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算犯罪,下列人員具有法定救人義務

2021-01-12 法律智囊團

【案例】

小胡借了小馬一筆錢,兩人約定一年之後還,可是小胡一拖再拖,以種種理由不肯還錢。小馬實在忍無可忍,就喊上兩個朋友去討債,在路上恰好遇到了小胡。小胡看到小馬帶著人來討債,扭頭就往村外跑,最後無路可走跳到了河裡。

小胡因為不會遊泳大聲呼救,小馬等人看到後直接揚長而去,小胡最終不幸溺亡。

派出所在查明小胡死因後,將小馬等人拘留。那麼小馬見死不救的行為,算不算犯罪呢?

(以上內容,根據真實案例改編,僅作普法使用。)

【解析】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見死不救並不違反法律,一般都是道德上譴責,為什麼小馬等人會被拘留呢?

在我國刑法理論上,有一種不作為的犯罪,當你有法律上防止他人死亡的義務時,有能力防止他人死亡,卻不採取措施,就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例如:

1、法定義務:警察有保護人民財產、人身安全的義務。如果看到犯罪不制止,涉嫌犯罪。父母有救助子女的義務,如果不救助,就涉嫌犯罪。

2、職務義務:因為職務或者義務需要履行的義務。醫生有救助病人的義務。

3、先行行為造成他人的危險狀態存在。比如交通肇事,就有救人的義務。

結合本期案例,小馬的行為屬於上述第3種情況,涉嫌刑事犯罪。如果說小馬從河邊路過,發現小胡掉到河中,小馬沒有救助導致小胡死亡,就不屬於犯罪。如果小馬把小胡追到河裡,有能力救助卻不救助,就涉嫌不作為的犯罪。

您對今天的話題有什麼看法,歡迎關注+評論!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法在身邊】見死不救到底是不是犯罪?
    那見死不救構成犯罪嗎?        我國《刑法》中並沒有與「見死不救」相對應的罪名。見死不救是不是犯罪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在刑法理論中,有一種不作為形式的犯罪,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負有法定義務而拒絕履行,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因此,見死不救若構成犯罪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行為人負有某種積極行為的義務,這是構成犯罪的不作為的前提。
  • 共飲人救人身亡是在履行「法定義務」而非見義勇為?|長城評論
    該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拒絕認定王某威見義勇為的理由,說是他跳水救人是在履行法定義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現代社會,每個成年人都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自我負責,在共同飲酒問題上,原則上也是如此。也就是說,對於這第四種情況,其他共飲人的相互保全義務,到勸阻、阻攔即止。王某威的同伴,酒後還要下水抓魚,結果溺亡,正對應這第四種情況。那麼,王某威勸阻、阻攔了沒有?他沒有下水抓魚,先一直都在岸上,生前遺物手機中保留的視頻信息證明,他對同伴下水抓魚的動議是表示反對的,說明勸阻過了。所以,他已儘自身義務,不再額外負有必須捨生忘死跳水救人的法定義務。
  • 共飲人救人身亡是在履行「法定義務」而非見義勇為? | 長城評論
    家人為他的救人行為申報見義勇為,12月14日,收到河南省清豐縣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的書面回復,稱他的行為是履行了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日前,王某威的哥哥王某超表示:不能接受這個認定,準備向濮陽市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提出申請覆核。(12月21日紅星新聞)
  • 同樣是為勇救同伴而遇難 為何一個是見義勇為一個卻是法定義務
    該認定書顯示,「五人飲酒後相約去抓魚,應當預見可能發生危害生命安全的危險存在,五人之間相互形成了對彼此的安全保障的義務」,因此,「王亞威的行為雖值得肯定,但屬於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不符合見義勇為的規定」。就是說,「王亞威作為共同飲酒人,下水救人是在履行應當履行的共同保障義務。
  • 男生聚會飲酒後救溺水同伴死亡,是法定義務還是見義勇為?
    「派出所的工作人員說,當天我弟弟五人在一起喝酒,屬於相約合意的民事活動。對於共同飲酒人的人身安全,以自我防護為主,其他人的義務保障為輔,義務同行人有提醒、勸阻、通知、輔助、照顧、護送等義務。」王某超回憶說,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其弟弟作為共同飲酒人,下水救人是在履行應當履行的共同保障義務。屬於具有法定義務的救助行為,並非概念裡稱見義勇為要求的非法定義務或職責。
  • 男生酒後救溺水同伴死亡,官方:屬履行法定義務不構成見義勇為
    「派出所的工作人員說,當天我弟弟五人在一起喝酒,屬於相約合意的民事活動。對於共同飲酒人的人身安全,以自我防護為主,其他人的義務保障為輔,義務同行人有提醒、勸阻、通知、輔助、照顧、護送等義務。」王某超回憶說,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其弟弟作為共同飲酒人,下水救人是在履行應當履行的共同保障義務。屬於具有法定義務的救助行為,並非概念裡稱見義勇為要求的非法定義務或職責。
  • 河南18歲男生聚會飲酒後救溺水同伴死亡,是法定義務還是見義勇為?
    「派出所的工作人員說,當天我弟弟五人在一起喝酒,屬於相約合意的民事活動。對於共同飲酒人的人身安全,以自我防護為主,其他人的義務保障為輔,義務同行人有提醒、勸阻、通知、輔助、照顧、護送等義務。」 王某超回憶說,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其弟弟作為共同飲酒人,下水救人是在履行應當履行的共同保障義務。屬於具有法定義務的救助行為,並非概念裡稱見義勇為要求的非法定義務或職責。
  • 飲酒後男生救同伴溺亡,是法定義務還是見義勇為?
    文|劉昌松飲酒後男生救同伴溺亡,算見義勇為嗎?據紅星新聞報導,一年前,河南清豐年僅18歲的王某威與另四名同伴一起飲酒,酒後其中一人下河抓魚遇險,王某威當即連衣服也未脫即下水施救,但不幸雙雙遇難。家人認為王某威的救人行為是見義勇為,向當地提出了申請。
  • 致人處於危險境地後見死不救構成故意殺人罪|法律參考
    法院採納了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1.五被告人的行為構成刑法上的不作為。本案定性的關鍵在於陳某等人先前追打李某的行為在法律上產生了對李某處於危險狀態時的救助義務。刑法上的不作為是以行為人負有某種特定義務為前提的,只有行為人負有某種特定義務,並且是在能履行的情況下而不履行這種特定義務造成了或可能造成一定損害結果時,才能成為負刑事責任的根據。一
  • 女生在他們眼皮子底下跳河死亡,卻見死不救,可能已涉嫌違法了!
    女生在他們眼皮子底下跳河死亡,卻見死不救,可能已涉嫌違法了!12月4日,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一名女生跳河自殺的視頻,迅速爆紅網絡。隨後,幾位民警相互攙扶嘗試下水救人,為首的民警進入到水沒到腰處決定返回。據悉,跳水女孩今年17歲,在望江高中讀高二,3日因個人原因向學校請假回家。當天,有群眾看到該女孩在事發地點附近徘徊了一個小時。女孩被撈上岸後,送往望江縣中醫院搶救,但不幸人已身亡。
  • 【法庭】協助執行不可兒戲,法定義務須履行
    【法庭】協助執行不可兒戲,法定義務須履行 2020-12-23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案說法】撫養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
    【以案說法】撫養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 2020-12-23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漁民說江上救人不吉利,但我不能見死不救!大瀝「救人哥」再次獲嘉許!
    12月25日下午,在黃岐大橋有一女子跳橋輕生,旁邊的豪聯龍舟隊隊長陳永強與隊友黎永輝立即手扒快艇救人。今天下午,南海區文明辦和大瀝鎮文明辦來到岐豪聯龍舟隊訓練基地慰問陳永強和黎永輝,為他們頒發見義勇為證書及慰問金。大瀝龍舟隊隊長救人!這新聞9月不是發過了嗎?(戳回顧☞)《黃金三分鐘!大瀝龍舟隊隊長勇救輕生跳珠江女子!》
  • 發布|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檢察院犯罪嫌疑人申繼東等人強迫交易案...
    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檢察機關應當對下列事項聽取你及你的訴訟代理人的意見:(1)涉嫌的犯罪事實、罪名及適用的法律規定;(2)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等從寬處罰的建議;(3)認罪認罰後案件審理適用的程序;(4)其他需要聽取意見的事項。
  • 最高院「九民紀要」確認 受託人的主要義務是法定義務
    因此,該「九民紀要」將會對未來的營業信託審判實踐和信託法原理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最重要的是,「九民紀要」的引言中正確地指出了受託人的義務主要是法定義務,這對於清除司法實踐中就信託糾紛只適用《合同法》而忽視《信託法》的錯誤做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法定不認為是犯罪的24種情形匯總
    第九條 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實施盜竊行為未超過三次,盜竊數額雖已達到「數額較大」標準,但案發後能如實供述全部盜竊事實並積極退贓,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一)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二)在共同盜竊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或者被脅迫;(
  • 大學生酒後救溺水同伴身亡 被認定為履行法定義務,不是見義勇為
    (王亞超對記者說,這裡就是他的弟弟王亞威救人溺亡的現場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沈翔/圖)  2019年7月10日,河南工業科技學校學生王亞威和四名同伴飯後相約去河溝抓魚。  10月10日,猛獁新聞·東方今報曾以《大學生酒後為救溺水同伴身亡,救助行為是法定義務還是見義勇為?》報導此事,受到社會關注。不少網友表示:「見義勇為應廣義理解」、「以救人為目的,雙方又沒有血緣關係,應該認定為見義勇為」。採訪中,清豐縣公安局政治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正在成立見義勇為評定委員會,屆時將依法為其提供書面認定。
  • 服兵役是適齡公民的基本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三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義務依照本法的規定服兵役。第六十一條有服務兵役義務的公民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強制其履行兵役義務,並可以處罰款;(一)拒絕、逃避兵役登記和體格檢查的;(二)應徵公民拒絕、逃避徵集的;(三)預備役人員拒絕、逃避參加軍事訓練和執行軍事勤務的。
  • 目擊者講述女生在警察注視下溺亡:圍觀者先跳水救人
    施救視頻中,女孩開始站在離岸邊不遠的河中,水差不多沒過她的膝蓋,數位著制服警務人員到場處置。其中兩人站在岸邊,疑似勸解女孩上岸,突然女子轉身一躍,全身沒入水中。警務人員相互攙扶嘗試下水救人,其中一人進入到水沒到腰處決定返回。隨後,一名光頭男子跳入水中嘗試施救,但女孩已沒於水中,隨後又有人扔了繩子繼續搭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