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文小灰。昨天我們講到了武東,今天我們順著公路向北,講講復興的故事。
射洪有個「牛啃土」,大家都是知道的。
牛啃土是復興的別稱,大家也是知道的。但是牛啃土究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多復興本地的人也不知道。久而久之,居然很多人認為牛啃土是「復興很窮,牛都餓得吃土」的意思。
這些年聽了很多關於牛啃土的各種解釋,總覺得地名被曲解不是什麼好事,況且,還是有復興人為此鳴不平,既不承認大家的說法,卻也說不清楚「牛啃土」的意思。
於是,今天我們來講個故事,為牛啃土正名。
沒有鹽,生活就難以為繼,為了弄到食鹽,可以翻山越嶺,可以不畏艱險。當時,距離復興最近的鹽場在武東的馬家溝。很早開始,復興周邊的鄉民就養成了徒步前往武東換取井鹽的習慣。而井鹽交易的方式也極為簡單:武東的井鹽生產需要大量的燃料,但鹽場周邊木柴奇缺,有時候還要從外縣大量調運。而復興缺鹽,卻有不少的木柴。大約在400年前,復興人發起了射洪歷史上「以柴換鹽」的壯舉。復興的先輩們來回步行至少四五十餘裡,肩扛背挑,翻越射洪最高的山脈,用砍下的木柴,換回生活所需的食鹽。在漫長的換鹽生活中,不僅鑄就了復興人堅毅不屈的品質,還為這裡成為射洪北部最大的鄉鎮,奠定了基礎。而關於牛啃土的故事,把這篇文章發給朋友們看看。
你的隨手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