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故宮在硝煙中倖存了下來,它離不開這裡的72口水井。在中國,古建築多為木結構,尤其是殿宇,房屋連成一片,一旦發生火災,藉助於風勢,迅速蔓延,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失。而且故宮建了600年,9千多間房子從未大面積過火,到處都是井水。有關這幾口井,流傳著許多故事,最有名的是珍妃井。在出逃前,慈禧將一直和她作對的珍妃投井,一年後打撈上來,埋葬在地下。而且據說,在這次逃亡之前,投入井裡的不僅是珍妃,還有大量無法帶走的金銀珠寶。所有這些都是真的嗎?
清末皇室是一個跑步團體。每次列強入侵,都不是站在民眾前面,而是正當的逃兵。那時的清王朝統治已岌岌可危,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閉關自守,殘缺不全,都被西方侵略者看穿了。1860年春,鹹豐十年,英法聯軍再次入侵。膽小如鼠的鹹豐皇帝見了面,不是像康熙那樣迎戰敵人,而是以木蘭秋之名奔向熱河行宮。
#《萬園之園》中的圓明園在這場戰爭中也遭到了破壞,無數的文物或者被毀,或者流落海外,但仍然有大量的寶藏沒有歸還。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海戰使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更使列強都看到了大清國的無能,這樣一個無能但富裕的大清國,無疑是列強眼中的肥肉。從西方國家那裡瓜分,攫取最大的利益,使所有的西方國家把目光投向這個曾經強大的東方大國。
光緒皇帝希望通過變法來保全自己的性命,卻觸動了慈禧等保守派的利益,一場皇權之爭就此拉開帷幕。光緒改革失敗後被囚禁在瀛臺,慈禧獨攬大權,為了對付洋人,她利用義和團的威勢,對洋人大肆攻擊。於是,以保護僑民為藉口,洋人開始調遣軍隊,並把戰艦開到天津附近。19世紀6月6日,侵華戰爭爆發,清軍節節敗退,與洋人幾乎打得不可開交。
#八月十四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翌日,慈禧準備帶光緒及皇后等人逃走。在逃亡之前,她處死了一直支持光緒變法、不遵祖制的珍妃,把年幼的珍妃埋進井裡。把她帶不走的珠寶都藏起來,據說,那些珠寶都藏在井底。但即便如此,仍然流失了不少珍貴文物。由愛國人士何鴻燊博士前幾年拍攝的送回家的十二獸首也在這次劫難中遺失了。
而且井底之蛙的那些寶藏還沒有被考古發現,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當時宮廷裡的人不敢打撈。儘管當時的皇權雖已逐漸衰弱,但清代對宮女太監的嚴格管束制度依然存在。在宮中私自盜竊財物,將面臨極刑處罰。所以,沒有必要為了無謂的財富而冒險冒險。
慈禧回京後也曾派人打撈。國王曾下過詔書,要求把被搶得的寶物全部交給國家。宮裡眾也不敢再私下打撈,能留在井裡的想必都是最難打撈的大大小小的東西了。由於沒有專業的設備,打撈的難度很大。
到了那個時候,人們都非常相信神鬼的話。大家都以為珍妃是冤死的,她最後投入的水井也充滿了怨氣,宮人相信珍妃的靈魂會留在原處。有關珍妃井的奇譚故事也不了了之。宮中的人都不敢走近這口井,唯恐惹起冤魂,害死自己的性命。
而且最重要的是,珍妃井,井口狹窄,大人們都要把手放進去。即使曾有寶物入井,在打撈珍妃時也要把它們取出來。歸根結底,最初投寶的目的是為了保住這些東西,不丟。而且入井難度的增加也增加了打撈作業的難度。
#假如井底真有寶物,就讓它們安然入睡吧,這些寶物見證了大清王朝的興衰,見證了世界桑田的巨大變化,即使掉進井裡,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