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虛證多見。如患椒瘡後而眼乾澀,淚液減少者,為椒瘡邪毒瘀滯;如眼乾夜盲,羞明眨眼,伴脾虛症狀者,多為脾胃虛弱;如眼乾灼熱,伴陰虛證者,則為陰虛內熱,虛火上炎。
1.椒瘡邪毒瘀滯
症狀:椒瘡後期,眼乾澀少淚,畏光刺痛黑睛生翳,目珠無華。
病機:椒瘡邪毒久瘀,竅道閉阻,淚液分泌減少,目失濡潤,故眼乾澀少淚,畏光刺痛,黑睛生翳,目珠無華。
2.脾胃虛弱氣血不足
症狀:雙眼乾澀,目珠無華,夜盲,畏光眨眼,或黑睛旁有泡沫狀物,甚至黑睛受累,呈灰白色,伴神疲乏力,腹脹便溏,形體瘦弱。
病機: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故腹脹便溏;氣血生化不足,無以奉養,則神疲乏力,形體消瘦,眼乾夜盲,目珠無華,甚至黑晴受累。
3.虛火上炎
症狀:眼乾灼熱,怕光,目睛無華,兼見形體消瘦,口鼻乾燥,午後潮熱,大便乾燥。
病機:陰虛內熱,消灼津液,虛火上炎,則眼乾灼熱;目失所養則目睛無華;形體消瘦,潮熱便秘均為陰虛內熱之徵。
本病虛多實少,治療上以補虛為主。可給予養陰清熱,健養脾胃等治療。如椒瘡邪毒瘀滯,可服用清熱養陰的「甘露飲」;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可服健脾和胃,補養氣血的「人參養榮湯」;虛火上炎,可用滋陰降火的「知柏地黃湯」。
治療還可以配合針灸,療效更好:先刺攢竹、承位、迎香,待目微生眵淚時,再刺少澤、後谿、陽谿等穴。
人體的健康在於陰陽平衡,一處小小的症狀,都反映全身的陰陽狀態。從小症狀入手,關注疾病的根源,才能有效得防「未病」。
如果你正好眼睛乾澀,請不要輕易忽視
請關注以下招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