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批准日,第一屆世界衛生大會決定,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保健日。倡議各國舉行各種紀念活動,旨在提高全世界人對這一保健領域的認識,藉此激發起一項長期宣傳活動,促使該領域工作的開展。「世界保健日」期間,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衛生組織各會員國,都會推廣和普及有關健康知識,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為了讓大家有正確的聽力保健知識,本期介紹幾條「民間」流傳的說法,讓小康帶大家去偽存真。
小康解答:耵聹(俗稱:耳屎)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黏附汙垢、灰塵、其他外物顆粒,阻止其進入耳道的作用,平時藉助咀嚼、說話等下頜骨活動,大多能自行排出,所以有些人從來不掏耳朵也不會形成耵聹栓塞(耵聹逐漸凝聚成團,阻塞於外耳道內)。
有些人習慣用指甲、挖耳勺、棉籤、卡子等各種工具,且一定要把耳朵打掃乾淨,其實完全沒必要。如果掏耳工具不乾淨,還會讓細菌進入耳道甚至引發感染。
如果醫生診斷耳道比較窄,而且日常耵聹分泌旺盛就容易被堵住,建議視情況定期去醫院清理,不建議自己掏。
小康解答:可能造成耳道瘙癢、脹疼的原因很多,比如感染髮炎、異物、外傷……如果不及時處理,「急性」轉為「慢性」,治療會更困難。耳部不適不要貿然自己用藥,一定要請醫生診斷。
小康解答:高檔的耳機,除了品牌價值與宣傳成本外,優勢主要體現在對於音質的優化和處理上,能更好的還原音樂——「低音渾厚具有穿透力,中音飽滿具有感染力,高音上揚具有震撼力」。無論多麼高檔的耳機使用不當都會損傷聽力。
小康解答:傷害聽力的不是耳機,而是噪音環境下情不自禁放大的聲音,高強度的聲音刺激會造成耳部器官的疲勞,引發中樞聽覺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改變,造成耳鳴、耳聾等問題。不過,只要按照安全標準來使用還是可以繼續享受音樂的美好。
對於大多數健康成年人,平均音量在85分貝時,每天持續接觸時間不應超過8小時。聲音每增加3分貝,可持續接觸的時長相應減少一半。當周圍環境聲音88分貝時,超過4小時就有聽力損失的風險,當周圍環境聲音達到103分貝時,不要超過1/8小時就是7.5分鐘。照此規律計算,115分貝時僅允許暴露27秒,屬於極危險的強度。數據來自《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範》GB/T 50087-2013
為保護聽力,建議連續使用耳機不要超過60分鐘,音量不要超過60%。
小康解答:確實有些食物能保護聽力,但並不是大家通常認為的「補品」。通過對參與人員多年的跟蹤,研究人員通過數據證明,在飲食習慣中有較多攝入β-胡蘿蔔素,β-隱黃素,葉酸,以及長鏈ω-3脂肪酸,維生素A/E的受試者,他們的中頻聽力損失下降的風險降低了30%,高頻聽力損失下降的風險降低了25%。但這些元素並不是直接作用於發生聽力損失的耳朵,而是通過改善整體的身體狀況,從而降低罹患聽力損失的風險。
同樣的道理,保持健康規律的生活作息、平和的心態、堅持鍛鍊身體,飲食三低一高(低脂、低鹽、低糖、高纖維)。整體的身體狀況好了,也能降低聽力損失的風險。
希望經過小康的解釋,能傳遞正確的聽力保健知識,讓我們聽得更好!如果已經出現聽力問題,歡迎到小康各地的門店進行詳細檢查和諮詢!
呂梁店:離石區濱河北西路31號(林業局門口) 電話:13293584291
汾陽店:汾陽市勝利東路臨街14號門面(國稅局西) 電話:18634773089
臨縣店:臨縣新城人民醫院後門(萬民藥房二樓) 電話:1311118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