選擇給川普總統服用雷根龍製藥公司的實驗性冠狀病毒抗體雞尾製劑之前,已仔細考慮過所有的治療方案。雷根龍證實本公司提供了一劑8克的REGN-COV2治療藥物供總統使用,總統的冠狀病毒診斷是在美國東部時間周五凌晨1點前宣布的。雷根龍的抗體藥物仍處於試驗階段,尚未獲得FDA的緊急使用批准,但它基於同情性使用請求而提供給總統。
  • Cancers: 抗癌藥物的最新作用機制
    近日,來自維也納的生物模擬專家Chris Oostenbrink等人首次分析了癌症抗體藥物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的作用機制,發現這些微小的分子運動具有關鍵意義。該研究已經發表在《Cancer》雜誌上。人體免疫系統可以保護人體免受細菌,病毒和癌細胞等受損細胞的侵害。專門的免疫細胞,例如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可以共同識別並消除這些威脅。
  • 抗擊愛滋病中國產抗體新藥有望進入美國市場
    面對愛滋病這一「世界殺手」,中國產抗體新藥將在明年初向FDA提交新藥申請,有望成為首個在美國上市銷售的中國產創新生物藥。11月中旬,中裕新藥(TaiMed Biologics)公告了由中裕新藥創製、藥明生物在無錫基地生產的愛滋病新藥Ibalizumab(TMB-355)臨床三期樞紐試驗結果。
  • 腦炎已蔓延到北方 都靈小夥中招身亡
    新歐洲僑報編譯消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目前義大利中部地區腦炎疫情愈演愈烈,北部地區的情況似乎也不樂觀就在同一天,米蘭Canegrate一名50歲的男子也因出現腦炎症狀被送往Legnano醫院接受治療,Trani Pulgia地區一個8歲的小女孩在和媽媽參加完一個宗教活動後,也因腦炎症狀被送入當地醫院接受治療。自去年夏季至今,義大利各地已先後發生數起因感染C型腦流而急速死亡的病例。
  • 【摘譯】 FDA警示葡萄糖酸氯己定可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通過FDA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系統(FAERS)、醫學文獻和美國國家藥物不良事件監測協作網(NEISS-CADES),收集1969年1月1日—2015年6月4日共52例對葡萄糖酸氯己定出現過敏反應的案例。FAERS資料庫中有43個案例使用含有葡萄糖氯己定產品出現非常嚴重的過敏反應,其中26例因過敏反應而危及生命,12例需要住院治療,2例因過敏反應導致死亡。
  • FDA批准Keryx公司的檸檬酸鐵用於治療腎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症
    9月5日,Keryx生物製藥公司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檸檬酸鐵用於控制慢性腎病(CKD)透析患者的血清磷水平。並聲明,公司將在12周之內推出這種藥物。FDA的決定是基於這種藥物的後期研究數據,數據表明:檸檬酸鐵能減少血清磷水平至KDOQI指南範圍(3.5 mg/dL到5.5 mg/dL)內,特別是,去年的研究數據表明,與安慰劑相比,檸檬酸鐵能顯著降低晚期腎病透析患者的血清磷水平。
  • ISC 2016:腦掃描確定卒中發病時間後行藥物溶栓是安全的
    從認可藥物可以溶解血栓至今20多年後,研究人員發現,在一部分目前認為不適合溶栓治療的人群中使用藥物溶栓可能是安全和有效的。
  • 抗癲癇治療:解答藥物選擇的 5 大常見問題
    ;(3)由於不同抗癲癇藥的製劑在生物利用度和藥代動力學方面有差異,為了避免療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應推薦患者固定使用同一生產廠家的藥品;(4)儘可能單藥治療;(5)如果選用的第一種抗癲癇藥因為不良反應或仍有發作而治療失敗,應試用另一種藥物,並加量至足夠劑量後,將第一種用藥緩慢地減量;(6)如果第二種用藥仍無效,在開始另一個藥物前,應根據相對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