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的巴格馬蒂河(Bagmati River)被信奉印度教的信徒稱之為「生死河」。河的一邊是送往極樂世界的焚屍場,而它的對岸卻是錯落有致的求子拜佛塔。該河最後匯入恆河,故又被尊為聖河。
建於公園5世紀的帕斯帕提那神廟(Pashupatinath Temple)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只是非印度佛徒不得入內。神廟外是著名的六座火葬臺。位於上遊的兩座為皇親國戚專用。佛徒們(只限男性)在生命旦夕之時,便會踏入白色建築,在那裡靜靜地等待,直到離世而去。在他們的裸體被放置焚屍爐之前,他們的雙腳被洗得乾乾淨淨,以便前往西方樂土。他們的兒子將在其焚化臺邊靜候四天四夜,之後將骨灰撒入河中。除此之外,一年內,守孝者仍需白服孝身,蓄髮留須。他們相信通過這種火葬儀式,逝者的靈魂將脫離軀體,通向輪迴之路。
與尼泊爾比鄰的印度人,一生之中至少來此地一次,在白色佛塔之前,求神保佑子嗣繁衍昌盛。
苦行僧(Sadhu)是印度盛行的修練方式。他們蓬頭垢面、衣不遮體,帶著象徵溼婆神的三叉杖,邊走邊吟誦古經文。他們常用普通人難以忍受的方式,來鍛鍊其忍耐力和禁慾。面對我們的鏡頭,這位苦行僧依舊泰然自若,從容淡定。與之相對的猴子也像是在思索生與死的意義。
來這裡的信徒會對廟塔裡的各種神像進行祈拜,尤其對面朝喜馬拉雅山方向的陰陽生殖器推崇備至。
圓柱和圓盤分別代表溼婆神及其妻子的生殖器。信徒們會將帶來的牛奶從上澆下,流向喜馬拉雅山方向,以求新生,子嗣綿延。巴格馬蒂河岸兩邊就是這樣,逝者的靈魂將隨縷縷青煙升往河對岸的另一世界,詮釋著「死亡不過是重生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