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劇《都挺好》中,蘇明玉和柳青都是公司的銷售經理。
蘇明玉比柳青能力更強、業績更好、職業素質更高,但她卻常被蒙總批評指責,甚至被罵越來越蠢。但最後被提升為總經理。可是我們很少看到蒙總大罵柳青的鏡頭。為什麼呢?
在現實職場中,也有類似場景,某某同事經常被領導罵,卻步步高升。讓你甚至都「懷疑人生」,難道被罵得多還升職得快嗎?
看過《都挺好》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蒙總並不打算重用柳青,在蒙總眼裡,罵柳青沒有任何意義。可見老闆對並不看重的員工,連罵都懶得罵。蒙總更器重蘇明玉,所以他竭力栽培明玉。明玉做事果斷自我,有些事情難免考慮不全面,數次被蒙總大罵。正是在蒙總的不斷指點中,明玉才能不斷提升,最後被提升為公司總經理。
要有識別「真罵」還是「假罵」的金睛火眼。
職場中,領導有權罵下屬。有些領導比較情緒化,把罵人當成口頭禪,「出口成髒」;有些領導是情商頗高,即使罵人也言辭優美。作為下屬,需要有識別領導是「真罵」還是「假罵」的智慧,才能有的放矢的混跡職場。
「真罵」的典型特徵:
不分場合、劈頭蓋臉的罵;
沒有重點、隨機發揮的罵;
只罵不提點,罵完沒下文。
「假罵」的典型特徵:
場合分明,公開場合不大罵;
重點分明,很有針對性的罵;
邊罵邊指導,在罵中解決問題。
沒有識別的智慧,被罵得多,積壓的負面情緒也越多;負面情緒越多,越不敢面對領導;越不敢面對領導,就越會被領導邊緣化,最終的結局可能是碌碌無為、可能是消極怠工、可能是淘汰出局。
具備識別的智慧,就會在「被罵」中學習、精進,越來越精進,被罵得也越少,和領導的默契也越好。能力精進、抗壓力強,職場競爭力就不言而喻了。
被「真罵」要懂得彌補。
領導和下屬相處是需要磨合期的,特別是磨合初期,由於能力、性格、處世風格等互相不了解,被「真罵」是無可避免的。被真罵,肯定不是好事,但還有機會,假如領導不想罵你,即是對你放棄了。
被「真罵」後,最佳的彌補思路是:
分析被罵原因:是領導管理風格還是自身工作表現不力?
因為領導管理風格被罵,那應該學習察言觀色的技巧和領導溝通技巧,不往領導槍口上撞;
因為自身工作表現不力,那應該著重提升工作技能,舉一反三,不犯同類錯誤。
最後一步是主動和領導溝通,將改正後的成果呈現給領導,徵求其意見。給領導「孺子可教」的心理感受。
被「假罵」要懂得感恩。
識別出領導是「假罵」,應該竊喜但不得欣喜於色,因為這是一種善意的激勵。因為假罵並不等於肯定,而是考察、栽培。作為下屬,需要心領神會,用實際的行動、突出的業績表示感恩。
其次,要用謙卑的心態仔細聆聽教誨,善於改正。在體育競技場上,我們經常看到這種場景,場上運動員戰術執行不到位,場邊教練「大哄大叫」的罵,既能讓運動員鎮靜、又能起到激勵的效果。如果運動員心領神會、及時醒悟,往往能扭轉戰局。
巧用「曝光效益」,被罵才有價值。
心理學有個「曝光效益」,是指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把這種只要經常出現就能增加喜歡程度的現象叫做曝光效應。
在領導眼前曝光度高的下屬,領導當然對其熟悉,從心理上會認為更可控。所以,當有崗位空缺、晉升機會時,曝光度高的員工將會成為優先考慮對象。《都挺好》中的蘇明玉、《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和珅,都是在領導面前曝光度極高,從而平步青雲、步步高升的。
如何巧用「曝光效應」呢?
一、控制曝光頻率。
曝光的方式有很多種,被罵、被贊,常與領導同行、相處,都是曝光,不宜太頻繁也不宜太疏遠,領導也需要私人時間、私人空間。《鬼谷子·內楗第三》中,「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的論述,就是提醒我們要控制距離、控制曝光頻率。
二、抓住曝光時機。
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在恰當的位置。比如:在緊張、激烈、快節奏的籃球比賽中,能及時補位、及時佔位的球員,就能有更多控球的機會、更多投籃的機會。觀眾眼中的焦點是籃球,球在哪位球員手上,那位球員就是焦點。
職場也是如此,當一個項目、一個空缺崗位出現時,領導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合適的負責人。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在領導剛好有需要的時候,剛好在領導面前曝光,即使不是最合適的,也能贏得先機。
三、敢於毛遂自薦。
我們常說「機會總青睞有準備的人」,然而,有準備的人那麼多,有機會也不一定是你的。所以,敢於毛遂自薦,才能有更多機會。經常被罵、經常曝光,已經積累了很多和領導磨合的經驗、抗壓的經驗,那麼,當機會來臨,敢於毛遂自薦,爭取機會。最好的結果可能一飛沖天,最壞的也不過是「再次被罵」。
我們瞬間發現:那傢伙天天被領導罵,反而升職了?其實並不奇怪。因為他具備了識別「真罵」和「假罵」的火眼金睛,並且能因勢利導,巧妙利用被罵產生的「曝光效應」,贏得升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