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熱點】中國吃肉加劇全球氣候問題?中國網友:老雙標了

2021-02-27 English with Jasmine

來源:Times

 一篇題為《中國如何能通過從菜單上撤下肉類來改變世界》的文章發表於當地時間1月22日,文章以人造肉和素食在中國的流行為切入點,講述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植物蛋白革命」。

Recently, Time Magazine published an article that has aroused wide public concern.

最近,《時代》雜誌發表了一篇引起公眾廣泛關注的文章。

With the popularity of artificial meat and vegetarianism in China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article explains that China is experiencing a "vegetable protein revolution".

文章以人造肉和素食主義在中國的流行為出發點,闡述了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植物蛋白革命」。

But as in rapidly modernizing societies everywhere, today's Chinese are embracing healthier lifestyles.

但就像世界各地迅速現代化的社會一樣,現在的中國人正在接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Some of China's richest entrepreneurs positioned themselves at the vanguard of breakthrough technology slated to receive huge state backing, such as solar panels, mobile payments and electric vehicles.

中國一些最富有的企業家將自己定位於突破性技術的先鋒,這些技術將得到政府的巨大支持,比如太陽能電池板、行動支付和電動汽車。

China came by its love of meat only recently; in the 1960s, the average Chinese person consumed less than 5 kg of meat annually.

中國對肉類的熱愛是最近才開始的;20世紀60年代,中國人平均每年消費的肉類不足5公斤。

But as in comes soared following Deng Xiaoping's market-driven "reform and opening" of the late 1970s, consumption rose to 20 kg per capita by the late 1980s and has now reached 63 kg.

但隨著上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推行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開放」後,中國肉類消費量飆升,到了80年代末,人均消費量升至20公斤,如今已達到63公斤。

Today, China consumes 28% of the world's meat, including half of all pork.

如今,中國消費了全球28%的肉類,其中豬肉佔了一半。

Culturally, the Chinese are perhaps better placed to embrace plant-based protein than Americans indoctrinated by a powerful meat lobby and a founding myth built around cowboys and beef ranches.

從文化上講,中國人可能比美國人更適合接受植物性蛋白質,因為美國人受到強大的肉類遊說團體和圍繞牛仔和牛牧場的創始神話的灌輸。

(Even so, many Americans are fast changing their eating habits; alternative milks like soy, oat and almond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1% of the overall

US market a decade ago.Now it's 12% and growing.)

(即便如此,許多美國人正在迅速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十年前,大豆奶、燕麥奶和杏仁奶等替代奶在美國市場的份額還不到1%。現在已經達到12%,而且還在增長。)

Western media's double standard in reporting on China has not stopped.

Especially during the pandemic, if China and the West report on the same

topic, China will be slammed.

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如果中國和西方報導同一話題,中國將受到猛烈抨擊。



微信公眾號:English With Jasmine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在線英語學習盡在English With Jasmine !!!

本站提供的學習文本、音頻、視頻等內容,僅供英語學習參考之用,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序言 中國大視野:國際熱點問題透視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授權 獨家連載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正處在力量重新組合的重大轉折期。各種矛盾、利益交織在一起,相互劇烈碰撞,不斷擦出火花,導致國際熱點問題層出不窮。 其中,老問題持續發酵。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阿富汗問題、索馬利亞海盜問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問題繼續演化,尚看不到馬上得到解決的前景。儘管伊朗新總統魯哈尼就任後顯示出與美國改善關係並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願望,但伊美交惡已久,解凍需要時日。而朝鮮核問題則連鬆動的跡象都未出現。阿富汗問題雖已進入美軍撤離階段,但前景更是撲朔迷離。索馬利亞海盜氣焰有所收斂,但離徹底消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聯合國氣候大會日顯「中國力量」
    今年2017年會議議程主要是各國就《巴黎氣候協議》的實施機制和和方案表達各自的觀點和建議,並不會形成決議。2018年的會是一個大年,將會就《巴黎氣候協議》的落實問題形成一些決議。據我個人觀察,國家自主貢獻(NDC,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更新問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盤點(Stocktaking)問題、資金機制問題是2017年氣候大會討論的熱點問題,也是落實《巴黎氣候協議》的核心問題。中國在今年氣候大會中的表現是非常有建設性的,一方面表達了中國在上述核心議題上的觀點,也積極推動了各方形成共識。
  • 聯合國安理會就氣候變化問題舉行高級別會議
    #聯合國安理會#今天在輪值主席國、英國首相詹森的主持下,就#氣候變化#與和平和安全問題舉行了高級別辯論。
  • 世界資源研究所分享2018全球五大環境熱點
    全球環境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於1月26日在北京舉辦「生態文明新時代中國經濟轉型的全球意義:2018全球熱點觀察」研討活動,邀請清華大學、環保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世界銀行等部委和機構的知名中外專家學者共同交流中國經濟轉型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與影響,並展望和探討2018年全球與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熱點議題。
  • 澳洲兔子開始吃肉了?澳大利亞人有危險,中國網友:我們也瑟瑟發抖....
    兔子也開始吃肉了!許多人或許還會比較疑惑,雖然聽過兔子急了還咬人這句俗語,但是兔子吃肉畢竟還是十分罕見的。除了震驚,不少人馬上就聯想到了澳大利亞人民的危險,畢竟澳大利亞的兔子一直都是全球數量最多的。但現在由於佩爾斯博士的可怕發現——兔子其實是會吃肉的。那麼不少人都開始擔心起澳大利亞人民了,畢竟全國兩千多萬的人口對上幾十億的會吃肉的兔子。
  • 全球多地「缺氣少電」,中國需務實推進能源轉型
    隨著冬季來臨,中國一些地方出現供電缺口,全國進入了電力緊平衡時期。總的來看,能源緊張與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演變、全球範圍內氣候異常變化、新舊能源切換導致區域失衡三大因素有關。一是疫情持續、病毒變異,一些國家抗疫不力,導致產業鏈、供應鏈受阻,原有的全球分工格局被打破。
  • 國際政治英語全球氣候治理模式轉變及中國的貢獻
    國際社會需要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邏輯就在於,氣候變化對全球及各國的利益均會造成重大影響,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總體而言利大於弊。採取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最終會實現中長期內各國福利水平的共同改善,其結果要遠好於延誤行動或者行動不力而導致全球俱損,也好於僅有部分國家採取行動時全球行動力度仍然不足且利益分配格局可能出現重大偏頗的後果。首先,在長期氣候目標上達成了基本共識,維護了各方的政治底線。
  • 【熱點】中國電信發展野心:布局全球,「再造一個中國電信」!
    在HCC2015(華為雲計算大會)期間,中國電信國際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小鋒與華為雲計算產品線總裁任志鵬,向記者分享了中國電信的雲計算服務走向全球的過程,以及對雲業務的預見。 雲業務還將解決中資企業出國的「痛點」。
  • 環保風投激增,中國投資的下一個風口?
    根據美國清潔技術集團的數據,2019年,投資者向氣候相關技術投入了創紀錄的360億美元,其中一半的投資流向了北美的創業公司。中國佔了15%至30%(視如何界定產業而定),歐洲佔15%。投資綠色能源前景廣闊,機會巨大,不過漫長的等待加上未經驗證的技術也讓許多風險投資人望而卻步。投資獲利和保護地球能否同時實現?
  • 推特刪除中國帳號,打擊言論自由搞雙標?
    推特刪除中國帳號,打擊言論自由搞雙標?作者:轅固小生 最近,美國社交媒體巨頭推特公司公然宣布刪除超過17萬個與中國「國家當局相關」的帳號,指稱這些帳號用於散播有關新冠肺炎疫情、香港局勢等問題的虛假信息。
  • 「中國-美國加州氣候變化合作邊會」在巴黎會議中國角舉行
    12月7日下午,由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美國加州政府聯合舉辦的「中國-美國加州氣候變化合作邊會」在巴黎會議「中國角」召開,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
  • 綠色能源會是中國的下一個投資風口嗎?
    根據美國清潔技術集團的數據,2019年,投資者向氣候相關技術投入了創紀錄的360億美元,其中一半的投資流向了北美的創業公司。中國佔了15%至30%(視如何界定產業而定),歐洲佔15%。投資綠色能源前景廣闊,機會巨大,不過漫長的等待加上未經驗證的技術也讓許多風險投資人望而卻步。投資獲利和保護地球能否同時實現?
  • 比爾·蓋茨:美國面臨與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合作的「棘手」任務
    拜登政府已經將氣候變化作為與中國關係的關鍵部分,美國總統氣候特使約翰·克裡(John Kerry)公開批評中國的減排措施不夠充分
  • 全球氣候變暖七大衝擊 人類生存惡化
    全球暖化將影響糧食安全。
  • 氣候變暖導致中國空氣汙染加劇丨Smog in China Linked to Climate Change
    霧霾可能還要在中國徘徊一段時間,因為冰冠在不斷融化。A study published March 15th in Science Advances links China’s haze pollution to climate change.3月15號在先進科學雜誌上發布的一項研究將中國的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聯繫到了一起。
  • 必和必拓攜手中國寶武應對氣候變化
    11月6日,必和必拓與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籤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計劃投資3500萬美元,共享互通低碳減排技術知識,旨在共同應對全球鋼鐵產業所面臨的氣候變化挑戰。雙方還將以中國寶武的生產基地為依託,就在鋼鐵行業應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開展研究。 必和必拓執行長韓慕睿(Mike Henry)表示:必和必拓將與中國寶武在利用低碳燃料如高爐氫氣噴吹以及其他低碳技術領域開展合作,支持中國寶武和鋼鐵行業的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
  • 巴黎氣候協議,中國擔責更多
    巴黎氣候協議中國擔責更多 從1992
  •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研究:中國第一,佔全球41%
    巴黎的氣候保護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全球平均氣溫繼續上升,只有採取嚴厲措施,才有可能將漲幅限制在1.5度。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加。
  • 「美國馳名雙標」的背後,暴露出什麼?
    席捲美國已經一周的反種族歧視抗議, 表達了「黑人命也是命」的血淚訴求,也見證了一出「大型雙標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