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山水田園孟浩然,一生白衣的莊園主

2020-12-18 梧桐樹邊羽

欲評其詩,先識其人。斷其時日,了其心境。

孟浩然是個大地主。相對於崇拜他的李白(翰林供奉),忘年至交王維(尚書右丞),他就是個白身。因為一直沒有出仕,生活又沒有什麼壓力,所以他的作品很少涉及到家國命運,仕途輾轉,頂多就是一些不仕的小情緒。孟浩然的詩以五言古詩居多,詩風則清淡自然,主要表達隱居閒適、羈旅愁思。

作為唐朝著名的田園詩代表詩人,他和王維後期寫歸隱詩的心境是不同的。王維官當得大,安史之亂中被迫出仕偽政權,平亂後本來是要殺頭的,他自己在監獄裡連絕命詩都寫好了,後來被赦免,官至右丞。經過磨難,看破生死,所以王維後期專喜佛道,得了「詩佛」的稱號。

孟浩然雖然也是歸隱,但他就是個莊園主。他筆下的田園風光和其他歸隱官員不同,他不託物言志,他就是純粹的喜歡。所以,他寫出來的田園詩乾淨,野趣,但是和陶淵明那些人的比起來,又顯得有些膚淺。人家淡泊名利是放下了,浩然兄是沒得到過,自然的淡泊。

但是盛唐之時,科舉昌行,天下文人,以出仕為昂揚的夢想。孟浩然才情極高,怎麼會不想經緯天地?但是一次科舉落第,他便放棄了,走上了幹謁的路。丞相張九齡極為看中他的才情,被貶到荊州,孟浩然寫了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一首標準五律,我們用原來講過的截取法來讀懂它。去掉中間兩聯,剩下一首絕句: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首聯寫景,八月的洞庭湖啊,湖水滿滿,波瀾不興。「涵虛」,水中倒映的天空,「太清」,天空,這就是水天一色。

尾聯呢?我就坐在這裡看別人釣魚,但是我自己沒工具啊,只能羨慕別人。

這是什麼意思?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我們上一講講了李白的《靜夜思》。學術界大多認為他是在公元726年,那一年的秋天來到揚州,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靜夜思》。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何當共讀香芸帙,最是詩情畫意時。」喜馬拉雅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讀一生不可錯過的唯美詩詞。我們上一講講了李白的《靜夜思》。
  •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唐詩三百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 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鑑賞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分,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幹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平接。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
  • 古詩文學習085:八年級下冊,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注釋①選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孟浩然(689—740),襄陽(今屬湖北)人,唐代詩人。張丞相,指張九齡(678—740),唐玄宗時為相。②〔涵虛〕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虛,天空。③〔混太清〕與天空渾然一體。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朗讀+知識點+圖文+習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注釋⑴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宰相。(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運用動態描寫寫洞庭湖美景的千古名句是:氣蒸雲夢澤, 波撼嶽陽城。(2)詩中表明詩人想投身仕途而又無人舉薦的詩句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 一日一誦: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解讀版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 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有《孟浩然集》。【背景】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 737 ),一代名相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孟浩然寫給他的。孟浩然雖然隱居山林,但從未徹底放棄做官。這一年他四十九歲,寫這首詩的目的是希望張丞相引薦自己。
  • 孟浩然求職:一個田園詩人的仕途之旅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並稱為「王孟」,他的許多詩篇膾炙人口,比如《春曉》(春眠不覺曉)、《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等等。在古代,但凡是山水田園詩人,大都有做一名隱士的傾向。比如最早的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就曾主動辭去縣令不做,去當一名「採菊東籬下」的隱士。不過孔子講「學而優則仕」,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古代文人們,骨子還是有一種「治國平天下」的衝動。孟浩然也不例外。
  • 「田園詩人」王維與孟浩然:詩中有山水,何處不田園
    王維與孟浩然同為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代表,後人稱之為「王孟」。二人詩風相近,志向相似,遂引為知己。 王維上京時,孟浩然就寫到: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 孟浩然:一個不甘做隱士的田園詩人,這首詩便是他最真實的心態
    我們知道,孟浩然同王維一樣,是著名的田園詩人。不同的是,王維的一生基本都是在朝廷中做官,亦或半仕半隱,而孟浩然,則是終生布衣,從沒在朝廷中任過職。實際上,孟浩然並非只想做一個田園詩人,他在早年也是有仕途之心,渴望在朝廷上有一番作為。
  • 一個是李白偶像,一個是李白粉絲,同寫洞庭湖,誰更勝一籌
    不過,李白的名氣也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不斷累積的,在年輕的時候,李白也曾崇拜過不少詩人,孟浩然,就是他的偶像,在《贈孟浩然》,他直言不諱的說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孟浩然代表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名浩,浩然是他的字。
  • 孟浩然:李白一生難得佩服的人
    但是,李白對孟浩然極為崇拜,曾作數詩贈年長自己十二歲的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是《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他一開口就說「吾愛孟夫子」,這話說得多麼坦率,多麼真誠!
  • 性愛山水喜泛舟的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創作的先行者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
  • 孟浩然的這首名詩,表面上是描寫洞庭湖的美景,實則另有一番意思
    孟浩然,是唐代一位著名詩人。他的一生,似乎都處於矛盾之中,一邊渴望進入官場來為國奉獻自己的力量,但無奈仕途不順,最終只能歸隱田園。但在早期,他還是一位有著一腔熱血想報效祖國的人,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就彰顯了他滿腔的熱情。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原文及翻譯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 孟浩然:任性一生的富二代
    但終其一生未曾謀到一官半職的,只有一人。 李白和王維是同年出生、又相差一年去世,兩人在生前都在長安待過,但兩人從未在詩中提及過對方。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偶像。 這個神一般的男人,雖然在政壇上沒有作為,但卻贏得了一個時代詩人們的推崇。他就是詩仙李白的偏愛---孟浩然。01孟浩然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純粹。
  • 四大山水田園詩人,王孟韋柳,四種風格誰能打動你?
    到唐朝,山水田園派詩歌更加成熟,我們常說王維、孟浩然是唐朝山水田園詩歌的代表人物,其實不然,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詩人,中晚唐時期,又有韋應物、柳宗元接過了接力棒,繼續將山水田園詩派發揚光大。這四位偉大的詩人,同屬山水田園派,彼此之間又有何異同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