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韻 | 如皋人醃的雪裡蕻,那不是菜,是米飯殺手……

2021-02-17 如皋發布

對於年輕人來說,醃雪裡蕻可能就是道小菜,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它已成為一種情懷,一起欣賞錢進的一篇美文《醃菜情長》。

       初冬時節,和一幫子書畫界朋友去老區江安「送文化下鄉」。趁著書畫家們寫字作畫的空檔,我連忙驅車往老家趕。

       走進那熟悉的小院,母親正在涼曬雪裡蕻,一看就知道是準備醃製鹹菜了。

       過去在鄉下,幾乎家家戶戶都要醃菜。那時候莊戶人家缺衣少食的,飯桌上沒有啥「油水」,除了逢年過節,醃菜就是一年四季的主打菜了。

       那時候,我的母親在村耕讀小學教書,雖說工作體面,可是家境並不比別人家寬裕。

       我清楚地記得,初冬來臨,母親會選一個星期天,剩露水被太陽曬乾的時候,到田裡去割雪裡蕻。一棵棵剝去黃葉,然後到村前的河邊清洗。洗好後背回家,拉上繩子把雪裡蕻掛上去涼曬,到了下晚雪裡蕻曬癟了,這時父親也放工回來了。

       父親收拾乾淨屋子裡的大缸,洗乾淨腳,一家人就準備一齊動手醃菜了。我和弟妹負責運菜,母親給父親打下手,負責一層層往大缸裡填菜。一層菜填好,父親就灑上一層「粗花子」鹽,然後就開始踏菜,等到雪裡蕻被踏出了汁水,然後再填第二層菜,一直等到缸滿為止,上面壓上一塊乾淨的大石頭,這個講究叫「壓滷」。

       大約一周左右,醃製的雪裡蕻還要翻一次缸,就是把上面的雪裡蕻依次翻到下面去,這樣大約半個多月,一缸翠綠色的雪裡蕻鹹菜就醃製出來了。

        醃菜首選雪裡蕻,有時也醃製「塘菜」,這是青菜的一個品種。有幾年,生產隊種植了大頭菜,母親除了留一些切碎和少許米煮飯吃,大多數都切成條醃製成「小菜」。

       那時候,集體經濟,以種糧棉為主。人們在冬天基本上吃不上新鮮蔬菜。菜醃好後,炒上一碟子,就是我們全家的下飯菜了。逢到家裡來客人了,或者有匠人打家俱、做個涼蓆、搪扁啥的。父親就會從集市上稱上斤把肉,母親把肉切成絲,炒一盤雪裡蕻肉絲,打發匠人們。平日裡碰得好,母親也會想些「門精」,先攤些燒餅,切成條和著雪裡蕻炒。這樣的菜因為難得吃上一次,成了我們兄妹三人「打嘴不丟」的美味佳餚。

        最高興的時光當然是過年了,母親切好肉絲和著雪裡蕻炒得「噴噴香」,然後包成饅頭上籠,饅頭蒸熟了,滿院飄散著雪裡蕻肉絲的清香。我們一邊用筷子給饅頭「點紅」,祈求來年吉祥如意。一邊迫不及待的吃著饅頭,嘴角滲出的油水,似乎訴說著一年最難得的滿足!

       不知不覺幾十年過去了,每當我走進菜市場,看到賣醃菜的農人。就會想起小時候醃菜的情景。如今,父親已離開我們三年了,可是我的腦海裡還時常浮現父親踏菜的身影,父親那雙結實的大腳板,踏得我內心一陣陣生痛。

       也許是一份回憶,一份懷念!這幾年,我也醃製一些鹹菜。當我把自己親手醃製的菜取出來品嘗時,儘管加了不少配料,但卻沒有了父母醃製的濃濃鄉土味兒。

        父母的醃菜,成長的回憶!父母的醃菜,親情的味道!

相關焦點

  • 粉蒸排骨:米飯殺手
  • 當季食娛 | 雪冬這道菜,真是鮮到眉毛都要掉下來了!
    所謂「雪冬」,就是雪菜炒冬筍,雪菜的大名叫「雪裡蕻」。每年立冬腳邊,大街小巷,叉在竹竿上、戤在牆腳邊、鋪在竹籩裡,掛高掛滿的雪裡蕻曬在那裡,是陽澄湖畔的一道景致,那微微有點辣蓬蓬的青漬氣,讓人嗅到了冬的味道。雪裡蕻是芥菜的一個變種——分櫱芥菜。這種芥菜,一棵大菜旁邊會長出許多小菜,蓬蘽一叢,「蕻」就是這個意思。
  • 雪裡蕻大包子,一次幾個吃不夠,太好吃了!
    原標題:雪裡蕻大包子,一次幾個吃不夠,太好吃了!現在正好是雪裡蕻上市的季節,雪裡蕻不止醃鹹菜,還可以包包子,前幾天買了一捆曬乾了,包的大包子,真的是美味呀,太好吃了!配料表:標準粉,酵母粉,雪裡蕻幹,板油,八角,桂皮,香葉,十三香,辣椒麵,蔥末,生抽,耗油,鹽。
  • 提醒大家:教你一招,這樣醃製雪裡蕻,醃出的雪裡蕻清脆爽口,不易腐爛
    雪裡蕻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非常常見的一道菜,尤其是進入冬天之後,東北地區特別喜歡吃雪裡蕻,一般的家庭當中都會用雪裡蕻來製作鹹菜,然後過年的時候炒一炒也是非常美味的
  • 蘇河醃缸豆徵文:讓一碟醃豇豆勾起了鄉愁
    圖:黨智華夢回牽繞的是那遙遠的故鄉,念念不忘的是家鄉的味道,一碟醃豇豆可否解一絲鄉愁。那個時候每家每戶都有一個醃菜缸,醃菜缸成為了每家每戶的固定資產,我們家的那口老缸應該是灣裡醃製時間最長的。醃製所用的鹽巴也是有要求的,不能用日常生活吃的加碘細鹽,要用那種很粗的鹽,另外缸裡與鹽辣椒、鹽菜、鹽紅薯杆的擺放都是很有講究的,最後還要用鵝卵石壓嚴實,以免跑味和腐爛。
  • 醃辣椒有秘訣:不加一滴水,多加一點它,又酸又辣,醃一次吃一年
    尤其是年輕一代,越來越少的人願意去花時間學習工藝複雜時間成本比較高的傳統食物了,因為機械生產只需要短短的時間,而且網上購買就可以讓快遞直接遞送到家。今天我想要「拯救」的便是醃製辣椒的傳統做法。只有自己親手做了,才會發現他們與車間生產出來的味道的天壤之別,那簡直就是人間的美味。
  • 舌尖如皋 | 冬天南通人最愛吃的黑塌菜,根源在這裡!
    帶著這個疑問南通電視臺記者做了一些探訪        記者發現如皋的黑塌菜是最為有名的,在如皋種植有上萬畝,而且經過農業部門提純和復壯,應該是南通保存最好和推廣規模最大的地方品種。       如皋的黑塌菜因塌地生長而出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時期,當時的如皋縣誌有過文字記載。就外形而言,它和南通市區常見的菊花黑菜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 靖遠娃們,你家的鹹菜、酸菜都醃好了嗎?
    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年一度醃酸菜和鹹菜的時候了。要說,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真是無窮無盡的,比如靖遠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關於醃酸菜和鹹菜的方法,真是解決了以前冬天吃菜不便的問題。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冬天各種新鮮蔬菜應有盡有,但我們仍離不開那本色本味的靖遠鹹韭菜、醬丁子、酸白菜的味道!
  • 米飯、麵條、饅頭熱量大比拼,答案出意料!
    米飯麵條大饅頭,「南北之爭」一直都沒斷過。但我們關注的可不僅僅是米飯好吃還是麵條好吃,過年吃湯圓還是吃餃子。我們關注的是:「米飯胖人還是麵條胖人?」「湯圓更肥還是餃子更肥?」好,今天我們就來給南北方的胖友們來個米麵pk大戰!
  • 0廚藝也能做的新年元氣菜,懶人最愛!
    懶 人 雞 蛋 餅早上起不來?教你做一個5分鐘懶人快手雞蛋餅,噴香四溢,元氣滿滿! 快 手  醃 菜粥做好了,再來些配粥小菜,簡單易做,懶人廚渣都可以完成,脆爽可口,解膩助消化,千萬別錯過了~有葷有素又有湯,直接蓋在米飯上,快速+好吃+容易,美味又營養~
  • 民間傳聞:千萬不要吃夾生飯,因為那不是給活人吃的
    那就是千萬不要吃夾生的飯,因為那是陰間飯。我有一個朋友,他是福建永定人,有一次專程來廈門找我喝酒聊天。為了等他我中午飯也沒吃,心裡盤算著晚上好好搓一頓。一直等到下午四點多的時候,我的這位朋友才姍姍來遲。等他到的時候,我的肚子早已經餓得咕咕直叫。於是便被我拉去吃飯。原本是想請他去吃燒烤,順便整點啤酒,兩個人聊聊天,但這位朋友說天還還比較早,先吃點墊墊肚子,晚上再去喝酒。
  • [鄉愁] 山村處處菜花黃 勒把菜花醃醃菜
    勒菜花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媽媽告訴我勒菜花有四不勒:一不勒花骨朵,油菜開花節節高,上開花下授粉,來年才有菜油吃;二不勒開謝的,開謝的品質不好,吃起口感較差;三不勒苗小的、長勢差的,因為費工費時;四不勒大黑油菜花,只勒土生土長的小黃油菜花,醃酸醃菜只有用小黃油菜花醃出來,才有她那獨特的酸酸甜甜清脆饞人的口感,其它油菜花無法與之相比。
  • 李昌鈺博士:「如皋」兩個字,深深地流淌在我的血液裡面
    眾所周知李昌鈺博士有很多身份華人神探、當代福爾摩斯國際刑偵鑑識專家但對於他來說最驕傲的一個身份就是江蘇如皋人李博士特意帶上子女和家人一起祭拜母親李王岸佛女士以及先夫人宋妙娟女士李王岸佛女士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一位很好的教育家她的言傳身教影響了李博士的一生母親生前一直都跟我們說如皋話
  • 如皋首家麥當勞要開業啦!
    該店系麥當勞如皋首店,選址吾悅廣場,也是看中了其目前人流相對穩定,但要跟深耕多年的肯德基競爭,麥當勞還是得多開幾家才有本錢叫板。    該店如期開業後,如皋將湊齊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德克士幾大洋(式)品牌,這在江北縣級市中看,還是相當給力的。   有ETC要說洋快餐是垃圾食品,而且大城市到處都是,宣傳這個?你得瑟個啥。    你才得瑟呢,你全家都得瑟。    要說口味,吃本地的老爐燒餅跟蟹黃包不好嗎?
  • 五百多斤大白菜被偷,找到已成醃白菜
    杭州錢塘新區下沙派出所 高警官:「你的遭遇,我很同情你,但是沒辦法,公事公辦,我要對得起我身上穿的這身警服,每個人讓我網開一面,我這警察還當不當了。(你饒恕阿姨一下吧)我沒辦法饒恕你,我跟你說了,我是執法人,執法執法,我是拿給你看的。」
  • 菜脯蝦仁炒飯:平安是福
    我們這種人,連洗髮水的牌子都不高興換。天天一樣才最可貴,熟悉的煩惱已不是煩惱。——亦舒《樂未央》經歷了,才明白生活生活沉悶最可貴,平安是福。這幾天,先是自己病了,一個普通的感冒,生生把自己折磨成氣管炎,接著家裡又出了點事,雖然最後化危為安,但七魂已不見六魄。人的潛能在危機來臨的時候都可以無限激發。但事情相對穩定的時候,才發現精力已無限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