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語新聞中「北京」是「中國政府」?

2021-03-01 譯·世界

在新聞報導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標題:


White House China report calls Beijing's lack of transparency threat to U.S. interests, officials say (NBC)

ISSF World Cup Final: India tops medal tally with five gold, two silver and a bronze (The Hindu)

我們自然知道,第一個標題裡的White House並不是真的指「白宮」,Beijing也不是真的指「北京」,而分別是「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所以第一個標題是:「(美國)官員表示,美國政府發布的涉華報告認為中國政府缺乏透明度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而第二個標題說的是印度代表隊獲得國際射聯世界盃決賽獎牌榜第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實際上,這裡涉及到了兩種修辭方法:metonymy和synecdoche。先上詞典:

metonymy /mɪˈtɒnɪmɪ/  轉喻

the substitution of a word referring to an attribute for the thing that is meant, as for example the use of the crown to refer to a monarch(柯林斯)

synecdoche /sɪnˈɛkdəkɪ/  提喻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 part is substituted for a whole or a whole for a part, as in 50 head of cattle for 50 cows, or the army for a soldier(柯林斯)

也就是說metonymy是用一個事物來指代另一個相關事物,synecdoche 則是用事物本身的一部分來替代其整體,或用整體替代其部分。實際上,synecdoche屬於metonymy。

來看些metonymy的例子:

I'm not sure No. 10 would approve.(No. 10指英國政府)

Amsterdam tries to get round coffee-shop tourist ban

Merkel praises Greek reform and promises support

Tokyo said preparations for the Olympics were going smoothly.

I studied Dickens at university.

The White House praised volunteers for their efforts.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 字面上:筆比劍更有力。實際上:筆桿子比槍桿子更厲害;文字的力量勝於武力;筆誅勝於劍伐。

用辦公府邸、城市名、首都名、領導人名等來代表政府,是新聞中常見的metonymy手法。那麼使不使用metonymy有什麼區別嗎?其實還是有的,比如上面Amsterdam的例子——那是一則舊新聞,說的是新的市長想規避上屆政府推行的大麻店遊客禁令。在標題中不點出現任市長之名,淡化他,其實也就淡化了一些讀者可能對之產生的批評。而Merkel的例子則正好相反。

下面來看些synecdoche的例句。首先,以部分代替整體的:

Wow, nice wheels, mate!

哇,車不錯啊,哥們。

這裡nice wheels其實表達的意思就是nice car好車。wheels是car的一部分。

The company sent a couple of suit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公司派了幾位高管去處理這個問題。

suit 這個詞本身的意思是西裝、套裝,但當它被用在business circle裡則指高管人士,或虛空假面的決策者。這些人共有的特徵是都穿西裝。

再比如《紐約時報》這個標題:

Rebels Used to Boots, Not Suits, Seek to Govern Congo

我們所熟知的give sb. a hand的用法其實也是synecdoche。

對於上面句子The White House praised volunteers for their efforts,能將其看作用了synecdoche嗎?如果你將the White House解釋為the American government 的一部分,那說這裡用了synecdoche也是可以的。

來源: 小強的英語手帳微信公眾號

注意啦!在公眾號對話框回復「號內搜」,獲取連結,可以快捷搜索「譯·世界」號內任意信息~

相關焦點

  • 洋蔥網:中國政府被我們愚弄了!
    該新聞社轉載了洋蔥網的一篇新聞報導,該報導說蓋洛普做的調查研究顯示,與總統歐巴馬相比,美國的農村白人更喜歡伊朗總統內賈德。伊朗為此還舉國歡慶了一陣子。 洋蔥網上的新聞從來都不是為了要愚弄政府機構,特雷西說。但是「如果真有政府機構被愚弄了,那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們希望這種事情可以經常發生。」
  • ISIS為什麼不襲擊中國(ISIS為什麼不殺中國人)
    組織十幾年來,除了在2015年殺害一名中國人外,極少中國人在isis的恐怖襲擊中遇難,那麼isis不殺中國人的緣由有什麼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揭秘isis為什麼不殺中國人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ISIS恐怖分子為什麼不敢惹中國的原因  因為拉登信仰伊斯蘭教,認為美國人違背了這一信念,並且他年輕時曾參加蘇聯的反美帝軍事行動,後來戰爭結束後他自己組建了一支部隊,與美國抗爭至今。
  • 央視國際視頻通訊有限公司英語新聞編輯
    央視國際視頻通訊有限公司是由中央電視臺(CCTV)和中國環球廣播電視有限公司(CGTN)共同建立的國有企業,於2010年12月成立。
  • 含英語、法語、德語|中國新聞網招募海外社交媒體運營專員&國際新聞編輯
    (簡稱「中新社」)是中國以對外報導為主要新聞業務的國家級通訊社,是以臺港澳同胞、海外華僑華人等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國際性通訊社。1999年1月1日,中新社北京總社開辦中國新聞網,域名為:www.chinanews.com.cn。中新網以其無可比擬的通訊社原創新聞資訊優勢,成為眾多海內外網絡媒體的資訊源泉。中新網秉承中新社"國際視角+親和力"的報導風格,新聞資訊內容準確、豐富、時效強、文風輕鬆活潑,受到廣大網友,特別是公務員、新聞界、文化界和商界專業人士的歡迎。
  • [自貿港英語]路透社:海口空氣品質中國第一
    受益於與COVID-19相關的停工以及更嚴格的工業控制,去年中國的空氣品質有所改善,政府數據顯示。對肺有害的小顆粒物PM2.5的濃度,在337個城市中,這一年裡平均下降了8.3%,至3微克每立方米3,根據生態與環境部的數據。
  • 會訊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寵物用品展覽會 暨2016中國城市流浪動物捐助公益大聯動 新聞發布會
    12月28日,「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寵物用品展覽會暨2016中國城市流浪動物捐助公益大聯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農業部畜牧業司飼料處原處長劉繼業先生、中國寵物產業聯盟秘書長於建華先生、天使動保蔡春紅、煙臺中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梁洪文先生、北京中景寵物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單成中先生、北京樂派互聯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渭先生及北京雄鷹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林炳先生出席了本次發布會。
  • 北京多瑙河英語:英文「孝順」怎麼說?
    在我們教學過程中,有時候學員會問英文「孝順」 怎麼說,他們查字典是 「filial piety」 但其實這個單詞是指中國儒家傳統的「孝道」,不是一個西方概念
  • Electoral College:英語中的「大學」為什麼還能選總統?
    在今天的英語中,College 的含義和用法也非常多樣,很多時候不能簡單對等為「大學」;表示「同事」的 Colleague 也和 College有關。大致來說,美國英語中的 College 含義相對簡單一些,主要指相當於「University 大學」的獨立的高等學府,但有時也指大型 University 下屬的各個「學院」。
  • 留學生注意:課程英語化?教育團體狀告兩大學和政府官員
    長按最下方的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Extract QR code)」,來關注我們。2. 點擊屏幕右上角「一網荷蘭」(標題下方),來關注我們。3. 在「添加朋友」中選擇「公眾號」,搜索「hollandone」,來關注我們。
  • 《Follow Me》:中國人的第一次英語革命
    圖為1982年,主持人胡文仲(左)和凱薩琳在《跟我學》的一次錄製現場原載:《中國新聞周刊》2008年第8期作者
  •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沉痛悼念優秀新聞攝影工作者徐步同志
    本網訊:12月13日,中國新聞攝影學會主席團工作群變為悼念群,主席團成員對優秀新聞攝影工作者、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原副主席、中國外文出版社社長徐步同志因病辭世表示沉痛的悼念和深切的懷念
  • 外媒:全球政府信任度調查中國最高,遠超美國
    世界經濟論壇本月底在瑞士召開之際,一家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公關公司發表研究報告,指中國公眾對當地政府、非政府組織、媒體和商業公司的信任度是一眾國家和地區中最高,同時美國公眾對當地這些機構的信任度大幅下滑。
  • 北京冬天上演最暖心師生情:外教與中國學生不遠萬裡終見面
    中新網1月21日電 「Payal T!I missyou so much!」近日,在「北美外教中國行北京站」活動現場,一位中國小朋友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外教老師,立刻飛奔撲進了她的懷裡。據悉,這對師生已經一起學習了一年多,但以往她們通過電腦屏幕交流,這是師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見面。
  • 為什麼中國不會屈服於川普對TikTok的國家式敲詐勒索?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9月22日報導,原題:現在不是屈辱世紀了!為什麼中國不會屈服於川普對TikTok的國家式敲詐勒索。中國有一段「屈辱世紀」,是政治經濟受西方列強剝削的時代,被迫接受不平等條約。百年屈辱史對中國今天如何看待與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與西方的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在北京看來,川普政府試圖在多方面對抗並遏制中國,尤其是在科技和貿易領域,這種方式讓人想起過去的屈辱日子。
  • 【新聞直通車】北京信息網8月17日新聞
    日本政府高官:日本可成「五眼聯盟」的「第六眼」  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15日報導,日本防衛相河野太郎近日接受採訪時表達了與美英等五國情報機構建立的合作框架「五眼聯盟」擴大合作的意願。  報導稱,「五眼聯盟」是由盎格魯-薩克遜英語國家組成的一個框架組織,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最初由英美牽頭籤署《英美協定》,分析和共享通過監聽獲得的情報,並服務於安全保障領域。
  • 為什麼中國人學不好英語?印度網友:很正常
    我在中國長大,從6歲開始就學英語。不僅學了12年的英語,而且周末還會參加英語補習課程。(這就是新東方英語培訓迅速發展壯大的原因)中國英語教育的問題在於,學校教的都是為了考試。課程早就過時了。教師更關心的是考試會考什麼內容,而不是真實生活中的英語。
  • 專機到北京,接中國疫苗!
    北京時間14日上午,由辛巴威政府派遣的專機從辛巴威首都哈拉雷飛抵中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接收中方援助辛巴威的新冠疫苗。製作:環視頻/喬炳新辛巴威政府派遣專機接收中方援津新冠疫苗。圖源:央視2月14日下午,中國政府向辛巴威援助的首批疫苗已經交付並裝載完畢,已啟程回國。王曉丹/攝目前,專機已攜帶著這批疫苗離開北京,啟程返回辛巴威。
  • 90後用英文說唱怒懟西方媒體,他們為什麼總黑中國?
    更多人聽完則感慨: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到底是一首什麼樣的歌?到底有多燃?快戳視頻去聽! 1993年出生的王梓鑫在樂隊中負責音樂製作。他說,策劃這首歌曲是在3個月前。一次吃飯的時候,樂隊幾個人聊到:現在很多中國年輕人不了解西方,西方很多年輕人也不了解中國。
  • 為什麼西班牙人的英語不好
    雖然最近情況貌似好轉了很多,很多西班牙的大城市,比如馬德裡和巴塞隆納已經可以經常聽到西班牙人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早期去過西班牙的同學或者有上過很多外教課的同學可能會問:除了西班牙人說英語的時候經常聽不懂在說什麼,所有的外來詞到了西班牙也有了自己的讀法,比如世界通用的WI-FI,連在中國讀法都是「歪發誒」,在西班牙變成了wi-fi(想像一下『』i『』在西班牙語裡的發音),調查表現
  • 華盛頓為什麼沒完沒了攻擊北京?這文章一針見血!
    為什麼在這個特殊時刻,華盛頓如此沒完沒了地攻擊北京?中國的政治體制在相當長時間裡保持著整體性和穩定性。中國從沒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隱瞞過這樣一個事實:中國堅持走自己的獨特道路。儘管如此,美國人還是來了,從「轉向」亞洲到「再平衡」,再到如今幾乎全方位對中國的「推拒」。美國《外交學者》:美國為何重拾反共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