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門頭就是你的「招財神」,是直接遞交給顧客的一張立體名片,可以讓你突出重圍,瞬間獲客。
招財門頭到底長什麼樣?曼玲粥的曼玲小編通過大量案例總結出6要素,讓你一眼就能分辨出。
01 一個不成功的門頭,就是「拒客」
疫情原因,半年沒見朋友,當她提出疫後去北京走一圈,我欣然同意,朋友悉數規劃。聊到吃時,出現了尷尬一幕:
朋友說請我吃個好吃的,我一看是家「野菜村」,就回她道:吃個野菜還跑飯店,不如去地裡扯點……結果被朋友笑的一頭霧水。
問題確實不在我,而在這個門頭。對於陌生顧客來說,有很大的問題:
第一,看不出來是吃什麼的,整個門頭就三個大大的「野菜村」,旁邊的小字也是同樣這幾個字;
第二,完全找不到品類名,私下我翻了這家餐廳的官網,官網上品牌名下方明明寫著品類名,門頭上卻沒顯示;
第三,主打產品展示呢?店門口那麼大的電子顯示屏,居然還是只有「野菜村」這三個字!
之後,我讓同事「看圖猜店」(提前告知肯定不是吃野菜),有說這是壽司店,也有說是拉麵店,原因是這家店的整體風格偏日式,而日本壽司、拉麵都是鼎鼎有名。
過了一會兒,朋友發來語音:「這是一家日式火鍋店,聽說味道不錯,要不要去?」隨即我回覆:「對這家店完全沒感覺,咱們還是吃海底撈吧!」
類似「野菜村」的店很多,或是品牌跨區域或國家開店造成的「水土不服」,或是為了情懷「名不符實」,也或是為了接軌國際「無人能懂」......
門店自身的引流,門頭佔第一。簡言之——不能讓顧客一秒即懂的門頭,就是玩自嗨!
02 6步打造「招財門頭」 ,讓顧客一眼進店
怎麼判斷自己的門頭是「招財」還是「消財」?
通過收集大量案例做對比分析,曼玲小編幫大家總結出「招財門頭」需要具備的6要素。
1.所屬品類一目了然
門頭上品牌名和品類的關係,一直被中小火鍋店爭論,究竟是品牌名重要,還是品類重要?
開店初,一定是品類帶動品牌。 當品牌不知名時,火鍋店更需要的是一個IP,即差異性強、認知度高的品類,以此帶動品牌傳播。
隨著火鍋市場越來越細分化、多樣化,門頭設計必然要跟著火鍋品類趨勢、或是爆紅單品走,才能讓顧客有高辨識度。
就品類趨勢方向 ——譬如:
環境細分出來的市井火鍋:有拈頭市井火鍋;
形式細分出來的串串火鍋:馬路邊邊串串香;
區域細分出來的潮汕牛肉火鍋:春記潮汕牛肉火鍋;
鍋底細分出來的海鮮粥底火鍋:珍滋味海鮮粥火鍋等。
就爆紅單品方向 ——譬如:
肥牛火鍋:魯西肥牛火鍋、順風肥牛火鍋;
牛蛙火鍋:北龍牛蛙火鍋、三味緣牛蛙火鍋;
酸菜魚火鍋:張府酸菜魚火鍋、老成都酸菜魚火鍋等。
一定把你聚焦的品類在門頭上呈現出來。一些老闆「大將風範」,學著麥、肯、必,只有品牌名,沒有品類名,顧客單看門頭根本不知道賣啥,這類老闆多數是「沒有知名品牌的命,卻得了知名品牌的病」。
2.戰略口號傳遞價值
Slogan,即戰略口號,說白了,就是在眾多競爭者中,「你的優勢是什麼?」
單靠品牌名+品類名,就想降低顧客的決策成本,是遠遠不夠的,戰略口號不僅能幫顧客迅速做出進店決策,而且有利於塑造品牌。
Slogan一般跟著餐企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其戰略布局而定,不同時期口號不同。
一旦確定,最好不要輕易動搖,頻繁更改,可能會對顧客造成認知和識別上的障礙。
那麼火鍋店如何起好一個口號呢?可以從以下6點做起:
第一,口號能發出指令: 小龍坎的「總有一天你會來吃」;
第二,口號能給予效果承諾: 汕錦記的「一餐一頭牛,新鮮不隔夜」;
第三,口號能突出獨特賣點: 巴奴的「服務不是我們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第四,口號能喚起情感共鳴: 東來順的「承續百年爐火,再創二度輝煌」;
第五,口號能塑造品牌地位: 蜀大俠的「我只做龍頭火鍋」;
第六,口號能傳遞品牌理念: 海底撈的「好火鍋自己會說話」。
稍微有點影響力的品牌,都非常重視口號的宣傳效果,何況立於江湖紛爭的小品牌。遺憾的是,目前90%的中小火鍋店老闆,還沒有意識到戰略口號對門頭的意義。
3.鮮明的品牌色彩,與自身定位、文化匹配
在這個「看臉的」年代,顏值低,或與氣質不符的火鍋店,很難吸引顧客進店。
色彩是人類最敏感、視覺神經反應最快的一種信息,因此,門頭色彩與經營項目的特色、文化應相互匹配。
譬如:色彩明快、豔麗,適合火鍋的紅、黃,分別被海底撈和巴奴應用;主打80年代風的電臺巷,則用「簡約白」+「懷舊綠」;重慶高老九則立足火鍋資深行家身份,除了色彩選擇高大上的黑、金配,其風格更是中統莊嚴。
火鍋店門頭色彩搭配要注意4點:
第一, 店名、logo等部分,要與背景色區分開,不宜選擇色系一致的顏色;
第二, 門頭色彩根據店面整體風格來定,避免門頭與店鋪風格不一致;
第三, 門頭避開鏡面板、烤漆板等,強光條件下易幹擾門頭色彩的板材;
第四, 選擇與相鄰店鋪不同的門店色彩,讓門頭更易突出(被政府統一規劃的除外)。
當然,門頭色彩用砸了的火鍋店也很多,這些老闆或許出於情懷,或許出於快速躥紅的心理,就拿流行色Tiffany blue(提夫尼藍)來說,從最開始某珠寶使用,到現在餐飲行業的跟風,譬如孔雀、莆田餐廳、姚酸菜魚等,識別度真的是越來越低。
4.展示360度,能佔幾度佔幾度
顧客路過能一眼望及的地方,都屬於「門頭周邊」。
眾所周知,很多人都會衝動消費,在店門口展示具有誘惑性、傳播性、互動性的元素,更能調動顧客的主動性,增加進店轉化率。
所謂的「門頭周邊」,指的是:櫥窗區、海報區、接待區、等位區。 每一區做到一點,對顧客的進店轉化就會提升一點。
櫥窗區: 張貼海報、懸掛LED屏、食材展示等。譬如九鍋一堂的櫥窗區展覽的辣椒、醋等調味配料。海報區展示的用料特色:湯--山泉熬製、酸菜--高乳酸菌、魚--鮮嫩無刺、水--農夫山泉;
海報區: 充值活動、促銷打折活動、菜品展示等。譬如譚鴨血海報區放置的充值活動、招牌特色菜等;
接待區: 集諮詢+迎賓+地推為一體的區域,很多商場店都有;
等位區: 通過遊戲互動放券、形象片播放等。
5.特色菜一定要大白天下
繼「明廚亮灶1.0」上線後,經過很多老闆的自主創新,「明廚亮灶2.0」投入使用,即明廚亮灶搬到門口櫥窗,讓過路顧客看得見,增加產品價值感,從而帶動品牌價值。
譬如:譚鴨血門口兩口金燦燦的龍頭灶,一口專煮鴨血,現撈現切,一口專煮滷水,滷味過完白滷過老滷;
豆撈坊櫥窗後的牛肉鋪,展示優質牛肉,現做現吃;重慶某清真火鍋店,為表示「真清真」,在門口熬火鍋料,讓顧客真正放心。
「明廚亮灶2.0」相較於之前,其展示型 、定位性 要更針對,既然在門口展示,就要挑特色的、主打的、差異性強的,這樣顧客的過路駐足可能性更高。
6.白天不懂夜的黑
人的注意力天生就容易被動態的事物吸引,尤其是晚上,更容易被光線亮的門頭吸引。
不得不提,晚上街邊隨手一拍,50%以上的門頭不顯眼,或者燈光灰暗,還有30%是,一排飯店所有門頭都高光顯眼,單個門店就顯不太出來了。
曼玲小編建議,老闆可以站在顧客的角度,白天、晚上沿街走上幾遍,看看自家門頭是否凸顯,從而提出優化方案。
針對門頭顯示設計上,能選擇發光字的就選發光字的,能選擇帶動感的就選帶動感的。
不建議噴繪門頭,所有元素集中在噴繪布上,其褪色快、效果差,尤其到晚上燈光全部打亮後,字不凸出。
03 案例盤點:知名門頭的白天與黑夜
品牌名:賢合莊
品類名:滷味火鍋
口號:市井火鍋領潮者
品牌名:左庭右院
品類名:鮮牛肉火鍋
口號:每餐一頭牛,新鮮不隔夜
品牌名:百葉居
品類名:老北京涮羊肉
口號:京城百葉第一家
品牌名:馬路邊邊
品類名:串串香
口號:老味道,最成都
品牌名:小肥羊
品類名:火鍋餐廳
口號:暢享自然生活
品牌名:豆撈坊
品類名:潮汕牛肉火鍋
口號:牛肉還是鮮的好,豆撈坊鮮牛肉,4小時上餐桌
品牌名:鍋說
品類名:無
口號:一次用油老火鍋
04 劃重點
門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在餐飲圈已經有機構專門研究門頭戰略。門頭是門店第一流量入口,也是區域內品牌的第一競爭陣地,門頭也是餐企願景使命價值觀的體現。 甚至,搞定了門頭就搞定了品牌戰略90%的工作。
所以,針對門頭,老闆們可以捫心自問3個問題,你是什麼? 有何不同? 何以見得?
如果你沒有在門頭上構建這一套答案,那就是不合格的。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你讓消費者如何一眼識別你,又如何瞬間俘獲他/她?
最後,我們來復盤下「招財門頭」具備元素,你做到了幾點呢:
1. 品牌、品類一目了然
2. 戰略口號傳遞價值
3. 色彩鮮明,與文化、特色匹配
4. 展示360度,能佔幾度佔幾度
5. 特色菜一定要大白天下
6. 夜晚更顯眼
關於門頭,你還有什麼疑問或者經驗,歡迎在留言區一起討論。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