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佛中醫"↑關注佛山市中醫院微信訂閱號
2015年7月31日,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骨科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脊柱內鏡學組召開工作會議,來自海峽兩岸的9名業內新秀經投票成為該學組委員。佛山市中醫院脊柱專科(骨一科)曹正霖博士順利成為該學會的新增委員之一。至此,該學組委員達到59人。
在學組主任委員侯樹勳教授主持下,這9名站在學組「門外」、熱衷於脊柱微創技術研究和應用的醫生逐一上臺亮相,經過推薦人介紹後,他們接受了「門內」同行的問詢。最後,這9位申請人均獲得2/3以上學組成員的投票認可,如願成為學組新晉成員。
8月1日,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促進會骨科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及脊柱疾病防治學組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院長陳仲強教授,以及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促進會骨科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脊柱疾病防治學組常務副主任委員、湘雅二醫院脊柱外科主任呂國華教授為新增委員頒發證書。他們是:
陳建民:醫學博士、臺灣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微創及內視鏡脊柱手術中心主任。
曹正霖:醫學博士、廣東佛山市中醫院脊柱外科主任、主任醫師。
黃儀鴻:醫學博士、臺灣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部部主任、部定助理教授。
何志敏:醫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南院骨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鹿洪輝:醫學博士、武警北京市總隊第三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李順:浙江省人民醫院疼痛科主任、副主任醫師。
吳昊:醫學碩士、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葉春平:浙江省金華市人民醫院脊柱微創中心負責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張海龍:醫學博士、上海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與會組成員合影)
暑假以來,佛山市中醫院脊柱專科已經收治了20例手術糾正脊柱側彎的患者。未成年人的脊柱側彎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青少年的特發性側彎,而另一類是先天性脊柱側彎,先天性的脊柱側彎多數在學齡前就會進行手術糾正。特發性脊柱側彎較多發生在13-16歲青少年身上,一般都是由家長發現的,比如走路時肩膀明顯的一高一低,彎腰時背部彎曲的位置與常人不同等。
曹正霖介紹,輕度的脊柱側彎只需要進行觀察便可,而中度的就需要戴支具糾正,至於重度的脊柱側彎就需要進行手術糾正。目前,特發性脊柱側彎還沒有找到明確的誘因,因此,家長在平時要多觀察孩子的脊柱是否有變形的跡象,及時帶孩子就醫。
骨一科(脊柱外科)主任,醫學博士,骨傷科主任醫師,脊柱外科專家,SICOT中國委員會廣東省分會常委,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
長期從事脊柱外科工作,經驗豐富;擅長診治頸椎病、頸椎管狹窄、脊柱側彎、脊柱後凸、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脊柱骨折、脊柱腫瘤、頑固性頸肩痛和腰背痛等病損;熟練掌握各種寰樞椎、頸椎、胸椎和腰椎等手術,包括難度較大的枕頸部經口前路減壓內固定術、後路環樞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齒狀突螺釘內固定術、側前方入路頸椎減壓內固定術、胸骨劈開前路上胸椎減壓內固定術、後路頸胸腰椎減壓內固定術、動態內固定術、脊柱腫瘤囊外切除術、脊柱側彎前後路矯形術、脊柱畸形截骨矯形術、椎體成形術和後凸成形術等;獲省部級成果獎6項,獲國家專利2項,獲研究基金5項,編寫著作2部,發表論文30餘篇。
開診時間:周2、4上午(脊柱專科)
開診地點:1號樓1樓 骨科診室18
親,覺得文章實用請別忘了轉發和點讚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