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百面相"——香川照之

2021-02-10 南財大管工院

香川照之(かがわてるゆき,Kagawa Teruyuki),1965年12月7日生於日本東京都,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社會心理學系,日本演員。

香川照之最初並沒有成為演員的打算,但因為雙親是演員,而且也沒有其它特別想要做的事而最終成為演員。20多歲時因為不是太想繼續做演員,所以在拍攝電影《內衣教父》時被導演鹿島勤NG了100次。但從那之後,香川開始正視自己的演員角色。

1989年,香川照之在大河劇《春日局》飾演小早川秀秋,自此以演員身份出道。

1994年,參演取材於日本偵探小說家江戶川亂步的神秘「經歷」的偵探片《亂步謎案》。同年,參演由崔洋一執導的動作劇情片《犬奔》。

1998年,與岸部一德合作主演了由中島哲也執導的《美好的星期天》。

2000年,出演由姜文執導的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戰爭喜劇片《鬼子來了》,飾演日本兵花屋小三郎。

2002年,在大河劇《利家與松》中飾演豐臣秀吉。

2004年,香川照之與郭曉冬合作主演愛情片《暖》,飾演放鴨子的啞巴,獲得第1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同年,出演了晨間小說連續劇《天花》。

2006年,在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電影《地海戰記》中,香川照之首次挑戰了配音演員的工作。

2009年,參演由中德合作的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歷史戰爭片《拉貝日記》,飾演昭和天皇的叔父朝香宮鳩彥親王(南京大屠殺元兇)。同年,約翰·拉貝的孫子湯瑪斯·拉貝在電影製作紀念設立的「拉貝和平獎」中,將香川照之納入獲獎者名單。

2013年,出演由福澤克雄執導的日劇《半澤直樹》,飾演東京總行常務董事大和田常務

2014年,與木村拓哉合作時代劇《宮本武藏》,扮演武藏的恩師僧侶澤庵和尚。

2015年,香川照之與西島俊秀五度合作出演由黑澤清執導的犯罪心理片《Creepy》。同年,與西島秀俊、真木陽子聯袂主演改編自逢坂剛所著同名小說的犯罪劇《MOZU~百舌吶喊的夜晚~》,飾演警視廳搜查一課警部補;11月與伊藤淳史主演的電視劇《MOZU外傳:大杉偵探事務所》播出。

2020年,出演堺雅人主演的電視劇《半澤直樹2》。

香川照之出身於演藝世家,父親是歌舞伎藝人三代目市川猿之助;母親是前寶冢歌劇團雪組首席娘役,後成為演員的浜木綿子;祖父是歌舞伎藝人三代目市川段四郎;祖母是女演員高杉早苗;叔父是歌舞伎藝人四代目市川段四郎;姨母是原寶冢歌劇團47期的浜由理子 。

香川照之的父親原名為喜熨鬥政彥,母親原名為香川阿都子,雙親在1968年離婚,香川照之跟著母親生活,故隨母親姓。浜木綿子一邊養育香川照之一邊繼續從事演藝工作。

香川照之自從父母離婚後,父子兩多年來都沒有聯絡。香川照之25歲時想要見父親,還被父親說「你不是我兒子」,兩人關係一直到長男證明誕生後,才漸漸開始破冰恢復交流。2011年父子冰凍40年的關係終於解凍,香川照之繼承老爸市川猿之助的衣缽,成為歌舞伎第九代傳人,名號市川中車,轉戰歌舞伎界 。

2004年1月16日,香川照之的長子政明出生。

2017年12月,與妻子經過2年左右的離婚調解,最終達成離婚。

興趣愛好:

香川照之是狂熱的拳擊迷,成名之前,在《拳擊雜誌》(棒球雜誌社)上連載《香川照之的熱病思考法》。在最後一期,香川照之提到因為苦於收集相關的新聞資料,最終放棄了該欄目。

在少年時代,曾觀看過具志堅用高(世界拳擊協會次次最輕量級冠軍)的比賽,日本國內的拳擊訊息不用說了,還郵購外國的比賽錄影帶、專業拳擊雜誌進行狂熱的研究。

香川照之豐富的表情演技被紛紛受到網友「顏藝超過了半澤」、「百面相」、「誰都無法模仿」。雖然在節目裡,香川照之總是很活潑、有點吵的感覺,但拍戲時回到休息室,就會變得很安靜,很紳士,整個反差很大,常常我在旁邊看了,都會緊張得心跳不停。

                                            ——新浪網娛樂

在近距離觀看香川先生的演技是一種享受」,「在日本能一人扮演兩個人格的,只有香川先生了 。

 ——堺雅人

香川照之總能在配角的位置發揮出超過主角光輝的演技和存在感,是日本演藝圈是不可多得的,。香川照之一也是個敬業的演員,並且富有人格魅力,很有包容力,扮演角色總是駕輕就熟。平時則和臺前幕後的人有說有笑,非常了不起 。

——西島秀俊

用文字記錄生活

用心靈定格瞬間

願你的列表中 有這樣一個公共號

寂寂無聲 卻汩汩肆流

南財管工院

常伴你身 永隨你心

學生會QQ|3123538836

分團委QQ|2354099436

相關焦點

  •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開篇語,談一談太極拳的"道"與"術"
    先來捋一捋"道"與術的關係。古人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陰"和合就成了"太極"。所以說:太極,道也!「道」,可理解為真理、規律、本原;「術」是什麼呢?是方法、手段、技藝。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如果你認可的話,太極拳必然有其獨特的"方法、手段和技藝"。這就是說:太極拳有"道",與"術"兩個元素,二者皆有了無限的探求空間。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胸腰摺疊":脊椎之動見細微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椎運動)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椎"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椎的豎直,使胸與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身軀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網上有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但另一方面,胸椎又是身軀上最為靈活且柔韌的部位。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二(腿部分解)
    兩腿之間當然有虛實之分,任何時候實胯託虛胯,實腿控虛腿,這是兩腿組合的問題,放在以後討論。當兩腳著地時,將足部看作為組合的一節。這時前端為腳趾,後端為腳跟。關於腳底一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叫"五趾抓地",另一種說法叫"放鬆貼地",前一種說法是要抵抗轉體給腳底帶來的轉向慣性,後者卻是在談一個理想的結果。那麼如何才能在實踐中有效呢?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但是大約是2002年我和大師有一次碰面,我曾諮詢大師關於"膝蓋疼痛"的問題,大師的回答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四個人膝蓋都不好"。注意那時還沒有人攻擊陳拳大師的膝蓋問題。我當時對上邊那句話的理解是:"要想有功夫,"膝蓋疼"的代價應該是免不了的吧!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三"太極拳名家陳鑫的書裡寫到:"擊首尾動精神貫,擊尾首動脈絡通。當中一擊首尾動,上下四旁扣如弓"。上下之弓應指身體之弓,四旁之弓是指"兩臂弓"和"兩腿弓",今天我們先就"兩臂弓"和"兩腿弓"做點深入討論。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六什麼是腰?肋骨以下,臀部以上稱為腰。什麼是胯,通常人們認為盆骨即為胯。楊吳太極拳強調"腰為主宰",而陳式太極拳認為"胯"為人體最大的關節群,非常強調旋胯、轉胯、調胯的作用,趙堡太極拳甚至強調"以胯代手"。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新化王爺山巜梅山武術傳承人》"霹靂金剛"陳雄志
    陳雄志~素有霹靂金剛美稱,《梅山武術傳承人》,出生於"武術之鄉"的一個武術世家。爺爺陳嶽維,原邵陽地區第一鏢師;父親陳漢華,曾經帶領鵝塘武術隊參加全國第三屆全運會,在首都北京獲得"中華民族共和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本人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各級各類武術比賽獲獎,弟子遍布全國各地。             兩臂活如扇,法由手中出
  • 大洪泉邊光腚孩——"童年憶事"之十二
    神頭的美妙之處在於多泉多水。白楊河流經此地匯入孝婦河,靈泉、雪浪泉、大洪泉等泉水也由此噴湧而出,更增添了神頭的秀美靈動之景色。在博山要說有山有水有靈光的風水寶地,神頭首屈一指。特別是兒時更是山青水秀,噴湧的泉水和奔流的河水不僅給神頭帶來了神妙靈秀之氣,更是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樂園。
  • 太極拳"腰為主宰"的內涵探秘
    以前的老電影裡常出現一句話"部隊轉移了!"你看,"轉"、"移"二字一組合,就可以涵蓋了一個十分複雜的運動形式。具體到我們的身體來,"移"是胯的工作,"轉"是腰的職責。且無論身體是否處在"移"的狀態,上體上肢都可能在完成一件工作時驅使"腰"不停地左右轉動。"腰"何止辛勞,"腰"之功勞更在於它繞軸左復右旋而產生的穩定性。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 【雲間漫談】有感"元旦書紅"
    感悟柳亞子"元旦書紅萬事吉"的詩句之意,以為貼在牆上的元旦書紅,與貼在門上的春聯較之,前者因非對聯,故沒有上下聯字數相同、內容相稱、平仄相反的要求,只須在紅紙上書寫"新歲大吉"、"萬福攸同","家運亨通,青雲直上,得意春風",或"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等內容便是元旦書紅,但兩者之間又有著文脈相承、形式接近、訴求如一的異曲同工之妙。
  • 宗大師偈頌"穆則瑪"之略釋潤心甘露
    宗大師偈頌"穆則瑪"之略釋潤心甘露          班字爾慈智加措一、略談此頌的來歷    "穆則瑪"是宗大師所有祈請文當中最主要、最殊勝的祈請文,意思是無緣大悲贊。其實這首偈頌的作者也就是宗大師本人。此頌本來是宗大師獻給自己的上師無等仁達瓦尊者。
  • "腰為主宰"是如何實現的?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四(腰錐運動)腰錐五節為脊錐上最粗壯的錐節,我們在此將五節腰椎看作個一個骨節整體,它自然弧形前弓,也稱腰弓。人體的這一段為中段。水平方向有帶脈環繞,前部儲有大小腸等密實器官,在內氣的支持下,"丹田"這部分甚至可徑得起巨力錘打。後部有兩腎左右懸掛,"兩腎抽扯"是腰錐略微左右運動的特徵。
  • 練功,為何要懂得"服食"
    人,生活在天之下,地之上,《內經》中講,人生於"氣交"之中。人"吸"進來的是天之陽氣,"吃"進來的是地之陰氣。注意一下,這裡的天地陰陽已經是後天的陰陽了,不然到後面講先天陰陽的時候容易理解出偏。這個後天陰陽,就是水火。中醫常說,古人以水火立極,就是這個後天陰陽。先天陰陽是乾坤,這個學過易經的朋友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