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後男生救同伴溺亡,是法定義務還是見義勇為?

2020-12-23 新京報

▲影視劇截圖。圖文無關。

文|劉昌松

飲酒後男生救同伴溺亡,算見義勇為嗎?

據紅星新聞報導,一年前,河南清豐年僅18歲的王某威與另四名同伴一起飲酒,酒後其中一人下河抓魚遇險,王某威當即連衣服也未脫即下水施救,但不幸雙雙遇難。家人認為王某威的救人行為是見義勇為,向當地提出了申請。

近日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向王某威的家人送達了書面回復,稱王某威的行為是履行了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王某威家人表示不能接受,準備向濮陽市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提出覆核申請。

乍看起來,當地相關部門據此將王某威的救助行為定性為履行法定義務,似乎有據可依。

在此之前,就有不少「共同飲酒發生意外同飲者擔責」的案例。這背後連著的法律問題是,同行人對於共同飲酒人的人身安全,有提醒、勸阻、通知、輔助、照顧、護送等義務。考慮到此事涉及兩個因素,一是「酒後」,二是「同伴」也即朋友,這難免成為認定見義勇為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問題是,同飲者酒後需照顧同伴的義務,跟捨命下河救人的義務不能混為一談。

當地有關方面在陳述不構成見義勇為理由時,使用了「5人之間相互形成了對彼此的安全保障義務」之用語。但這可能將同飲者之間的輔助性保障義務同《侵權責任法》第37條規定的公共場所管理人應盡的「安全保障義務」混淆了。

在此事中,不能將救人者的角色跟公共遊泳池管理人等同。在公共遊泳場,顧客潛泳時抽搐沉水,管理人應履行積極救助的安全保障義務;若其救生員因為打盹、玩手機等未發現、未救助,遊泳顧客溺亡了,遊泳池管理人或要承擔100%的侵權責任,若救生員救助時自己因此身亡了,也構不成見義勇為。

但在本事件中,飲酒者都是成年人,下水者對飲酒後下河抓魚有危險應有認知,飲酒後決意下水出現死亡後果,自己對其死亡應承擔主要責任。如果其他同飲者未勸阻其下水,在其遇到危險時又未積極救助而出現溺亡,可能要承擔佔比很小的民事賠償責任。

這類責任對應的,是《侵權責任法》中的一般過錯責任,過錯大責任大,過錯小責任小,可能只是10%不到,這跟公共遊泳池管理人對顧客溺亡未盡到救助責任不可比擬。

進一步而言,在同飲者下河出現生命危險時,王某威來不及脫衣,即奮不顧身地下河救人,這契合見義勇為立法定義的「在災害事故時勇於救助的行為」。他的行為就在履行法定義務和見義勇為的道德義務之間,產生了重合之處。

事實上,近年來,類似的事件並不少見。每當此類事件發生,圍繞著「救人者是否應該被認定為見義勇為」,輿論往往會陷入情理與法治如何達到更好統一的討論中。

但就該案而言,有些常識應被重申:見義勇為認定,得在權利義務關係上細細釐清,若法定義務有限,而個人救助行為遠超出應盡的義務,呈現出了高尚性,那該鼓勵的就得鼓勵。

此事上,當地也釋放出了不少善意,表示「對其行為表示肯定和同情,已與鄉政府和縣民政部門溝通,後期將對其家庭進行慰問」。眼下救人者的家屬也提出覆核申請,希望這份善意被延續下去,也承接起輿論「好人有好報」的期許。

□劉昌松(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律師)

編輯:陳靜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張彥君

相關焦點

  • 男生聚會飲酒後救溺水同伴死亡,是法定義務還是見義勇為?
    一年前,年僅18歲的王某威與同伴一起飲酒,此後王某威為救溺水同伴不幸身亡。家人認為王某威的救人行為是見義勇為,向當地提出了申請。12月14日,王某威的哥哥王某超收到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的書面回復,稱其弟弟的行為是履行了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我不能接受這個認定。」
  • 河南18歲男生聚會飲酒後救溺水同伴死亡,是法定義務還是見義勇為?
    一年前,年僅18歲的王某威與同伴一起飲酒,此後王某威為救溺水同伴不幸身亡。家人認為王某威的救人行為是見義勇為,向當地提出了申請。 12月14日,王某威的哥哥王某超收到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的書面回復,稱其弟弟的行為是履行了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我不能接受這個認定。」
  • 男生酒後救溺水同伴死亡,官方:屬履行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
    紅星新聞12月21日消息,一年前,年僅18歲的王某威與同伴一起飲酒,此後王某威為救溺水同伴不幸身亡。家人認為王某威的救人行為是見義勇為,向當地提出了申請。12月14日,王某威的哥哥王某超收到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的書面回復,稱其弟弟的行為是履行了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我不能接受這個認定。」
  • 大學生酒後救溺水同伴身亡 被認定為履行法定義務,不是見義勇為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王姝/文  12月17日,王亞超連夜趕回老家清豐縣,拿到一份決定書:不予確認王亞威的行為屬於見義勇為行為。2019年7月,王亞超的弟弟王亞威為救溺水同伴身亡後,他開始為弟弟申請見義勇為;一年半後,他拿到了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出具的這份決定。
  • 同樣是為勇救同伴而遇難 為何一個是見義勇為一個卻是法定義務
    在經歷了近兩年的奔波後,河南濮陽的王亞超終於拿到了一紙來自官方的書面認定書。然而,這份認定書卻讓他充滿了迷惑和不安。2019年7月,王亞超的弟弟王亞威為救溺水同伴身亡後,他開始為弟弟申請見義勇為。但直到今年12月17日,才最終由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出具了書面認定書。認定書的內容和之前清豐縣公安局政治處的答覆基本一致。該認定書顯示,「五人飲酒後相約去抓魚,應當預見可能發生危害生命安全的危險存在,五人之間相互形成了對彼此的安全保障的義務」,因此,「王亞威的行為雖值得肯定,但屬於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不符合見義勇為的規定」。
  • 共飲人救人身亡是在履行「法定義務」而非見義勇為?|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於立生一年前,年僅18歲的王某威與同伴一起飲酒,之後他為救溺水同伴不幸身亡。該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拒絕認定王某威見義勇為的理由,說是他跳水救人是在履行法定義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現代社會,每個成年人都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自我負責,在共同飲酒問題上,原則上也是如此。
  • 共飲人救人身亡是在履行「法定義務」而非見義勇為? | 長城評論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於立生  一年前,年僅18歲的王某威與同伴一起飲酒,之後他為救溺水同伴不幸身亡。家人為他的救人行為申報見義勇為,12月14日,收到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的書面回復,稱他的行為是履行了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
  • 救助共同飲酒人怎麼不是見義勇為
    篤 鮮二人一同飲酒,一人酒醉後下河摸魚溺水,同伴為救人而溺亡,是不是見義勇為?河南濮陽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以救人是履行法定義務為由給出了否定回復,受到輿論質疑。共同飲酒人之間負有提醒、勸阻、通知,以及扶助、照顧、護送等注意義務,已經通過諸多新聞事件逐漸為公眾所熟悉。
  • 見死不救算犯罪,下列人員具有法定救人義務
    小胡因為不會遊泳大聲呼救,小馬等人看到後直接揚長而去,小胡最終不幸溺亡。派出所在查明小胡死因後,將小馬等人拘留。那麼小馬見死不救的行為,算不算犯罪呢?(以上內容,根據真實案例改編,僅作普法使用。)【解析】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見死不救並不違反法律,一般都是道德上譴責,為什麼小馬等人會被拘留呢?
  • 來論|多名警察「目送」輕生女孩溺亡,讓警徽蒙羞
    而在女孩突然轉身躍入水中後,幾名警務人員卻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立即展開施救,似乎一直處於一種「懵圈」「不知所措」狀態,即使終於決定施救,仍顯得十分遲緩、猶疑、畏縮,僅是「幾位民警相互攙扶嘗試下水救人」,甚至「為首的民警進入到水沒到腰處決定返回」。而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女孩身影肉眼已不可見」……這也就是說,若相關警務人員能更及時積極堅決施救,女孩溺亡悲劇,其實原本是完全可以避免、也不難避免的。
  • 兒子救人溺亡被認定意外事件,父親奔波7年為兒正名 法院終審判定...
    黃利強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兒子去世後,他在場鎮上趕集時,偶然聽到事發地附近村民說,當天其實是小孩子(劉福萬)先落水,大孩子(黃磊)下水去救,最後發生雙雙溺亡的悲劇。而在兒子溺亡後,黃利強曾去殯儀館看過兒子的遺體。「他一隻手向上呈託舉的情況,另一隻手在胸前,與同樣溺水死亡的劉福萬的姿態不一樣。」
  • 兒子救人溺亡被認定意外,父親奔波7年為兒正名:見義勇為
    2013年夏天,17歲的黃磊救人溺亡後,因現場唯一目擊證人說法前後不一,相關部門認為黃磊溺亡屬於意外事件,不符合「見義勇為」申報條件。但,黃利強一直沒有放棄為兒子正名。今年10月,在經過多次訴訟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令廣安當地政府部門在判決生效之日起60日內,作出確認黃磊的行為屬於見義勇為的行政行為(紅星新聞曾報導:兒子救人溺亡被認定意外事件,父親奔波7年為兒正名 法院終審判定「見義勇為」)。
  • 以案釋法 | 小夥酒後溺水身亡,同伴被其家人起訴索賠109萬
    雖然他喊了鄰居來救,但好友還是不幸溺水身亡。事發後,好友的父母將小龍吿到了法院,要求賠各項損失109萬元。近日,崑山法院審理了此案。在這個過程中,他沒有盡到注意、照顧和提醒的義務,致使小武醉酒後落水;3.小龍在小武落水後未履行及時施救義務,導致小吳溺亡,給家人造成極大傷害。在法庭上,小龍提交相關證據:1.出具兩人聊天記錄,表明是小武主動提出借宿和喝酒的要求;2.小龍在公安機關的詢問筆錄中表示,喝酒也是小武要求的,事發當天,小龍未曾飲酒並多次勸小武別再喝了,但小武很快喝完了一瓶酒。
  • 17歲兒子救人溺亡,父親奔波7年拿到「見義勇為」表彰決定書
    2013年夏天,17歲的黃磊救人溺亡後,因現場唯一目擊證人說法前後不一,相關部門認為黃磊溺亡屬於意外事件,不符合「見義勇為」申報條件。但,黃利強一直沒有放棄為兒子正名。今年10月,在經過多次訴訟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令廣安當地政府部門在判決生效之日起60日內,作出確認黃磊的行為屬於見義勇為的行政行為(紅星新聞曾報導:兒子救人溺亡被認定意外事件,父親奔波7年為兒正名 法院終審判定「見義勇為」)。↑黃利強拿著兒子的遺照現在,兒子的「見義勇為」終於得到官方確認和表彰。
  • 四川少年救人溺亡七年後被嘉獎見義勇為,家屬:終於為他正名
    為證明兒子黃磊系見義勇為溺亡,四川省廣安市民黃利強堅持7年向有關部門反映,甚至和當地政府對簿公堂。近期,他終於收到了廣安區人民政府《關於對黃磊見義勇為予以表彰獎勵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認定黃磊符合見義勇為的主體資格、應當認定見義勇為,並獎勵1萬元。廣安區人民政府《關於對黃磊見義勇為予以表彰獎勵的決定》。
  • 河南:17歲少年見義勇為,卻被學校退學,並逮捕拘留21天之久
    其實從法律上講,男生沒做錯。對於救下女同學一事,這是《民法典》規定的見義勇為;對於反擊對方,將對方打傷一事,這是《刑法》上的正當防衛。1.根據《民法典》第183條規定,見義勇為的定義就是「為保護他人民事權益而自己受到損害」。
  • 17歲兒子救人溺亡 父親奔波七年為兒正名,終於拿到「見義勇為...
    2013年夏天,17歲的黃磊救人溺亡後,因現場唯一目擊證人說法前後不一,相關部門認為黃磊溺亡屬於意外事件,不符合「見義勇為」申報條件。但,黃利強一直沒有放棄為兒子正名。今年10月,在經過多次訴訟後,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令廣安當地政府部門在判決生效之日起60日內,作出確認黃磊的行為屬於見義勇為的行政行為(紅星新聞曾報導:兒子救人溺亡被認定意外事件,父親奔波7年為兒正名 法院終審判定「見義勇為」)。
  • 陝西一男子飲酒後溺亡,家屬向共飲者索賠遭拒:離開時他很清醒
    男子飲酒後離奇失蹤,半月後屍體現身河道內,經鑑定為生前溺水身亡,男子家屬遂以飲酒過量失足落水而死追究其好友侵權責任,那麼,好友應該擔責賠償嗎?趙某死後,對其家屬打擊很大,家屬們認為,趙某生前曾與孔某一起飲酒,趙某的死肯定是與孔某飲酒過量有關,孔某應當對趙某的死亡承擔賠償責任。趙某家屬在多次找到孔某要求賠償,趙某母親還到孔某門店前進行吵鬧索賠,經當地派出所處警後才將其帶離。因與孔某協商賠償無果,趙某家屬將孔某告上了法庭。
  • 輕生的人,誰也沒有冒著生命危險去救的義務
    無論被輿論棒殺,還是被革職處分,都好過失去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不會再來,珍惜生命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義務。因為生命雖然屬於每個人,但生命的背後至少有自己的父母,有的還有自己的愛人、孩子,我們不僅要為自己活著,同樣要為你背後的父母、愛人、孩子好好地活著。有一句話叫做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你永遠也救不活一個一心尋死的人。
  • 13歲男孩不幸溺亡……媽媽崩潰:我孩子是個好孩子
    近日一位13歲男孩救起落水的同伴隨後幫其撿鞋不慎滑入水中溺亡此事讓無數網友心痛不已相關話題衝上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