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貞與榮耀無關,陋習使人權蒙羞

2021-02-23 樂天行動派

在摩洛哥Meknes市附近,一位被鄰居聲稱「受神靈庇佑」的老婦人正在為女孩們進行「處女檢查」,她說:「我肩負著巨大的責任,因為童貞是一種榮譽。」

 

接受檢查的娜娜(Nana Buthelezi)認為:「處女檢查證明了我是一個完整的女人。」檢查後緊接著的是慶典歌舞和莊嚴儀式,年長的婦人述說這樣的檢查如何給女人帶來尊嚴,如何不讓男人看輕自己。

 

諾瑪(Nomalanga)也生活在這樣一個「談性色變」的家庭當中,她說:「從小到大,我就被教育不要輕易和男性接觸,因為處女是家庭的驕傲。」

 

但,如聯合聲明所說,這種檢查是對人權的違反和嚴重的性別歧視,正是因為社會存在著「童貞是一種榮譽」這樣的偏見,婦女的權益甚至人身安全一再受到傷害。

 

在阿富汗,婚前性行為被認為是道德犯罪,若女子還未嫁人就發生了性行為,除了會被斥為「淫蕩」和「敗壞門風」,還可能被定罪入獄,更加聳人聽聞的是,她們可能會被親友以清掃門戶為由,暗中殺害,並美其名曰「榮譽殺人」。女性甚至會因為和男子同行而被迫接受「處女檢查」,一旦遭遇了檢查,不論通過與否,女孩都會成為家族的恥辱。

 

於是,許多女性由於荒唐的理由被迫接受檢查而後被捕入獄,那是另一個噩夢的開始。當地法律規定,沒有通過處女檢查的婦女最多可被監禁三個月,然而,很多人被關在監獄裡長達一年半,卻無人問津,甚至多數女性遭受到監獄工作人員的性侵犯。

 

哪怕她們能夠安然無恙地走出監獄,加諸於她們身上的「罪行」與恥辱汙名,永遠也揮之不去,出獄重獲自由,對她們來說既是天堂也是地獄,陰影將終身與她們相伴。

 

2018年3月,因未通過「處女檢查」而入獄的17歲少女巴哈拉雖然渴望被釋放,卻更害怕獄外等待著她的東西,她說:「我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重新融入社會,重新過上正常的生活,我在這裡的經歷損害了我家人的聲譽,而且我真的很擔心即使我是受害者,但一旦我出去,我的父親可能還是會殺了我。任何人都不應該經歷我所經歷的一切。」

 

害怕被指責不是處女的恐懼,一直瀰漫在阿富汗的整個社會中。

相關焦點

  • 日本推出「殺死童貞的服裝」的畫法指南引起爭議
    人人都知道什麼是「童貞」,那麼,你知道什麼叫「殺死童貞的服裝」嗎?
  • 人權組織:鍾萬學判囚顯示‧「印尼宗教包容倒退」
    鍾萬學罪成入獄,有人權組織視鍾萬學案為印尼宗教包容性的倒退,質疑印尼未來改革之路能否延續。
  • 殺死處男童貞服解禁!╮( ̄▽ ̄)╭
    <閱毒>Y-170417東瀛畫師欺我童貞無力,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看片自嘆息,安得童貞殺。。
  • 蒙羞之旅:人不可貌相
    《蒙羞之旅》講述了梅根在參加重要面試的前一晚意外丟了手機、錢包、汽車,只好想盡辦法用各種方式趕到面試地點的故事。
  • 中國富二代攜小女友雪梨醉駕飆車案,令家族蒙羞!
    今天,雪梨的一個法庭獲悉,這名男子的行為給他的家族蒙羞。據悉,19歲的張自辰(Zichen Zhang,音譯)和他18歲的女友達思雨(Siyu Da,音譯)是在去年12月29日的凌晨被逮住超速行駛的。在警方發現其超速後,這名男子和警方玩起了追擊戰。最終警方攔截下了他的車子,根據測試,張的血液酒精讀數為0.117,隨後他被警方拘捕。
  • 世界人權日
    近日,在世界人權日來臨之際,發生了一件重大的新聞事件。澳大利亞軍方公布了一份遲來的調查報告,報告中描述了一種讓人震驚的「殺人練習」,披露了澳軍特種部隊在阿富汗戰爭期間殺害無辜平民,甚至對兩名兒童進行割喉的種種罪行。這則新聞不由的讓我們腦海中響起了警鐘,讓我們不得不意識到人權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設立了世界人權日嗎?以及對人權有多少了解呢?
  • 國際人權日
    國際人權日,也叫做世界人權日,時間在每年的12月10日,這是為紀念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而設立的紀念日。今天,小安就帶大家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人權相關的知識!人權,是指一個應享受的人身自由和各種民主權利,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合乎人權的對待。
  • 王秀梅:人權博物館漫談
    2010年在人權博物館領域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隸屬於利物浦國家博物館的利物浦奴隸制博物館發起協調建立「國際人權博物館聯合會」。其成員主要包括:加拿大人權博物館、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美國非洲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國家博物館的、英國利物浦博物館、南非反對大屠殺和種族滅絕基金會等。
  • 【世界人權日】六項人權基本內容,你知道嗎?
    人類吸取了這慘痛的歷史經驗教訓過後,為了避免這樣的悲慘歷史重演,通過聯合國在1948年12月10日發表《世界人權宣言》。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人權宣言》是聯合國大會在沒有任何國家反對情況下通過的。為了紀念這個重大的日子,聯合國把通過《世界人權宣言》的日子(也就是1948年12月10日)定名為"世界人權日"。
  • 加拿大人權博物館,一館看懂東西方人權差異
    在馬尼託巴省(Manitoba)的溫尼伯(Winnipeg)市中心,坐落著加拿大人權博物館
  • 「她未婚懷孕 家人蒙羞」 19歲弟殺姊棄屍
    達拉斯市郊的小鎮殖民地鎮(The Colony)一名青年承認殺死了他的懷孕後期的姊姊,警方23日表示,19歲的艾雷瓦多(Eduardo Arevalo)最初告訴家人,說姊姊是自殺,但後來警方通過監視錄影發現他是嫌疑人,艾雷瓦多才坦承是他殺害的,表示他的姊姊使家人蒙羞
  • 「美式人權」,虛偽!
    中國人權研究會26日發表《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的虛偽》一文,揭露美國長期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及其反映的「美式人權」的嚴重虛偽性
  • 呵,人權組織
    根據報導此事的西方媒體的說法,「大赦國際」等人權組織目前都已經譴責了日本政府處死麻原彰晃的做法,稱他的死「不會帶來正義」。大赦國際的一名日本籍成員還進一步表示:「雖然正義需要有人為惡行負責,但正義也同時會尊重每一個人的人權」。
  • 舊視線 | 物往: 權力與榮耀——紋章
    身份即榮耀,榮耀即權力。紋章體系的發展壯大,其實也是循了米德爾頓家的心理脈絡,希望碌碌庸眾能夠看一眼紋章就知道「我是誰」。有趣的是,紋章的誕生,卻與好大喜功無關,說到底只是因為軍火商們壟斷經營,不得已而為之。回到獅心王理查時代——第三次十字軍東徵的阿爾蘇夫戰役中,因為屬下士兵配備了全身鎖子甲,成功抵禦了敵方大批弓箭手的遠程密集攻勢。
  • 法國《人權宣言》講了什麼
    1789年8月26日,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人權宣言》)。該宣言後來被用來作1791年憲法的前言。
  • 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
    《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是美國國會通過的一項法律,該法律主要針對犯有嚴重侵害人權或有貪腐行為的外國官員,國會授權總統及行政部門可以必要的方式對這些外國官員實施制裁
  • 聯合國:應重視朝鮮人權議題
    人權組織一直以來持續針對2018-19年度北韓會談中並未討論人權問題表示不滿,該會談集中討論的是消除朝鮮的核武器,改善平壤與華盛頓和首爾的關係。聯合國駐首爾人權辦公室的高級專員辦事處星期二發表報告說:「人權問題迄今尚未納入這一議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包括婦女)的聲音並不存在於會議之中。」
  • 耿爽說的人權「教師爺」,英語怎麼說?
    問:第74屆聯合國大會17日舉行全會,選舉出包括委內瑞拉在內的14個人權理事會新成員。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中國和俄羅斯投票將委內瑞拉送進了人權理事會,這是一場鬧劇。人權理事會成員中包括一些人權狀況很惡劣的國家,這是美國2018年退出人權理事會的原因之一。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抗爭與變革---加拿大人權博物館
    經過14年漫長的籌建工作後,加拿大人權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For Human Rights, CMHR)將於這周六(9月20
  • 黑命關天基金會獲瑞典人權獎
    (法新社斯德哥爾摩29日電) 非裔人士維權運動「黑命關天」帶起國際民權風潮,黑命關天全球網絡基金會(Black Lives Matter Global Network Foundation)今天獲得瑞典歐洛夫.帕爾梅人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